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好夢何必成真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1
11.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2.作者論述的“第二種夢”的含義是什么?(3分)
13.結合全文,揣摩加點詞語,談談你對文章末句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3.好夢不必成真(或:好夢不一定成真、好夢何必成真)
評分標準:3分。其它用自己的話概括,準確簡潔也可。字數超過,酌情扣分。
14.為了論證第一種夢(物質的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否則就成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甚至遭人哄笑。
評分標準:3分。意對即可。若答“為了論證好夢成真也有不切實際的”,也給滿分。
15.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歸入其中)。
評分標準:3分。若只答括號中的內容或“精神的夢”之類,得2分。
16.(黃金喻指富裕的物質生活,天堂喻指豐富的精神生活。)人類若是只追求物質的享受,放棄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內心世界將變得荒蕪貧乏,榮華富貴將成為心靈的囚牢。
評分標準:4分。意對即可。
好夢何必成真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2
好夢何必成真 周國平
①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②有兩種不同的夢。
③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于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 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④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 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⑤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出的祝愿,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劇一樣向 前推進,最后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夢當成現實,把白天的現實當成夢,他豈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 時人的哄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范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上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現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在的智慧教養是虛假的。一個內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
(選自周國平散文集《安靜》,略有改動)
10.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答案不超過10個字)(3分)
好夢何必成真閱讀答案 3
好夢何必成真閱讀答案
①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②有兩種不同的夢。
③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于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④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⑤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出的祝愿,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劇一樣向前推進,最后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夢當成現實,把白天的現實當成夢,他豈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時人的哄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范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上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現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在的智慧教養是虛假的。一個內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
1、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答案不超過10個字)
2、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作者論述的“第二種夢”的含義是什么?
4、結合全文,揣摩加點詞語,談談你對文章末句的理解。
答案:
1、好夢不必成。
2、為了論證第一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否則就成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甚至遭人哄笑。
3、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歸入其中)。若只答括號中的內容或“精神的夢”之類。
4、人類若是只追求物質的享受,放棄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內心世界將變得荒蕪貧乏,榮華富貴將成為心靈的囚牢。
周國平:好夢何必成真 4
周國平:好夢何必成真
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有兩種不同的夢。
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
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于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出的祝愿,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劇一樣向前推進,最后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夢當成現實,把白天的現實當成夢,他豈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時人的哄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哄笑的行列。
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范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上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現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在的智慧教養是虛假的。一個內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
何必溫馨閱讀答案 5
何必溫馨閱讀答案
何必溫馨 周國平
①不太喜歡溫馨這個詞。
②溫馨本來是一個書卷氣很重的詞,如今居然搖身一變,儼然一位通俗紅歌星。她到處走穴,頻頻亮相,泛濫于歌詞中,散文中,商品廣告中。
③可是,仔細想想,究竟什么是溫馨呢?溫馨的愛、溫馨的家、溫馨的時光、溫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朦朦朧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許,正是詞義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這個詞的魅力,能夠激起說者和聽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聯想。
④正是這樣:美好,然而空洞。這個詞是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的。溫者溫暖,馨者馨香。暖洋洋,香噴噴。這樣一個詞非常適合于譬如說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用來描繪自己對愛的憧憬,一個初為人妻的少婦用來描繪自己對家的期許。它基本上是一個屬于女中學生詞典的詞匯。當舉國男女老少都溫馨長溫馨短的時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詫異國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紛紛競作青春女兒態?
⑤事實上,兩性之間真正熱烈的愛情未必是溫馨的。這里無須舉出羅密歐與朱麗葉,奧涅金與達吉亞娜,賈寶玉與林黛玉。每一個經歷過熱戀的人都不妨自問,真愛是否只有甜蜜,沒有苦澀,只有和諧,沒有沖突,只有溫暖的春天,沒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認愛情中也有溫馨的時刻,即兩情相悅、心滿意足的時刻,這樣的時刻自有其價值,可是,倘若把它?
