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我們全家三代人按計劃前往珠海觀光旅游。一進入珠海地界,就受到了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由各色花卉組成的鮮花帶的夾道歡迎。珠海人民的熱情撲面而來!
許多朋友說,到珠海旅游,有兩處景觀非欣賞不可。一處是情侶路,一處是漁女雕像。這兩處不去,便不叫真的來過!
抵達當晚,我們邊品嘗美味的海鮮,邊定下了次日行程。毫無疑問,第一個節目,就是去朋友推薦的兩處景觀打卡。
次日上午,天公作美,珠海上空布滿祥云。沒有陽光曝曬,沒有雨水澆淋。涼涼的風,輕輕地吹拂到身上,無比舒適。一下出租車,矗立于情侶路旁香爐灣上的漁女雕像就映入眼簾。在細細海浪中,巨大的石座上,挺立著一位身姿優美的漁女。但因距離較遠,漁女的面部和其他細節,看不太清楚。
環顧四周,發現一側有處觀景臺,通過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泥棧道,同坡岸相連。臺上及棧道站滿了紅男綠女,歡笑聲、喊叫聲不絕于耳。于是乎,我不由自主地脫離了大部隊,擠進觀景臺,試圖拉近同漁女的距離。
舉目詳觀,發現雕像頂端是一顆圓圓的碩大的珍珠。捧著珍珠的,是漁女的雙手。往下則是頎長的手臂。漁女面相柔美,直視前方,深情淺笑。脖頸處佩有項鏈。再往下便是豐胸細腰和卷起褲腳的長腿,身上掮著一條漁網。
端詳完畢,我問身旁一位男性游客:此像多高多重?腳下所踏是天然礁石還是人造基座?何時所建?為何而建?靈感從何而來?
男游客回答不了我這個糟老頭子提出的這些問題,顯得有點不好意思。旁邊一位女游客替他解圍:喏,那邊有塊石碑,您提的這些問題,石碑上都刻著呢!
一語提醒夢中人。我立即離開觀景臺,返回坡岸,細看石碑。
正如女游客所言,我所提問題,碑文大都給出了答案:雕像高9.9米,重約10噸,由8件花崗巖石組合而成。漁女所踏為天然礁石。1982年由著名雕塑家潘鶴等根據傳說創作。2011年核定公布為市文保單位。
我比較滿意。但卻仍有一疑未解:碑中所言傳說,究竟是何傳說?想來一定是極其美麗的,但這份美麗,又是怎樣呈現的呢?且存疑吧,別指望匆匆一行,萬事明了!
寬闊馬路上,一名年輕女警正用果斷有力的手勢,指揮過往車輛行人。
我突然想到,這位女警和剛才看過的漁女,竟有許多相似之處:漁女與大海親密接觸,女警同樣與大海親密接觸;漁女身掮勞動工具——漁網,女警同樣身佩勞動工具——執勤所需器材;漁女無比秀美,女警堪稱警花;漁女準備將珍貴的禮物——蚌珠送給最尊敬的人,女警同樣將珍貴的禮物——安全和暢通送給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可愛可敬的女警,你不就是一位新時代的漁女嗎?
漁女向往并創造幸福生活,人們為其塑像;女警,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辛勤勞動者,也在向往并創造幸福生活,他們同樣會被鐫刻于壯麗史冊。
候車時,讓我感到驚奇并無比欣喜的是,身側一位游客與同伴講起了漁女的傳說,我縈繞心間的疑問,一下子得到了解答。
漁女的傳說很多,流行最廣的,是這樣的。該游客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古代有位仙女,被香爐灣美麗的風光迷住,不愿返回天上。她扮成漁女,織網打魚,撈蚌采珠。她心靈手巧,心地善良,還常為漁民治病,深受愛戴。她結識了憨厚老實的漁民海鵬,兩情繾綣,朝夕相依。村里有個小矮人嫉妒他們,誘騙海鵬讓漁女摘下手鐲作定情信物,漁女慘死。九州長老引導海鵬用血澆灌“還魂草",救活仙女,二人喜結連理。
該游客接著說,導演劉十六曾執導電影《漁女傳說》,講了類似的故事,影片主題曲《千年情緣》很是好聽。說完,他竟然唱了起來:
朝霞撐開了風帆
日出啟動了漁船
彪悍的哥哥喲渾身是膽
駕著船兒遠去喲,堅強又勇敢妹妹在岸邊,織呀織漁網
心里起波瀾
……
車子慢慢啟動,回首望向漸行漸遠的漁女雕像,它和游人、交警等一起慢慢融入了波濤起伏的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