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朵娘
最近,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辭職,以及如何辭職的問題。好朋友給出的建議是,先找到下家,然后再辭職。這是一個真心為我著想,也是最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一條路。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
首先,本職工作非常忙,其次要用無數的謊言請假去面試,面對的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我是個不愿意半途而廢的人,每次到選擇性的十字路口,我都希望有架時光機,讓時光機帶我到未來看看。一切可行不可行?哪種選擇最優?但這世上哪有什么時光機!
人生充滿了偶然和未知,我們能做的,就像王小波在《青銅時代》說的:“永不妥協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轉意,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
所以,我還是靜下心來剖析剖析好的好!以下幾個維度:
一次辭職≠ 一定終身
我發現每次在選擇本身這件事上耗時太多,因為我不敢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后果。我發現,那不是什么一定終身的事。并不是什么決定就可以隨隨便便改變,而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感性而為。
人品≠ 職品
雖然說試錯法是最愚蠢的辦法,但是生活就是一個典型的靠試錯法成功的事實。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調整,這才是我人生的真實寫照。
成功職業路≠成不辭職
關于職業生涯。我很多次想,如果當年我不辭職一直在第一家公司做會取得怎樣的成績。但有的事情卻遠遠不是想象中的那樣。一個人活一世,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追求的事業,不應將自己活成別人的希望樣板。
找好下家≠不道德
以前,我一直認為利用工作時間或者找各種理由請假找好下家后再辭工,是“變心”的不道德行為。但現在看來,對企業來說,如果一個心生離開之意且又猶豫的人員,如果企業看重他的才華,對他尚有挽留之意的話,有時候裝聾作啞地讓員工抽時間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其實是對企業都有益的一種態度。而避免裸辭對個人的好處就更加顯而易見了。不過凡事有個度,要走之際,再三確認,你是否真的非走不可,而不是因為工作中與同事之間的小磕碰而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