⑥比較起來,溫馨對于家庭來說倒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個窩,我們當然希望自己有一個溫暖、舒適、安寧、氣氛濃郁的窩。不過,一味地溫馨,結果不是磨滅掉夫婦雙方的個性,從而窒息愛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蓋的差異終于演變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⑦至于說以溫馨為一種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氣了。人生中有順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當然一點兒也不溫馨,卻是人生最真實的組成部分,往往促人奮斗,也引入徹悟。如果否認了苦難的價值,就不復有壯麗的人生了。
⑧寫到這里,我忽然悟到了溫馨這個詞時髦起來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現出許多廣告畫面,畫面上是各種高檔的家具、家用電器、室內裝飾材料、化妝品等等,隨之響起同一句畫外音:伴你度一個溫馨的人生。一點也不錯!舒適的環境,安逸的氛圍,精美的物質享受,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理想,這就是溫馨一詞的確切的現代含義!這個聽起來好像頗浪漫的詞,其實包含著非常務實的意思,一個正在形成中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一種講究實際的人生態度。不要跟我們提羅密歐了吧,愛就要愛得愜意。不要跟我們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輕松。理想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讓我們回歸最實在的人生
⑨我絲毫不反對實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時代到處膨脹的權力野心相比,這是一個進步。然而,實在的生活有著深刻豐富的內涵,決非限于舒適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溫馨這個流行詞所標志的人們精神上的平庸化,在這個女歌星唱遍千家萬戶的溫軟歌聲中,我不禁緬懷起歌劇《卡門》的音樂和它所謳歌的那種驚心動魄的愛情和人生來了。
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要說:
愛,未必溫馨,又何必溫馨?
人生,未必溫馨,又何必溫馨?
19.怎樣理解文章中她到處走穴,頻頻亮相,泛濫于歌詞中,散文中,商品廣告中的含義。(2分)
20.作者認為溫馨美好,然而空洞,這種空洞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21.請簡要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22.文中第⑤⑧⑨段用了羅密歐和朱麗葉,奧涅金與達吉亞娜,賈寶玉與林黛玉、哈姆雷特、歌劇《卡門》等文學性的內容作素材,這在文章的表達技巧和內容方面有何作用?(6分)
23.從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的角度看,對個體而言,選擇溫馨與否是自由的,但作者為何還是要批判溫馨這種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對作者的觀點,你如何評價?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參考:
19、溫馨一詞廣泛流行于各種文體、各個行業中。
20、①精神上的柔弱化;②忽視愛情中的悲劇性因素;③磨滅個性,造成裂痕;④顯得小氣。
21、①先說不喜歡流行而時髦的溫馨;②再闡釋不喜歡溫馨的原因;③反思溫馨在當下流行的原因;④點明主旨,反對人們精神上的平庸。
22、①證明作者的觀點;②這些事例中的人與現實中的人形成對比,強化了文章的主旨;④使文章的內容更富于文化內涵,更有深度。
23、①從社會的角度看,單一的個體選擇溫馨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本無可厚非,但當這種態度流行,成為一種社會潮流時,就會使人們失去對理想主義和真正的情感的追求,在精神上趨于平庸化。作者是從社會的角度對此提出批評。(2分);
②從真正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看,溫馨追求的是舒適的環境,安逸的氛圍,精美的物質享受,只是一種物質的、實在的生活情趣,只是人生價值的極次要的內容,把溫馨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會使人們忽視生活應有的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也使人們不復有壯麗的人生(2分);
③作者從社會與時代的角度、從深層的人文關懷的角度提出批評,表現出了難得的清醒和憂思(2分)。
周國平散文――《車窗外》《何必溫馨》 6
作者/周國平
維克多?弗蘭克是意義治療法的創立者,他的理論已成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的第三學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受盡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僥幸地活了下來。在《活出意義來》這本小書中,他回顧了當時的經歷。作為一名心理學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難者那樣流于控訴納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細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內心體驗以及其他受難者的心理現象,許多章節讀來饒有趣味,為研究受難心理學提一供了極為生動的材料。不過,我在這里想著重談的是這本書的另一個精彩之處,便是對苦難的哲學思考。
