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1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會用統計表表示數據的結果。
2.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交流開展統計活動的體驗與技巧,提高數據處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練習統計表的有關知識。
二、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張力在班上調查的原始材料。
提問:張力同學調查了自己班級中的同學的什么情況?一共調查了多少位同學?
(2)根據這個調查表,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對這些數據進行,怎樣進行分類?出示書中的兩個統計表。
(3)讓學生獨立分類,并填寫。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如畫“○”或畫“正”字等。
(4)組織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流,說說自己在這兩張統計表里分別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問題,回答第一個問題要看第一張統計表,回答第二個問題要看第張統計表。
(5):同樣一張調查表,但根據不同的分類,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分類后的數據比原始數據更清楚地反映相關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題。
(1)根據張力同學的調查,我們了解了他班同學的一些情況,我們也來進行一個類似的調查。
(2)以小組為單位,先調查組內每位同學的年齡及出生月份。
(3)全班匯總,算出合計數,請學生完成第97頁上的統計表。
3.“想想做做”第5題。
啟發學生提出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按圖片顏色分為彩色和黑白兩類,可以按圖片上動物的只數分為1只、2只和3只三類,也可以按拍攝照片的方式分為橫拍和豎拍兩類。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填寫統計表,并正確算出相應的“合計數”。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練習,我們學會了分類統計并填寫統計表格,這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2一、教學內容
一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以1當1的條形統計圖,本單元主要教學統計表和以1當2的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編排特點
1.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讓學生統計全班同學喜歡的動物卡片的數量、統計學生喜歡什么體育運動、喜歡什么玩具,調查同學們的家庭人口數、早餐吃什么主食等。
2.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使學生在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了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如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么動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歡吃什么主食、喜歡什么體育比賽等,了解到大家的愛好、特長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識等等,使學生體驗到統計在生活中確實是很有用的。
四、具體編排
本冊教材與上一冊教材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因為統計的數據比較大,如果還用1格表示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以后還會學習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單位。在這兒是一個過渡,使學生先理解這種思想。
例1
(1)是在前面學習簡單的.統計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統計全班同學喜歡的動物卡片的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和方法,掌握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用圓圈、劃勾、寫正字等方式來記錄數據,在平時生活中,使用畫“正”字是一種快捷又方便的記錄方法,所以,教材突出了這種記錄方法,黑板上給出了同學們用畫“正”字的記錄方式進行統計,使學生體驗這種記錄方式的好處,也為以后學習以1當5的統計圖做準備。
(3)給出了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橫軸上標明了所統計事物的名稱、縱軸上標明了數據和單位名稱等,各種動物卡片數量的關系一目了然。
(4)統計圖左邊的統計表是空白的,要求學生通過數方格或直接看統計圖中每一條所對的數據來確定每種動物卡片的數量,如果學生用的是數方格的方法,教師要提醒學生看清每一格代表幾。
(5)下方是讓學生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分析,學生還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在比較喜歡兩種小動物人數的多少時,可以通過數方格或計算來進行比較,如要求喜歡小白兔和比喜歡小烏龜的多多少人,可以先數出統計圖中兩種小動物相差5格,再乘2,所以是10人,也可以用統計表中的數據16-6,得10人。
練習二十二
第3~5題具有一定的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讓學生發揮主體性去調查、收集數據,根據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問題。這也是實踐活動的一種體現。
五、教學建議
1.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因為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在本冊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統計。但也要注意避免學生出現科學性錯誤,例如,對一個統計樣本重復進行統計,比如例1中每個學生只能選擇一種小動物,如果一個學生選擇了兩種以上,就會出問題。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3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
2、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喜歡“六、一”兒童節嗎?(喜歡)六一兒童節是小朋友的節日,電視臺的叔叔阿姨準備給小朋友送上一份節日禮物——動畫片大餐,那么小朋友們都喜歡什么樣的動畫片呢?他們請老師幫忙調查一下。昨天 ……此處隱藏15983個字……課件出示)
學生回答,師提問:從統計圖上,你還能知道些什么?
