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計劃1學校依托“構筑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名師團隊;打造視野開闊、勇于創新的研究團隊;形成團結和諧、身心健康的陽光團隊”的隊伍建設目標,建立了以校長為核心的教師職業生涯規劃領導小組,對學校已有相關制度進行修改和調整,用制度文化的建設強化教師自覺學習、自主發展的意識,形成了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的教師發展管理流程。流程包括自主管理、學校管理和評估反饋等多個環節。
對自身現狀的.準確定位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為此,學校組織教師開展了自我發展基礎診斷評估工作。首先由任課教師圍繞自己的知識、興趣、特長等,開展自身素質評估、成長環境分析、教學活動反思、成長歷程反思等活動,形成教師個人發展基礎診斷評估報告,然后以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進行評議,教師在集體評議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使其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發展現狀。
學校還聘請了市區相關專家開展了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項目培訓工作,幫助教師多角度了解新時期、新形勢下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要素,對決定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個人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進行綜合性分析,指導教師完成自我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學校針對規劃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反思活動,有效激發教師的動力,挖掘自身發展潛能,創造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學校通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個案研究》區級課題研究工作,探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個體因素的影響,探尋促使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和方法。
為了有效落實規劃目標,學校采取了多種管理模式。
首先,學校采用“規劃引領、實踐為主、名師幫扶、資源引進”模式,促進教師的成長。規劃引領:在學校發展規劃大背景下引領教師開展個人生涯規劃,讓教師能夠沿著自己職業生涯的預定路線有計劃地逐步實現。實踐為主: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通過開展聽課、講課、評課、集體備課、專題教研等形式使青年教師將學習到的教育教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名師幫扶: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優秀教師和區域內教育教學專家的資源優勢,通過名師的“傳、幫、帶、導”等有效手段,讓青年教師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資源引進:通過實施與名校結對,拓展教師的視野,借助名校的師資優勢,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其次,針對“青年教師、中年教師、骨干教師”三個群體采取分層推進的管理模式。學校對青年教師群體主要采取“集體研修”的活動模式,目的是幫助青年教師汲取集體智慧、迅速成長;對中年教師群體主要采取“任務驅動”和“專家引領”的模式,目的是幫助中年教師克服“高原期”的為難情緒,突破發展瓶頸;對骨干教師群體主要采取“名師工作室”的形式,讓骨干教師時刻對照自己的職業規劃做總結和反思,使他們的目標更遠、更高,加快其成長的步伐。
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計劃2一、指導思想
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骨干教師與年青教師結對計劃,以老帶新,使年輕教師在業務理論,教育教學水平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特制定本計劃。
二、目標任務
在結對過程中,首先進行業務理論學習,強化專業理論訓練,提高專業教學知識技能水平;其次進行聽評課,說課、演課等各項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總結與驗證教育教學方法、技能的運用情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實際操作能力。第三,積極創造條件,多參加一些校內外聽評課、培訓、學習及交流活動,開闊視野,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先進的教育教學 方法。
三、具體方法措施。
1、學期初進行思想認識的交流,明確目標任務,交換思想認識看法,制定預期目標。
2、強化業務理論知識的學習意識,提高自覺積極性。
3、開展各種類型的聽評課、說課、公開課、演課等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提高教師獨立操作的能力。
4、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不斷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可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
5、多向學校領導匯報工作,請求領導的幫助與指導,爭取更多的學習機會。
具體工作安排
1.指導教師
(1)全面關心青年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和思想。加強與相關年級、班主任和學生聯系,了解日常工作情況,指導青年教師及時調整工作目標和工作方法。
(2)向青年教師介紹教學經驗,提供教學信息,推薦學習書刊,使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現代的教育理念。
(3)精心指導青年教師備好課,認真查閱教案,給予悉心指導。每學期重點指導5—10節備課教案。
(4)每月聽青年教師的課不少于2節并做好記錄,按照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評課,評議優缺點,盡量呈現出指導意見。
(5)認真審查青年教師批改作業、檢測試卷情況是否認真,是否達到要求,講評是否有針對性,提出改進意見。每學期重點審查批改情況至少3次。
(6)每學期指導青年教師上一節組內公開課或匯報課。
(7)每學期指導青年教師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或課堂實錄、教學案例)。
(8)鼓勵、指導、幫助青年教師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讓青年教師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提高。
(9)每學期末對青年教師作出一次書面綜合評價。
2.青年教師
(1)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對自身的教學情況和業務水平認真進行剖析,確立提高的方向與成長的目標。
(2)每學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制定結對工作、學習計劃。
(3)認真備課,主動求教,參加各種交流活動每學期不少于10次,并做好記錄。
(4)主動聽指導教師的課,每學期不少于10節,聽課要認真記錄,并寫出體會。
(5)每學期向同組老師開公開課或匯報課不少于 1 次,虛心聽取意見并寫好教后記。
(6)在指導教師指導下,規范命制學科試題至少2—3套。
(7)經常找指導教師談一談自己的思想、學習和工作,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
(8)每學期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或課堂實錄、教學案例),請指導教師指導后反復修正,力求展現高水平。
(9)平時加強學習并注意積累資料,寫好學習筆記。
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計劃3一、健全教研制度,強化教研意識
制度是行動的保障,行動有了制度的“護航”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如果教研制度不健全、不規范,就難以使校本教研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開展,所以必須結合學校實際逐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這樣才能強化教師教研意識,增強教師的工作責任心 ……此處隱藏735個字……。同時還要注意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的培養。
3、多聽他們的課。及時指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式和方法。