對意義的尋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當這種需要找不到明確的指向時,人就會感到精神空虛,弗蘭克稱之為“存在的空虛”。這種情形普遍地存在于當今西方的“富裕社會”。當這種需要有明確的指向卻不可能實現時,人就會有受挫之感,弗蘭克稱之為“存在的挫折”。這種情形發生在人生的各種逆境或困境之中。
尋求生命意義有各種途徑,通常認為,歸結起來無非一是創造,以實現內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價值,二是體驗,藉愛情、友誼、沉思、對大自然和藝術的欣賞等美好經歷獲得心靈的愉悅。那么,倘若一個人落入了某種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積極創造和正面體驗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還有一種意義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一般是靠希望活著的,即相信或至少說服自己相信厄運終將過去,然后又能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會有一種可以稱做絕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難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復有未來,不復有希望。這正是弗蘭克曾經陷入的境遇,因為對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戰俘來說,煤氣室和焚一尸一爐幾乎是不可逃脫的結局。我們還可以舉出絕癥患者,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相關例子。如果苦難本身毫無價值,則一旦陷入此種境遇,我們就只好承認生活沒有任何意義了。第二,不論苦難是否暫時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難生活僅僅當作一種虛幻不實的生活,就會如弗蘭克所說忽略了苦難本身所提一供的機會。他以獄中親歷指出,這種態度是使大多數俘虜喪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們正因此而放棄了內在的精神自一由和真實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徹底成為苦難環境的犧牲品。
所以,在創造和體驗之外,有必要為生命意義的尋求指出第三種途徑,即肯定苦難本身在人生中的意義。一切宗教都很重視苦難的價值, 與它們不同,弗蘭克的思路屬于古希臘以來的人文主義傳統,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場上來發現苦難的意義的。他指出,即使處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擁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一由,即可以選擇承受苦難的方式。一個人不放棄他的這種“最后的內在自一由”,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而且是整個人性的高貴和尊嚴,證明了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不能將它剝奪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如同偉大的創造者一樣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說出了這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
我無意頌揚苦難。如果允許選擇,我寧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一由自在地創造和享受。但是,我贊同弗蘭克的見解,相信苦難的確是人生的必含內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一供了一種機會。人性的某些特質,惟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于它來之不易,就決不會輕易喪失。而且我相信,當他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
《好夢何必成真》閱讀答案 7
《好夢何必成真》閱讀答案
好夢何必成真
周國平
①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 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②有兩種不同的夢。
③ 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于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 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④ 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 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 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⑤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出的祝愿,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 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劇一樣向前推進,最后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 夢當成現實,把白天的現實當成夢,他豈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時人的哄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范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from本文來自 end#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現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在的智慧教養是虛假的。一個內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 ,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
