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敵手是自我。自大導致失敗,欺騙則愚蠢,嫉妒令人可憐。自卑是一種錯誤的態(tài)度,而癡迷帶來痛苦。獻媚是羞辱,貪婪危險而爭名利煩惱。自欺欺人是罪過,自卑性情悲慘絕望。在人情債中沉重,殺生犯錯,不寬恕則惡劣。而奉獻、放下、布施和寬恕為善良行為,是健康財富和學佛所得的快樂。
命運好壞由心造,就如同修心聽命天地保佑一樣。少欲養(yǎng)氣、神、精、性;改變自己而非他人;感激傷害者磨練心志,感激欺騙者增進見識。
平安知足清心寡欲壽長;征服自己勝于征服世界;降低自己提升理性乃至圣境界;內心狹窄多欲,則廣闊寡欲則寬廣。
寧愿清貧自樂,不愿濁富多憂;退一步方能有余地休息,不要使盡所有力量享福或占盡便宜,因為聰明不可用盡。此外,“滴水穿石”之智在于深厚的功夫,“平生不做皺眉事”以避免“切齒之人”。
交友需擇道德高尚之士,與無義之友勿結飲茶應靜謐,不貪酒色開門應方便閑言莫多講。
房子若多風起禍難臨,無言慎行莫多語。世間忙碌如流水勿將名利掛念頭,用淡飯隨緣過日生活,不求富貴榮華。
“我欲”標示貧窮事物常足讓心滿足品格自然高超。不談惡事不聞己過,即為愚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小善亦不可忽視,小惡亦不可輕易為之。
不要因他人的長相妒恨因為此會使你終身短缺,也不要保護自己的不足因為這將使你永遠無法成長。一切事情都不必與眾不同,也不能完全相同,只需做出讓人人喜悅或憎恨的事即可。這世上兩件事等不得:孝順與行善,這兩樣都必須及時處理才能保持和平穩(wěn)定的心靈和環(huán)境。
存有平等的心懷,便能行出方便的事,以此方式天下無憂患。在慈悲的心懷中,我們可以做出慈悲的事情,讓我們的心靈達到太平狀態(tài)。
一顆狹小的心會給予許多煩惱,而一個胸襟廣闊的人就能夠擁有豐饒的智慧。
每個人快樂并不在于擁有多少,而是在于他們計較得少。
當我們生氣時,我們其實是在懲罰自己。當我們原諒別人時,我們其實是在對待自己。
錢越多并不是快樂越多,因為財富帶來的是累贅和煩惱。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以清貧中的幸福生活去看待一切,那么他的確可以享受到真正的自由與悠然。
總是想著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討論別人的缺點,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他愿意忍受苦難,并且甘愿吃虧,他就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如果他尊敬那些有道德的人,那么他也就顯得很有德了。而如果他害怕那些沒有道德的小人們,那么至少他不會被認為毫無能力。他知道退一步后,還能剩下很多空間,可以呼吸,可以放松。他明白要想前進,就需要先學會退步。如果一開始就考慮到可能失敗的話,那么成功就會更容易實現。而對于任何事情,都應該留有一絲余地,因為只要心里還留有一絲希望,就還有機會去改正錯誤。但是不管發(fā)生什么,都不要急躁,最好的決策往往來自三思而后行。在逆境面前,他能夠保持冷靜,對任何挑戰(zhàn)都持開放態(tài)度。他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只要心里充滿了內容,就是最寶貴的事情了。這就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教導人們如何通過適當放手來獲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惡”的存在通常被隱藏起來,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巨大的evil。“善”的表達通常需要向外展示,但這樣的表現未必真實純粹。此外,在困難時刻提供幫助固然美好,但是不夸耀自己的功績也是顯示其厚重品質之一。
順境淡然處之逆境泰然處之,是一種最高層次的情操體現。不聽任周圍不斷變化的事物干擾你的內心,你就會發(fā)現一切都是自然形成的一部分五官刺激并非真正享受到的快樂,而內在安寧才是我追求的手段之一
最后,要記住,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即使這樣做可能會招致別人的誤解或者批評也不例外。但請記住,每個選擇都承擔著責任,所以務必仔細斟酌前后果再作決定。如果能從這些簡單卻深刻的話語中悟到一些真理,一生的道路都會變得更加光明坦蕩,為何不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