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群里一個熱鬧,在為即將到來的二十年聚會興奮不已。
可熱鬧似乎是他們的,看他們熱情地打招呼,看他們親昵地稱對方的外號,看他們上傳大學時的照片,而我也極力從記憶中尋找他們的影子,企圖一個個地對上號。
有些同學慢慢能夠回想起來,而更多還是模糊,看來將那些零散的碎片串起來還是要費些功夫。
等到他們回憶當時學過的課程,任課的老師,我更是汗顏,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經抹掉。
我在反思:是自己記憶出現問題,還是自己故意在屏蔽這段記憶,并成功地做到失憶。
我不得不承認是后者。
高考結束,考上一個自己不是多滿意的學校,選了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專業。剛進校門,又碰上令人討厭的軍訓和活潑漂亮的城市女同學,自卑在一天天地增加,自信在一點點喪失,動力在慢慢地遠去。
因為農村孩子的標簽,我本能地排斥優秀,排斥靠近,總是和那個大集體保持距離,即使四年,也沒能融進。似乎是清高,其實不過是用一層殼將自己牢牢地保護起來,不讓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甚至自己也忘了應有的模樣。
我變成了一個孤僻、內向、沒有追求、沒有亮點的女孩子。
這本不是我呀,初中的我、高中的我是多么地驕傲和令人仰視。
直到現在,我也不喜歡那時候的我。
其實,我原可以青春飛揚的,容貌會因為自信而煥發光彩,貧窮會因為自強而獲得尊重。沒有多少人在意這些外在的東西,是自己耿耿于懷,可惜,那時的我不懂。
時間一天天地流逝,默默無聞的青春也不會為我多停留一天。晦澀的四年,黯淡的四年,沒有優良的成績,沒有像樣的戀愛,就那么稀里糊涂地過去……
而我也盼著早日走出校門,能夠經濟獨立,不用再讓父母為我的學費、生活費為難,不用再穿那些廉價的地攤上的衣服,不用在城市同學的活潑自信里感到困窘。
一顆敏感的心,終是沒有碰到對的土壤,而自憐自艾。
如今呢,似乎和同學們的距離不大,而自己也不至于膚淺地和同學們去攀比。畢竟,歡聚過后,人們還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好與壞又與別人有什么相干呢,別人的好壞也不過僅僅是留下一聲慨嘆而已。
可是,一想到聚會將自己置身于本該熟悉卻陌生的群體,就不由有些抗拒,好像又回到了那段困窘不安的時光,好像又看到了丑小鴨般的自己,終是不敢面對,不愿面對。
再過二十年,等我們白發蒼蒼,滿面皺紋,也許這些痕跡就會消逝了吧。
縱有傷,縱難以面對,也是昨日的傷痛也成就了今日的美好,所以,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