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
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2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規律。
2、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描述,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知道其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3、獲得一些初步為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并在和同伴的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規律。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規律。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談話引入(飛鏢)
1、引出“可能”
請兩個學生上來比賽,猜猜誰會贏?
教師小結:剛才這兩位同學在沒有比賽之前,我們是不能確定他們的輸贏情況,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用“可能”來描述。
現在誰能用可能一次來說說他們兩個的輸贏情況。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賽開始,規則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學投完第5次,隨機再讓學生猜猜他們的輸贏情況,并說說理由。從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書:(一定--確定)
(不可能--確定)
3、小結:剛才我們所講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斷一件事情會不會發生的三種情況。其實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有些事情它可能發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發生,而有些事情則一定發生,下面的事情請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來說一說。
4、練習(課件出示)
(1)小紅說:“出生到現在我沒有吃過一點東西。”
(2)太陽從西邊出來。
(3)吃飯時,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師說學生用手勢進行判斷。
(1)兩個因數相乘,積是兩位數。
(2)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商是兩位數。
(3)一個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二、操作活動探索規律
1、出示活動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時候要按順序,不能搶。
(2)摸之前將棋子搖一搖,任意摸出一個,小組長記錄是什么顏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組長統計一共摸了幾次,白棋幾次,黑棋幾次。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摸球情況
請各組的組長匯報你們組的摸球情況。(師將學生的摸球的情況統計在記錄表中)仔細地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4、猜猜袋子里裝有什么顏色的棋子,以及兩種棋子數量的多少。
5、驗證猜測結果
6、師小結:通過再一次的實驗證明,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數量)數量多的可能性就大,數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兩者的數量相等或差不多時,它們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應用
我們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規律,利用它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1、現在我們再來玩玩這個飛鏢游戲吧(請兩位學生上來)
(1)猜猜他們兩個投在那個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學生投了幾次之后,猜猜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隨機察看情況)
2、定分
老師這兒有一個沒有定分的飛鏢,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你覺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獎
瞧,元旦馬上到了,一百商店舉行摸獎活動,規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獲得價值100元的精美禮品。你會選擇那一只摸獎工具箱。(說說你的理由)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技能目標:能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探索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的規律,能正確地進行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相互轉換。
情感與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去,愿意和同學合作交流,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和認識24時記時法,正確地把兩種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此處隱藏8016個字……板書課題:文具店)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引出學習對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經驗,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探究新知
1.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教材80頁文具店的主題圖。
師:從這幅圖中可以獲取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自由匯報。
師: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圖中文具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元,是幾元幾角幾分。
學生和同桌交流后匯報。
組織學生填一填鉛筆、直尺等文具的單價。
預設
生1:每本筆記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2:每支鉛筆0.50元,是5角。
生3:每把尺子1.06元,是1元6分。
生4:每支鋼筆6.66元,是6元6角6分。
2.認一認,讀一讀。
(1)正式認識小數。
課件出示智慧老人的話:像3.15,0.50,1.06,6.66,…這樣的數,都是小數。
師:仔細觀察這些小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
預設
生:多了一個小圓點。
師:這個小圓點就叫作“小數點”。通常把小數分成兩個部分,小數點前面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后面是小數部分。小數前后兩個部分的讀法不同,整數部分的讀法不變,小數部分和整數部分的讀法不同,看見什么數就讀什么數,不用讀出每個數所在數位的計數單位。
(2)組織學生試讀3.15,0.50,6.66。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讀一讀,互相糾正。
組織學生交流明確小數的讀法和表示的實際意義。
師:6.66元,這里面的三個“6”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學生同桌交流后匯報。
預設
生:這里面的三個“6”表示的意義不一樣。整數部分的“6”表示6元,小數部分的“6”分別表示6角和6分。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3教學目標:
1、根據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
2、學習用統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聯系具體實例,讓學生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
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創設“看身份證”的情境,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嗎?她今年幾歲了?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請學生觀察、交流從身份證上獲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據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的方法。
三、實踐練習,拓展延伸
1、獨立完成第78頁的2、3兩題,然后分別交流自己的結果是怎樣想出來的。
2、(回家)做水的小實驗,并進行相關的計算,然后交流實驗后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在這堂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4教學內容:教科書P8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第3-6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知道長度單位在實際中的應用。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2.難點:長度單位間簡單的`計算。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知識準備:
1、填空
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
4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6厘米=( )毫米
500毫米=( )分米
二、導學階段;
1、教學例5:
出示例5:
3千米=( )米
出示問題: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是幾個1000米?
誰知道例5的空格里應填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出示: 5000米=( )千米
問:多少米是1千米?5000米是幾個1000米?空格里填幾?
做"做一做"中的題目。
師:題里給出的兩個條件單位名稱一樣嗎?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中的第3-6`題。
1、第3題 獨立完成。
2、第4題
獨立完成。指名說說推理過程。
3、第5題
說說圖意再獨立做。
5、第6題小組討論,全班反饋。
板書設計:
千米和米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5活動目標: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圓,正方,長方形,三角形活動重點: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夠數出來
活動難點: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正確數出多少種圖形
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后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么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并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么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5、認識球體和三角形也同樣列舉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籃球、三角尺等。讓幼兒在很直觀的辨認出各種圖形,并讓幼兒自己列舉出生活中都看見過哪些實物是什么圖形?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球體、三角形呢?
課題10以內連加法第11周第4—5課時
活動內容:10以內連加法活動目標:1、學會連加法2、能夠準確計算
活動重點:學習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活動難點:正確,快速的計算活動過程:一、口算練習
4+4 2+3 5+2 2+5 6+2 7+1 8+1 7+2 7+3 10+0 9+1 4+4 2+8 2+6 2+7 6+4 4+3 5+5二、新課學習
教室里有2個同學,不一會來了3個同學,又來了2個同學,現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