(選自周國平散文集《安靜》,略有改動)
13.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答案不超過10個字)(3分)
14.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5.作者論述的“第二種夢”的含義是什么?(3分)
16.結合全文,揣摩加點詞語,談談你對文章末句的理解。(4分)
13.好夢不必成真(或:好夢不一定成真、好夢何必成真)
評分標準:3分。其它用自己的話概括,準確簡潔也可。字數超過,酌情扣分。
14.為了論證第一種夢(物質的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否則就成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甚至遭人哄笑。
評分標準:3分。意對即可。若答“為了論證好夢成真也有不切實際的”,也給滿分。
15.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歸入其中)。
評分標準:3分。若只答括號中的內容或“精神的夢”之類,得2分。
16.(黃金喻指富裕的物質生活,天堂喻指豐富的精神生活。)人類若是只追求物質的享受,放棄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內心世界將變得荒蕪貧乏,榮華富貴將成為心靈的囚牢。
評分標準:4分。意對即可。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父愛晝夜無眠》閱讀答案【精選】
2.《燃燒的月亮》閱讀答案遲子建
3.曹松唐詩《南海旅次》閱讀答案附賞析
4.《清晨的電話鈴聲》閱讀答案【精選】
5.《浣溪沙 細雨斜風作曉寒》閱讀答案
6.《父親的期望》閱讀答案
7.《種樹老人》閱讀答案【優選】
8.《秋天的味道》閱讀答案【推薦】
9.畢淑敏《你要學著自己強大》閱讀答案
10.《陶淵明傳》原文與閱讀答案
正本末成真好夢清源流始可言詩散文 8
正本末成真好夢清源流始可言詩散文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楹聯學會在北京成立,日本友人富藤惠秀博士來函致賀。富氏熱情洋溢地贊賞漢語聯文,并且聲稱:“在中國文學上,最優秀的東西屬于對句。”而如此優美的文學樣式千百年來一直為國人熟視無睹,今天由異國人士越俎評說,實在是令人惴惴的事。
其實,只要我們稍稍留心一下中國文學史,即可發現,對聯文學從中國傳統文學中脫胎出來并在世界文學之林獨領風騷,這絕不是偶然的。漢民族語言文字之“六書”、文字的獨音體及字詞相與之特點賦予對聯文學以形式上的生命,這是其他任何國家、民族語言所不能具備的。對此,我們的先人早已投以注意,而且這與東方神州民族生活方式、文化方式休戚相關。
從歷史上看,自從人類產生了文字,華夏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書面語言就有文字記載的對句了。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麗辭》中說,“唐虞之世,辭未及文,而皋陶贊云:罪疑惟輕,功疑為重。益陳謨云:滿招損,謙受益。豈營麗辭,率然對爾。”其中的“麗辭”即作者譽指的對句吧,而且說明這是在上古“辭未及文”的情況下于社會生活中“率然”產生的。后春秋時代號稱“千古文章之祖”孔子的《乾》、《坤》、《文言》、《系辭》等正是考慮當時社會文化生活中便于讀者口頭流傳而用駢文對句形式寫成。劉師培的《文章源始》亦云:“吾觀三代之書,諺語箴銘,實多韻語。若六藝之中,《詩》篇三百,固皆有韻之詞,即《易》、《書》二經,亦大抵奇偶相出,聲韻相葉……曾子作《孝經》,老子作《道德經》,屈原作《離騷經》以及醫經、藥經,皆雜用偶文韻語者也。”即是說,對句聯語不僅早已深入社會各方面民俗生活之中,而且對句為文已? 這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此后對句進入漢代漸趨駢儷化方向發展,拓開了更為宏闊的語言天地,但終未能以對聯形式獨立出來,如前所言,此與祖先視文章為千秋事業而把對? 然而,對句文學傳統之于中國文學自古而今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則是有史定說的,而且直接影響后世文學發展。
《文心雕龍?札記》引黃侃語云:“若夫文章之初,實先韻語;傳行久遠,實貴偶辭。”及至現代,魯迅先生在他的《漢文學史綱要》中也稱:“文學既作……故復當簡約為文,以省物力,或因舊習,仍作韻言。”如上諸說表明,對句聯語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聯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最終從我國傳統文學中脫穎出來實乃歷史的必然,尤順理成章。
誠然,我們無法考證出祖先“坎坎伐檀”時俯仰于“河之干兮”當初做著怎樣的中國文學之夢,不過有一點可以斷言:那跡近于單純內心抒發的“杭育杭育派”文學的勞動號子般的口頭――書面語言所表現出來的古樸、雄渾的節奏感和節律美,不單是我國傳統文學所追求的,是區別于外國文學的基本審美特征之一,而且正標識出聯語文學的固有特點。而倉頡老人之“六書”恰恰為這種特點之保持和得以流傳鋪平道路。
倘或認識了這些,則我們對于中國文學有別于世界其他各國文學乃至文字、文化而體現出來的濃厚的、鮮明的、典雅的民族色彩之認同和理解,也就不足奇怪了。今天,當我們考察、分析和認知對聯文學之產生、發展及其淵源流變時,難道能無視于這一點么?