4、教研方面。共同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課改為契機抓住機遇,做到與課改一起成長。努力學習新課程理念,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力爭本學期在共同探究的基礎上,寫一些有較高水準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科研論文。實現既重視教學實踐的創新嘗試,又重視教學理論的提高總結。相信,通過這樣的幫扶活動,我們在教學的各方面都會有進步。
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計劃51、課題來源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就開始派出優秀教師,到內地欠發達地區支教,以促進東西部教育的均衡發展。到90年代以后,支教工作蓬勃發展起來:一方面,到東西部去支教的教師的數量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同一地區的城鎮學校也向本地區的農村薄弱學校派出支教教師,以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教育資源配置的優化,帶動新課程改革和教育內需,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也是整合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
2、整體思路
通過開展《民族地區城鎮小學與農村小學對口幫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研究,利用本校知名教師、骨干教師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他們的示范和引領,提高幫扶學校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使幫扶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干教師。同時通過信息化教學的專項幫扶以及幫助其開展校本培訓,增強教師的新課程意識,增強科研興校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建立和完善學校常規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制度。同時形成幫扶長效機制,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實現“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
3、研究條件
(1)我校有四川省特級教師2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人,省級骨干教師6人,州級骨干教師8人,縣級骨干教師20人。20xx年,我校承擔省級課題《民族地區小學主體性教學研究》于20xx年12月結題,獲州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20xx年,我校被授予四川省首批校本研訓基地校,這些都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
(2)錦屏小學、大橋中心校均為偏遠山區學校,學校因資源匱乏而缺乏教研和科研氛圍,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成績滯后等亟待改善和提高。這些都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平臺。
(3)近幾年來,我校以“科學發展,和諧教育”思想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學校為宗旨,以貫徹我縣教育內涵化發展、均衡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不斷提高結對互助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為重點,以全面促進結對互助學校辦學水平與教育質量為內容,開展骨干教師幫扶工作,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和諧發展,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課題研究過程
1、20xx年9月―20xx年3月準備階段
2、20xx年3月―20xx年3月實施階段
教科室組織課題組成員圍繞“幫扶見成效”進行階段性觀摩、交流。
3、20xx年3月――20xx年6月結題階段
整理研究資料,推廣研究成果。
4、20xx年9月成果鑒定
撰寫研究工作報告,申請結題。
三、課題研究的措施
(1)成立我校語文、數學學科指導組,確定我校幫扶指導教師和被指導青年教師,明確幫扶計劃及幫扶任務。
(2)組織理論學習和專題研究。
(3)借鑒其他地區、學校的研究成果,將幫扶研究成果推陳出新。
(4)采取形式多樣的組織方式,促進結對教師成長。
四、課題成果
(一)課題研究給被幫扶學校帶來的變化
(2)受援學校教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
在我校指導教師的帶動下,錦屏小學、大橋鎮中心校被指導青年教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了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3)帶動受援學校其他老師不斷學習、進步。在城廂小學聽課學習的老師,每次返校都將個人所學到的.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毫無保留與其他教師分享。在教學中真正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4)輻射周邊學校情況。錦屏小學教育教學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后,瀘寧片區也開展了錦屏小學與周邊學校教師交流學習的活動。在此期間,受援周邊學校也將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回了自己的學校,并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之中,使瀘寧片區周邊各學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有所轉變,教學成績有所提高。
(5)受援學校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成績顯著。三年中,錦屏小學、大橋鎮中心校被幫扶的青年教師參加校際、片區、縣上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所教班級教學成績大幅提升,在片區及縣上均名列前茅,教師參加縣級各類優質課競賽成績優秀。共有4人次獲優質課1等獎,7人次獲二等獎。
(二)結對互助共雙贏
三年間,在對幫扶學校指導的同時,我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兩期“手拉手、一幫一”活動,通過特級教師、知名教師的悉心指導,我校部分青年教師已成為學校、縣級教學骨干,專業水平得到提升,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提高,在校、縣、州、省級各類優質課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本校教師參加各類優質課競賽,有11人次獲縣級一等獎,2人獲州級二等獎,一人獲省級二等獎。
我校教師科研能力明顯增強,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共230多篇。近年來,全校有70多名教師參與了課題研究,增強了教師們的研究意識,提高了研究的能力。
名師效應示范、輻射、引領全縣小學校,20xx年,縣教師培訓中心聘請我校八名教師為繼續教育兼職教師,在各種教師培訓中承擔著講座、送教下鄉示范課、觀摩課等教學任務。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穎的教學手段,扎實的教學功底,獨特的教學風格,使各全縣教師受益匪淺。
課題研究推動我校校本研訓工作上一個新臺階。我校在20xx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校本研訓基地校”,學校省級課題《民族地區小學主體性教學研究》經過四年的研究,20xx年獲涼山州課題成果一等獎,我校20xx年被命名為“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校本建設項目全國重點實驗學校”,研究課題《民族地區城鎮學校與農村小學對口幫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也同時申報部級課題,20xx年初,學校申報“四川省校本研訓示范校”。
(三)構建了骨干教師幫扶循環體系
我校名師、骨干教師以“一幫一”結對幫扶為載體,帶動幫扶學校青年教師,使他們迅速成長為本校骨干教師,同時這些骨干教師又引領、輻射本校及周邊學校的教師。現在,很多邊遠山區的教師遇到教學疑難問題,又通過多種渠道請教我校名師、骨干教師,從而構建了骨干教師幫扶循環體系。
(四)構建了城鄉教育共同體
(1)以瀘寧片區、大橋片區為框架實現了教學資源、理念共享,建立了教師學習共同體。
(2)以學科主題活動、質量管理為渠道建立了教研共同體。
(3)以課題為紐帶建立了教科研共同體。
(4)以學校特質和特色為核心建立了資源共同體。
(5)以體驗式互動活動為載體構建了教師成長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