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追夢與成長的物品故事
20歲,我創立了軟銀公司;30歲,我賺取上億美元用于投資;40歲,我選定一個重要行業,并在這個行業中取得領導地位,實現了第一名;50歲,我實現了夢想,公司收入超過100億美元;60歲,我將接力棒交給下一代,退休。我的人生一直按照我的計劃進行。
我大約30年前創立了軟銀公司,當時我幾乎一無所有,只有一個成功的夢想。我希望成為全球最成功的人,用電腦和后來的互聯網為人們提供新技術、新生活方式。我寫下25個理想,其中包括成立什么樣的公司,這些理念至今仍然影響著我。
30年來,我們從兩萬多名員工到260億美元的收入,有幾百家互聯網公司。我們不斷實現愿景,如當我們進入高速寬帶業務時,我們是虧損的,但我們挑戰國家壟斷電信巨頭NTT,最終贏得高利潤。十年前,我們的互聯網、電信業務只占總收入1%以下,現在已占99%,我們的創新為我們帶來了豐碩成果。
我19歲在美國學習時,在雜志上看到微型電腦圖片,當時深感震撼,這將改變人類歷史,所以我決定把生命投入到微電腦上。這份熱情始終伴隨著我,即使現在已經50歲。我對自己的人生做了50年的規劃:20歲創業;30歲賺錢投資;40年代專注于某個行業并取得第一名;50年代實現夢想,超越100億美元收入;60年代退休,將接力棒交給下一代。
回望過去,最重要的是精神:幫助社會、幫助人們,這會帶來最佳結果,而不是僅僅為了金錢或其他東西。然后要有愿景,如與電腦、互聯網相連,它們將成為強大的工具幫助人們。我有具體戰略來成功、貫徹精神和愿景。
回到19世紀初期,那張清單上的25個理想,每個人都可以制訂這樣的清單,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愿景,但決心全心全意去做,因為這并不容易。每當新的理念出現,一些人都會說沒有足夠資源或市場準備好,但我選擇一步步先做,然后慢慢積累。一步一步走,是99%人的選擇,但只能獲得一般性的成功。而我的風格是定義龐大的目標和愿景,然后倒推到今天,從而不按部就班地思考未來。
即使面臨巨大的挑戰,我也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方法是我始終保持的一個原則:無論是在小領域還是小眾市場,都要爭取成為第一,讓別人才需要你。當沃達豐日本收購完成后,不少人認為軟銀會失敗,但通過變化,我們得到新用戶數量最多。在接下來10年里,有兩個目標:首先,要讓軟銀成為世界移動互聯網排名第一,其次,要讓它成為亞洲互聯網排名第一。
為什么收購移動運營商?因為相信移動互聯網比網絡更大發展潛力。在手機速度提升375倍,屏幕分辨率24倍增長的情況下,比如音樂下載量在手機上遠超電腦。此外,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可能發生類似趨勢,而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現金流支持投資,就像沃倫·巴菲特一樣。他以可口可樂等企業獲取現金流,再加大投資,以此獲益良多。而同樣地,軟銀也有運營通信服務及寬帶業務,以及擁有雅虎日本等資產,為其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并用這些資金再次進行網絡企業的大規模投資,使之回報豐厚。在四五年前虧損之后,現在利潤達到60億美元,對于網絡投資來說,與之前所做的三十億美元投入相比,可謂九倍之舉。這也是對網絡投資的一種證明,對于追夢與成長而言,無疑是一段值得銘記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