二年級數學教案:《單元練習課》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單元練習課》,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教案:《單元練習課》1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___________?
3.媽媽買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來了8個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還有21根。媽媽一共買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為了迎接新年活動,做了27個紅燈籠,18個黃燈籠,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15個,還剩下多少個?
5.幼兒園第一次買來小象灑水壺12個,第二次又買來29個,現在分給17個小朋友去給花澆水,還剩多少個灑水壺沒有分?
6.圖書館有故事書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200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銀牌銅牌
1996年162212
2000年2816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200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教學反思:
2、乘加、乘減應用題
二年級數學教案:《單元練習課》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長度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熟練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并能準確地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2.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練習過程,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及運用知識的技能。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逐漸養成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形成能主動研究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片。
學具:每人準備一件最喜歡的物體。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應用到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數學練習課,重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用手勢表示:1米、1分米、10厘米、1毫米、10毫米......
2.量一量:一角硬幣的厚度大約是()毫米。
3.填空:(投影顯示)
(1)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是,可以用()作單位。
(2)38米+54米=()米
1米-6分米=()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分米=()米
1米-85厘米=()厘米
(3)小明身高94厘米,在長()厘米,正好身高1米。
(4)用一根長70厘米的鐵絲,做了一個每邊長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還剩()厘米。
(5)3只蘋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蘋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克
(6)先數出5毫米厚度的紙的張數,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紙約有()張。
20厘米厚度的紙約有()張。
學中做
1.完成練習6的第1題。
2.完成練習6的第2題。
3.完成練習6的第3題。
做中得
完成練習六的實踐活動。
二年級數學教案:《單元練習課》3
一、教學內容:
P44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鼓勵學生獨立測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并進行驗證。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相關數學知識
(二)練習
1、完成習題1,習題2
①用手勢表示或用語言表示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長。
②指導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
2、完成習題3
①教師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應該怎樣做。
3、實踐活動
①教師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自己先估計
③自己測量
④同伴測量
⑤完成后,教師在全班進行交流,比比誰估計準。
(三)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