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誦讀袁隆平的勵志名言,揭示人生真諦。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我克制,無過即功;為人不必感激他人的恩德,無怨即德。心存寬容,能征善戰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圣賢之道,在于降低自我,提升理性至極致。心胸狹窄多欲,則難以容納;寡欲則心廣無限可包涵。
寧愿清貧自樂,不愿富貴多憂。在深思熟慮之前退一步,為得意時刻休息。一切力量不可使盡,一切福祉不可享盡,一切便宜不可占盡,一切聰明不可用盡。此乃滴水穿石之法,不在力量強大,而在于修為深厚。
生活中應避免皺眉事務和爭吵,保持清靜與淡泊。在交友時選擇有道之士而遠離無義之輩,不貪圖花色酒肉的虛假快樂,而是追求內心的安寧與滿足。不做浮夸的事情,更不要妒忌別人的長處,而要保護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真正成長。
做事不必盲目跟隨俗世,也不必完全背離俗世;既不能讓人喜歡,又不能讓人憎恨。這世上只有兩件事不能等待:一是孝順父母;二是行善 deeds. 存有平等的心態,以方便的事物來對待天下,便沒有煩惱;懷有慈悲的心,用慈悲去行動,便能獲得太平的心境。一個人的快樂,并非因為擁有多,而是在計較少。
生氣其實是在懲罰自己原諒別人才是對自己好的。當我們常思己過,卻又不輕易論斷他人的過錯,我們就是志士。而那些肯吃虧卻又不是癡情的人,我們才算真正有德。如果能夠這樣去處理事情,就能一生逍遙自在地活著了。但凡做事都應該留有一絲余地,因為“惡”怕被人知曉,“善”想要被人們知曉卻未必真實有效。
扶危救急固然美好,但能否自我約束,那其德就更顯厚重了。在順境中保持淡然,在逆境中保持泰然,即使身處紛擾,也不會受到影響。而對于所謂的“五官刺激”,那不過是一種表面的享受,最終還是要尋找內在安寧作為基礎和手段。而那些只求外界認同、名利雙收的人,其實是在誤導自己,將生命中的寶貴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