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家具長廊”背后,是完備的產業鏈和高度協同的產業生態。
40多年前,中國內地第一套現代沙發在佛山順德誕生。如今,順德區集聚了家具產業鏈相關企業3萬余家,從原材料采購、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實現了全流程的高效運作,企業自主品牌數量近26000個。
佛山家具產業,也是佛山整個泛家居產業高度集聚的一個縮影。
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造就了佛山制造走向世界的過硬基本功。
佛山一家家居五金企業的負責人歐錦鋒介紹,相比海外市場當地品牌,佛山的產品更具性價比。“佛山制造有產業鏈優勢,每一個配件、每一個原材料,都有產業配套,可選擇性非常多。”
佛山一家家電企業的出海業務負責人葉志榮也舉出一個例子,“從我們辦公樓出發,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找到所需的所有上下游相關企業。我們有了一個創新想法,就可以快速召集周邊供應商一起討論可落地的方案。”
02
冰塊里的創新之道
極致性價比,是打開國際市場的有效之道,卻不是長久之法。
如何擺脫低價和代工困局,一度是眾多佛山泛家居企業面臨的難題。
歐錦鋒的企業在創業初期曾做過五金代工業務,他至今難忘當時的種種艱難,“代工首先就要‘卷’低價,還要根據不同客戶、不同產品、不同標準反復調整產線,煩瑣且辛苦。最無奈的是,消費者永遠不知道產品出自誰手。”
何以突圍?唯有創新。
有了創新加持,看似普通的收納五金,也能玩出萬般花樣。歐錦鋒展示了企業自主設計的一款高柜收納產品,這款產品不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還摘取國際設計獎項,在海外市場廣受歡迎。
在佛山,關于家具的創新讓人眼花繚亂。鋁制和不銹鋼家具,減少了有害氣體,模塊化床墊能夠根據人的睡姿自動調整……
而在家電領域,從數字化智能化到“人工智能+”,佛山企業技術創新的腳步從未止步。在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從全球“最薄”冰箱到一系列AI家電“新物種”,一眾佛山家電企業曬出了自己的科技“肌肉”。
值得關注的是,在硬核的科技創新之外,快速響應的創新態度、靈活多元的場景創新,同樣為佛山家電產業筑起了深深的“護城河”。
葉志榮興致勃勃地介紹企業自主設計研發的爆款凈飲機,“第一代產品只有凈水功能;第二代加了熱水功能,因為中國消費者習慣喝熱水;第三代加了冰水功能;第四代又加了制冰功能,因為海外消費者更喜歡喝冰飲。”
這臺凈飲機的“進化”速度,也標注了佛山制造的創新速度,小小冰塊里,藏著積極進取的創新之道。
葉志榮表示,一些傳統國際品牌的創新惰性開始出現,甚至很多幾十年的產品款式還在售賣。而中國企業推出的產品,在技術、品質和使用場景等方面,相比很多當地傳統品牌都更具創新性,設計方面也更好看,在當地往往具有“降維打擊”的能力。
03
“螺絲釘”的品牌雄心
創新打造出過硬產品,有了不可替代的產品加持,越來越多佛山企業開始實現從“產品出口”到“品牌出口”的轉變。
歐錦鋒決定做自己的產品和品牌時,許多代理商不理解,為什么小小的五金配件也要做品牌?但他堅信,“哪怕是做一顆螺絲釘,也要有自己的品牌,讓人家能夠記住。”
歐錦鋒坦言,最艱難的一步在于全面終止代工業務,這導致數億元代工訂單的流失,也讓一些員工感到迷茫。但走正確的路,陣痛之后終會有收獲。如今,靠著多重布局,企業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逐漸打開了局面。
這樣從零做起、破釜沉舟的自主品牌打造之路,在很多佛山泛家居企業的成長軌跡中都有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佛山,打造品牌從來不是某個企業的單打獨斗。
佛山制造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草灌喬”的優質生態。大企業如高大喬木,有的已經進入世界五百強,品牌影響力極大。與此同時,也有萬千中小企業如灌木與小草,昂揚生長,共同用優質產品,讓“有家就有佛山造”這句話深入人心。
佛山更是抓住機會,政企攜手,正式推出了“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產業IP,并成立了佛山市家居產業聯合會,目前成員企業達100余家,覆蓋了20多個家居行業的細分領域。
佛山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葉敏堅介紹,打造“有家就有佛山造”這一品牌,既有助于整合各類要素,也有利于企業抱團出海,展現佛山企業的整體實力。
對于“有家就有佛山造”整體品牌對企業的助力,葉志榮深有體會,“面對新客戶,只要我們表明是佛山的家電企業,客戶自然就形成一個認知,佛山的家電產業很強,你們來自那里,一定也是有實力的。無需再經過多介紹,雙方就能直接進入具體產品與合作方案的探討階段。”
04
持續迭代的貿易之橋
產品過硬,品牌持續壯大,佛山企業不斷錘煉著自身內功。但只靠這些,就想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還遠遠不夠。
就在日前,一場名為“貿易之橋”的活動在佛山舉行,廣交會頭部跨國采購企業走進佛山企業,上午看廠,下午洽談,省去中間環節,采購商和供應商面對面溝通。
圖源/央視新聞
當天下午,采購商與有采購意向的當地企業一一洽談。現場,一位家具企業負責人因為不小心過號而十分著急,“要把握機會,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客戶已經告訴你對你有印象,你一定要努力,要積極主動,不然機會就是別人的了。”
就像這個比喻所形象說出的,一直以來,廣交會所做的,就是在采購商與供應商之間牽線、搭橋——吸引外商走進來,深入了解佛山制造的實力,助力佛山品牌走出去,融入全球市場。
歐錦鋒從企業成立之初就參加廣交會,從最初在廣交會接制造訂單,到如今在廣交會尋找品牌代理商,在他看來,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廣交會都能給企業帶來優質客戶。“可以說,廣交會是中國制造業跟世界客戶連接的紐帶和平臺。”
葉志榮也代表企業多次參加廣交會,他觀察到,這些年,廣交會在不斷迭代,“感覺純代工型的客人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來自新興市場的客人。外國客商也逐步認識到,他們需要的并不僅僅是中國商品,而是中國品牌。”
從“訂單窗口”到“品牌舞臺”,廣交會這座貿易之橋,正是佛山外貿一路轉型升級的見證者和助力者。
而從低價代工到自主創新,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故事,也是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它不僅展現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信心與實力,更體現了中國外貿從“量”到“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