周國平《何必溫馨?》閱讀練習及答案 9
周國平《何必溫馨?》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題。
何必溫馨?
周國平
①不太喜歡溫馨這個詞。我寫文章有時也用它,但盡量少用。不論哪個詞,
②溫馨本來是一個書卷氣很重的詞,如今居然搖身一變,儼然是形容詞家族中脫穎而出的一位通俗紅歌星。她到處走穴,頻頻亮相,泛濫于歌詞中,散文中,商品廣告中。以至于在日常言談中,人們也可以脫口說出這個文縐縐的詞了,宛如說出一個人所共知的女歌星的名字。
③可是,仔細想想,究竟什么是溫馨呢?溫馨的愛、溫馨的家、溫馨的時光、溫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朦朦朧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許,正是詞義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這個詞的魅力,能夠激起說者和聽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聯想。
④而事實上,我無須舉出羅密歐與朱麗葉,奧涅金與達吉亞娜,賈寶玉與林黛玉的例子,每一個經歷過熱戀的人都不妨自問,真愛是否只有甜蜜,沒有苦澀,只有和諧,沒有沖突,只有溫暖的春天,沒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認愛情中也有溫馨的時刻,即兩情相悅、心滿意足的時刻,這樣的時刻自有其價值,可是,倘若把它?
⑤比較起來,溫馨對于家庭來說倒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個窩,我們當然希望自己有一個溫暖、舒適、安寧、氣氛濃郁的窩。不過,我們也該記住,如果愛情要在家庭中繼續生長,就仍然會有種種亦悲亦喜的沖突和矛盾。一味地溫馨,試圖抹去一切不和諧音,結果不是磨滅掉夫婦雙方的個性,從而窒息愛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蓋的差異終于演變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⑥此外,我無意贊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險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認了苦難的價值,就不復有壯麗的人生。困境和逆境本就是人生最真實的組成部分,往往促人奮斗,也引人徹悟,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兒不溫馨。
⑦寫到這里,我的眼前忽然浮現出許多廣告畫面,畫面上是各種高檔的家具、家用電器、室內裝飾材料、化妝品等等,隨之響起同一句畫外音:“……伴你度一個溫馨的人生。”一點也不錯!舒適的環境,安逸的氛圍,精美的物質享受,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理想,這就是“溫馨”一詞的確切的現代含義!這個聽起來好像頗浪漫的詞,其實包含著非常務實的意思,一個正在形成中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一種講究實際的人生態度。不要跟我們提羅密歐了吧,愛就要愛得愜意。不要跟我們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輕松。理想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讓我們回歸最實在的人生……
⑧我絲毫不反對實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時代到處膨脹的權力野心相比,我倒是覺著這是一個進步。然而,實在的生活有著深刻豐富的內涵,決非限于舒適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溫馨”這個流行詞所標志的人們精神上的平庸化,在這個女歌星的唱遍千家萬戶的溫軟歌聲中,一切人的'愛情和人生變得如此雷同,就像當今一切流行歌曲的歌詞和曲調如此雷同一樣。聽著這些流行歌曲,我不禁緬懷起歌劇《卡門》的音樂和它所謳歌的那種驚心動魄的愛情和人生來了。(有刪改)
15.作者為什么“不太喜歡溫馨這個詞”?請結合全文內容概括理由。(6分)
16.文中第⑦段描述了許多廣告畫面并突出了同一句畫外音,有何用意和效果?(6分)
17.作者對有些人“理想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讓我們回歸最實在的人生”的觀點作何評價?請結合文本作簡要概述。(6分)
答案:
15.①一個詞成為熱門、時髦、流行的詞后就會濫俗。②“溫馨”一詞雖然美好,卻很空洞。③把溫馨作為愛情的最高境界,愛情就會平庸。(或者說“愛情固有悲劇性因素,并不全是溫馨和甜蜜”)④家庭一味地追求溫馨,就會出現不可愈合的裂痕。⑤以溫馨為人生理想,人生將不可能壯麗(或者說“會讓人失去理想”)。⑥“溫馨”這個詞的流行,標志著人們精神上的平庸化。
16.舉例現代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理想,為下文議論提供依據;(2分)具體展現“溫馨”一詞的“現代含義”(實在的生活情趣),暗示“溫馨”一詞流行的主要原因。(2分)這樣做,可以使說理生動形象,切中實際,有針對性,具有諷刺意味。(2分,任意2點得2分)
17.①作者認為講求溫馨、實際的生活態度無可厚非;(2分)②作者反對一味追求“溫馨”、“舒適安逸”的生活;(2分)③作者認為應該追求“有著深刻豐富內涵”的“實在的生活”(溫馨與否,不是關鍵,關鍵是人在精神上不可平庸化)。(2分)
