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樂趣,并進行創作。
3.積累節氣諺語。
教學重點
1.積累節氣諺語。
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樂趣,并進行創作。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導入( )分鐘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葉圣陶經過細致觀察寫出了《爬山虎的腳》。有句俗話說得好,“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想體驗一下嗎?現在,我們來到語文園地這個版塊,就讓我們進入語文園地三,去汲取里面的營養吧。(板書設計:語文園地)
【設計意圖:通過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p>
新課教學( )分鐘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單元,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書:完成填空)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運用了一些動詞來描寫,如:扒、搬、踏、推、鋪。作者進行了__________的觀察,才能寫得這么準確?
《爬山虎的腳》中表示時間的詞:不過幾天、后來,說明作者不但細致觀察,還__________觀察了一段時間,把爬山虎的腳寫的這么詳細。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了解觀察的作用的大概方法?!?/p>
“那傾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平坦”是作者觀察時用__________到的,“安靜”是作者用__________到的,“彈琴”是作者用__________到的。
(板書設計:細致 連續 眼睛看 耳朵聽 心想)
片段一:灰鶴在沼澤地上開舞會,它們圍成一圈,起初用兩條長腿蹦高,后來越跳越上勁:索性大跳特跳起來了。那奇形怪狀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轉圈呀,躥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著高蹺跳俄羅斯舞!
片段二:街上出現了一些大蒼蠅,他們身上藍里透綠、閃著金光.它們跟秋天一樣,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它們還不會飛,只能勉勉強強用它們的細腿在墻壁上爬搖搖晃晃的。
片段三:叩頭蟲在表演它那暈頭轉向的把戲--把它仰面朝天放著,它就把頭吧嗒一點,蹦個高兒,在空中翻個跟頭,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以上片段均選自法布爾的《森林報》。
這都是作者認真觀察才寫出來的。通過這些句子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首先,要想把文章寫具體、寫準確必須進行認真觀察;接著,要想寫出事物的變化,還要連續觀察一段時間;最后知道了觀察時要動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看、用耳聽、用鼻子聞、用舌頭長和用心想等。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句子加上一個詞意思會更具體,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2.詞句段運用
(1)把下面的字組詞,體會相同事物的不同說法。
A.大聲朗詞語。
狗窩 鳥窩 鳥巢 豬圈 豬棚 馬廄 馬棚魚塘
B.思考并說一說它們的用法相同嗎。
兩個詞語的意思是一樣的。如:“馬圈”“馬棚”。一個詞還有另一種說法。我們寫作時要注意。
B.理解加上“逐漸”“最多”的不同含義。
師:一個句子加上不同的詞含義含義也不相同。
逐漸:在第二句寫出了爬山虎的腳是一點兒一點兒變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體。
最多:表示程度,在第二句中寫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
師總結: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詞語更加準確表達意思。
3.日積月累。
(1)朗讀諺語。
(2)解釋諺語的含義。
(3)學生讀讀背背
(板書設計:表示節氣的諺語)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知道了觀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詞語還有另一種說法,一個句子加上一個詞語表達更加準確、具體,還學習了一些諺語,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板書內容
語文園地三
完成填空
細致 連續 眼睛看 耳朵聽 心想
表示節氣的諺語
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的落實,設計了合理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如在“交流平臺”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完成填空,讓他們輕松地掌握了知識。
2. 美中不足的是,在“日積月累”的授課中,由于學生對這諺語很陌生,講得不夠詳細,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學沒能真正理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的教學有較大幅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