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爺爺的味道:友情鏈接交換平臺
在金秋的水鄉周莊,傳統美食如同歷史的見證,萬三蹄(紅燒蹄髈)是那里的代表之作。它不僅是一道菜,更是家風與記憶的載體。在我心中,那份對曾經掌勺大廚爺爺深切懷念,與這道菜緊密相連。
我的童年生活充滿了對美食的向往和學習。每逢節日或喜事,我都會期待能請到那位擅長油炸肉丸、糖醋排骨、紅燒羊肉,以及最讓我垂涎欲滴的紅燒蹄髈的大師——我的爺爺。小時候,我們雖然平民百姓,但只要有幾塊豆腐、一盤炒豆芽,或許一條魚,便足以讓我們這些孩子們歡呼雀躍。
我天生是個吃貨,也學會了烹飪,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那個熱情好客、鄉風淳樸的地方,以及那個揮舞鍋鏟、汗流浹背卻始終保持微笑的大廚——我的爺爺。我看著他忙碌于廚房,那股熱氣和香味仿佛能帶走所有煩惱,讓人心曠神怡。
隨著時間流轉,我成為了繼承者,不再只是個旁觀者,而是要親手操刀,將這個家常菜推向新的高度。那只大蹄髈,在案板上被仔細處理,豬毛被火燎掉,花刀剁得精致無瑕,是為入味準備。而后,它被放進黃澄澄的油中,再加入冰糖慢慢熬成深色糖稀,然后加入醬油、料酒、醋及食鹽,再加上蔥段、姜塊和紅辣椒,以及各種香料包裹好的紗布包,最終在大火煮兩小時,小火燜四小時,方可完成這道“發財肉”。
回想起那些年夜飯時分,大人們先嘗試一口,然后才輪到我。這次,當大家決定將制作萬三蹄這一傳統技能傳給下一代時,我終于有機會親自操刀。此刻,每當我端出燉好的蹄髈,看著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對他們說:“這是從你父親那里學來的。”這種感覺既讓我感動,又讓人責任重大,因為這是一個家庭之間的情誼與記憶交流的一種方式。
歲月匆匆,我開始明白生活節奏快得令人喘不過氣來,就像驅趕鵝群一樣。但回到老家的每一次,都讓我重新理解到什么叫做慢生活。在這里,只要愿意投入時間去品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能夠找到內心豐盈而喜悅的心境。而這份喜悅,就是通過分享與傳承來維系下去的一份友情鏈接交換平臺,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未來如何變化,這份情誼永遠不會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