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記事時起,印象中家里到處都是書,父親愛書,愛到了癡迷的程度。他總稱自己是“書蟲”。
父親枕頭邊總是放著幾本書,一是方便閱讀,隨時可以拿起看;另外是睡覺時可以調整枕頭的高度,枕著書入睡,父親說這樣才能睡得踏實。父親愛書,他更愛讀書,他總是說,“讀書吧,書本可以改變命運”。
小時候,并不理解這句話,等到大了,我才知道,這一句話高度概括了父親的人生。父親出生于一個農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眾多,上學是上不起的。伯父從軍后,作為軍人家屬,父親才得以免費上學。父親說,每次伯父探親回家時,就會把他叫到一邊,苦口婆心地跟他說:“好好讀書,掌握了知識大有用處。我在部隊,與有文化的人一比,思維方式上確實是不如人家。同樣的道理,有文化的人說出來的話,就比咱能說到位。你爭口氣,好好學習。”
父親確實也爭氣,每天苦學,把別人玩耍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他說他不聰明,就是刻苦學習才勝人一籌。因為愛學習,奶奶經常罵他懶,說他是為了偷懶不干活才裝樣子去讀書。父親并沒有計較這些,罵就罵吧,只要能學習,挨罵又何妨?
父親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他成了村里第一個本科大學生,離開了農村到省城去讀書。此時的奶奶對于學習的態度也發生了大轉彎,她開始批評父親的弟弟妹妹們不努力讀書。在父親的影響下,我的一個叔叔和兩個姑姑也都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整個村莊的人也受到了影響,很多人家都積極鼓勵孩子讀書,走到外面更廣闊的天地去。
畢業后的父親選擇了做教師,選擇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事業。讀書更成了他唯一的嗜好,不抽煙,不打麻將,但走到哪里胳膊下都夾著幾本書,隨時隨地地沉入到自己的世界里。
記憶里父親大發雷霆的一件事情也是與書有關。那個時候,都很窮,村里人會把孩子用過的書放在廁所當廁紙,我家的書只許看,廁紙有買很粗糙的那種來用。有一天,一個親戚來家里,廁所里的廁紙正好用完了,親戚也沒吱聲,他竟然把父親放在廁所的書撕了幾頁擦屁股。父親上廁所看到后,大發雷霆,他說書是用來讀的,用來愛惜的,怎么可以擦屁股?他說圣賢知識就這樣被玷污,自己心愛的書就這樣被撕掉,心痛啊!從那以后,廁所再也不放任何書籍。
小時候,看到家里《資治通鑒》、《辭海》、《詞源》等大部頭,覺得好神奇,父親這都愛看?尤其是《辭海》,一部詞典都看得津津有味。那書里肯定是有珍寶啊,于是,為了一探究竟,自己也有模有樣地學起了看書。愛書、愛閱讀這個家風自然而然地傳給了我們。
書籍改變了父親的命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因為讀書,我才從一個小縣城來到了大都市,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如今,如果你來到了我們家里,就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七十多歲的父親抱著他心愛的宋詞在默念,我拿著電子書在看優美的散文,我的女兒們在看她們喜歡的故事書。
父親經常說他是“書蟲”,在知識的海洋里爬不出來,他說我們是“小書蟲”,看到自己的女兒們、外孫女們也都愛讀書,他的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他說,有書籍的陪伴,我們才能順時不張揚得意,逆時不悲觀失望;有書籍的陪伴,我們的人生都會通達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