好夢何必成真的閱讀理解和答案 10
好夢何必成真的閱讀理解和答案
①好夢成真--這是現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
②有兩種不同的夢。
③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于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 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④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⑤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出的祝愿,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劇一樣向前推進,最后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夢當成現實,把白天的現實當成夢,他豈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時人的哄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范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上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現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在的智慧教養是虛假的。一個內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
(選自周國平散文集《安靜》,略有改動)
1.作者在本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答案不超過10個字)(3分)
2.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3.作者論述的“第二種夢”的含義是什么?(3分)
4.結合全文,揣摩加點詞語,談談你對文章末句的理解。(4分)
答案:
1.好夢不必成真(或:好夢不一定成真、好夢何必成真)評分標準:3分。其它用自己的話概括,準確簡潔也可。字數超過,酌情扣分。
2.為了論證第一種夢(物質的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實,否則就成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甚至遭人哄笑。評分標準:3分。意對即可。若答“為了論證好夢成真也有不切實際的”,也給滿分。
3.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歸入其中)。評分標準:3分。若只答括號中的內容或“精神的夢”之類,得2分。
4.(黃金喻指富裕的物質生活,天堂喻指豐富的精神生活。)人類若是只追求物質的享受,放棄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內心世界將變得荒蕪貧乏,榮華富貴將成為心靈的囚牢。評分標準:4分。意對即可。
周國平《何必溫馨》閱讀練習及答案 11
周國平《何必溫馨》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第19—23題。
何必溫馨
周國平
①不太喜歡溫馨這個詞。
②溫馨本來是一個書卷氣很重的詞,如今居然搖身一變,儼然一位通俗紅歌星。她到處走穴,頻頻亮相,泛濫于歌詞中,散文中,商品廣告中。
③可是,仔細想想,究竟什么是溫馨呢?溫馨的愛、溫馨的家、溫馨的時光、溫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朦朦朧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許,正是詞義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這個詞的魅力,能夠激起說者和聽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聯想。
④正是這樣:美好,然而空洞。這個詞是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的。溫者溫暖,馨者馨香。暖洋洋,香噴噴。這樣一個詞非常適合于譬如說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用來描繪自己對愛的憧憬,一個初為人妻的少婦用來描繪自己對家的期許。它基本上是一個屬于女中學生詞典的詞匯。當舉國男女老少都溫馨長溫馨短的時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詫異國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紛紛競作青春女兒態?
⑤事實上,兩性之間真正熱烈的愛情未必是溫馨的。這里無須舉出羅密歐與朱麗葉,奧涅金與達吉亞娜,賈寶玉與林黛玉。每一個經歷過熱戀的人都不妨自問,真愛是否只有甜蜜,沒有苦澀,只有和諧,沒有沖突,只有溫暖的春天,沒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認愛情中也有溫馨的時刻,即兩情相悅、心滿意足的時刻,這樣的時刻自有其價值,可是,倘若把它?