4、課件展示福娃頒獎小結
:小朋友,你們真聰明!你們通過統計讓我知道了小兔代表隊是本屆動物運動會的總冠軍,這個獎杯是屬于它們的,也是屬于你們的!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新
1、尋找統計
通過對涂半格的探索、理解,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選擇加工信息,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福娃的一番鼓勵使學生體驗到經過自己的探索能夠為福娃做點什么,而充分獲得成功后的喜悅。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1)、學生欣賞、了解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出示課件)
2、實踐應用
(1)、師:為了宣傳奧運,福娃將到我校參觀。小朋友正在排練節目準備開聯歡會歡迎福娃的到來呢!二(1)班參加打太極扇、讀經誦典、獨輪車表演這三項校本演出的人數各有多少?你能把統計結果用統計圖表示嗎?(出示課件)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作品,并互評。
拓展:如果參加打太極的人數很多時,你覺得一格還可以表示幾?學生交流匯報。
(2)小組合作完成小朋友都喜歡哪些玩具的'統計(做課本練習二十二第4題),并讓學生看著統計圖說說:你建議玩具店的老板怎樣進貨?為什么?
欣賞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統計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統計。
讓學生應用統計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
不失時機地促使學生聯系實際想到一格還可以表示多個單位,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向深處。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四)、質疑反思總結評價
1、看看課本;談談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說說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能說說自已或小伙伴在這節課的表現嗎?
3、統計各小組所得,評比本節課學得最棒的小組。
4、號召學生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業延伸:設計一個“課后小調查”:調查家里或鄰居一個星期扔掉多少個塑料袋,制成統計表,并談談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危害?你想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
板書設計:
通過總結,自評、互評,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通過將學生的評價結果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有效地利用了課堂上生成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時也是對學習質量的一種反饋以及課堂的延伸。
板書設計圖文并茂,精簡明了,重點突出,加深了學生對統計的認識和理解。
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15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一個單位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2、會識別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
3、會填寫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
4、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感悟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一個單位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能畫完整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1、師:觀察數學書第41頁圖片1
師:小丁丁他們班級每月有幾個人過生日?生回答。
2、師:你是怎么收集到這些數據的呢?
生:收集數據的方法:
板書:
1、數一數
2、用乘法計算
3、完成統計表。
4、師: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比較出每個月過生日人數的多少呢?
生:我們可以通過畫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條形統計圖
出示課題。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出示數學書第43頁圖2
師: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學生回答
師:這張條形統計圖上,用來確定項目的叫橫軸,用來確定數量的叫縱軸,橫軸和縱軸可以無限延長,用來表示更多的數量和項目。表示數量的軸上有單位名稱,這張統計圖統計的是每個游戲項目活動的人數,所以單位名稱是“人”。
師:這張條形統計圖上,一個表示幾呢?
生:一格表示2
師:為什么要一個表示2呢?一個表示1可以嗎?學生討論
師:對呀,這里要統計的數據最多達到了20,如果一個表示1的話,要畫很多格。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數量來表示一格,有時候一格表示1,有時候一格表示2,有時候一格表示5,也可以一格表示10等等。
探究二:
1、指導畫法
師:4個小朋友拿氣球應該如何畫直條呢?
生:畫2格?
師:為什么畫2格?畫4格行嗎?
出示畫法:
1、每格表示2人,從下往上涂2格。
2、在縱軸上找到4,橫軸上找到對應的項目,從上往下涂。
3、請大家按照剛才的畫法完成其余的直條。
學生嘗試
師:我們知道圖中一格表示2,所以在縱軸上找不到正好是15的格子,所以我們可以先找到14所在的格子,然后再往上畫半格,這樣就找到表示15的位置了。
師:找到14后為什么不往上畫一格?
生:畫一格表示2,那就變成16了。
師:像這樣的統計圖,我們叫做條形統計圖。
探究三
1、小丁丁畫了一張條形統計圖,你看得懂嗎?和組內小朋友交流。
將結果填入統計表內。并交流是怎么數的?
2、師:一格代表幾人?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一格代表2人。
3、師:班級購買人數最多的.是哪種冷飲?有多少人?
生:是冰淇淋,有16人。
3、師:從統計圖上看,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買冷飲的人數一共有幾人?
買雪糕的人數比買棒冰的人數多幾人?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聯系實際,調查同學最喜歡上什么課,將數據填入表格,并制作
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合作)
師:在制作條形統計圖時,要先想好1格代表幾人,再畫條形統計圖。
課堂小結
本課小結:
條形統計圖是通過條形的高低來表示數量的多少。
條形統計圖要有名稱,表示數量的軸上要有單位名稱。
在條形統計圖中,一格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
我們要會讀、會畫條形統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