⑥比較起來,溫馨對于家庭來說倒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個窩,我們當然希望自己有一個溫暖、舒適、安寧、氣氛濃郁的窩。不過,一味地溫馨,結果不是磨滅掉夫婦雙方的個性,從而窒息愛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蓋的差異終于演變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⑦至于說以溫馨為一種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氣了。人生中有順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當然一點兒也不溫馨,卻是人生最真實的組成部分,往往促人奮斗,也引入徹悟。如果否認了苦難的價值,就不復有壯麗的人生了。
⑧寫到這里,我忽然悟到了溫馨這個詞時髦起來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現出許多廣告畫面,畫面上是各種高檔的家具、家用電器、室內裝飾材料、化妝品等等,隨之響起同一句畫外音:“……伴你度一個溫馨的人生。”一點也不錯!舒適的環境,安逸的氛圍,精美的物質享受,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理想,這就是溫馨一詞的確切的現代含義!這個聽起來好像頗浪漫的詞,其實包含著非常務實的意思,一個正在形成中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一種講究實際的人生態度。不要跟我們提羅密歐了吧,愛就要愛得愜意。不要跟我們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輕松。理想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讓我們回歸最實在的人生……
⑨我絲毫不反對實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時代到處膨脹的權力野心相比,這是一個進步。然而,實在的生活有著深刻豐富的內涵,決非限于舒適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溫馨”這個流行詞所標志的人們精神上的平庸化,在這個女歌星唱遍千家萬戶的溫軟歌聲中,我不禁緬懷起歌劇《卡門》的音樂和它所謳歌的那種驚心動魄的愛情和人生來了。
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要說:
?愛,未必溫馨,又何必溫馨?
?人生,未必溫馨,又何必溫馨?(有刪節)
19.怎樣理解文章中“她到處走穴,頻頻亮相,泛濫于歌詞中,散文中,商品廣告中”的含義。(2分)
20.作者認為“溫馨”“美好,然而空洞”,這種“空洞”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21.請簡要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22.文中第⑤⑧⑨段用了“羅密歐和朱麗葉,奧涅金與達吉亞娜,賈寶玉與林黛玉”、“哈姆雷特”、歌劇《卡門》等文學性的內容作素材,這在文章的表達技巧和內容方面有何作用?(6分)
23.從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的角度看,對個體而言,選擇“溫馨”與否是自由的,但作者為何還是要批判“溫馨”這種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對作者的觀點,你如何評價?談談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9、“溫馨”一詞廣泛流行于各種文體、各個行業中。
20、①精神上的柔弱化;②忽視愛情中的悲劇性因素;③磨滅個性,造成裂痕;④顯得小氣。
21、①先說不喜歡流行而時髦的“溫馨”;②再闡釋不喜歡“溫馨”的原因;③反思“溫馨”在當下流行的原因;④點明主旨,反對人們精神上的'平庸。
22、①證明作者的觀點;②這些事例中的人與現實中的人形成對比,強化了文章的主旨;④使文章的內容更富于文化內涵,更有深度。
23、①從社會的角度看,單一的個體選擇“溫馨”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本無可厚非,但當這種態度流行,成為一種社會潮流時,就會使人們失去對理想主義和真正的情感的追求,在精神上趨于平庸化。作者是從社會的角度對此提出批評。(2分);
②從真正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看,“溫馨”追求的是舒適的環境,安逸的氛圍,精美的物質享受,只是一種物質的、實在的生活情趣,只是人生價值的極次要的內容,把“溫馨”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想會使人們忽視生活應有的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也使人們不復有壯麗的人生(2分);
③作者從社會與時代的角度、從深層的人文關懷的角度提出批評,表現出了難得的清醒和憂思(2分)。
美文閱讀網閱讀答案大全提供中學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供查詢。如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說明文閱讀題答案,現代文閱讀題答案,記敘文閱讀題答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