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班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活動分析: 豆漿、豆制品,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制品,老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和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制品。教師主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發展。如:在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時,教師運用了觀察的方法,接著又比較和觀察,使幼兒了解泡過和沒泡過的黃豆的不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又運用電教手段豐富了幼兒的認知;最后,通過品嘗豆制品,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愛吃豆制品的情感。
教案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吃豆制品。
2、通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黃豆外形特征的基礎上,知道豆漿的簡單制作過程,并了解黃豆還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教案準備: 課件、干濕兩種黃豆人手一份、豆漿機、小杠子每人一個、錄音機、磁帶等。
教案過程:
(一)導入:以給幼兒介紹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課題。
(二)展開:
1、初步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1)課件中提出問題:觀察黃豆寶寶長什么樣的?
(2)教師進一步引導:“黃豆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是什么形狀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黃豆寶寶。”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2、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干濕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征,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課件提出問題:“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觀察干濕不同的黃豆。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一些,顏色淺一些。
3、觀看豆漿的制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1)利用課件觀察做豆漿的過程,了解制作豆漿的方法。
(2)現場制作豆漿。
4、在煮豆漿的同時讓幼兒觀看課件,了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豐富“豆制品”一詞。
5、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結束:幼兒聽音樂喝豆漿。
以上講述了《幼兒園小班上學期科學說課稿:黃豆寶寶變魔術》的詳細內容,主要分享了幼兒園小班上學期科學說課稿等內容,讀者們可以根據自己幼兒園情況操作時稍加調整,大家的工作經驗可以在下面進行留言討論,更多相關的教案的好文章可以直接在本站搜索,小班科學教案認識風活動反思,幼兒園小班教案科學教案反思怎么寫,更多的相關內容可以參閱幼兒園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2一、活動目標:
1、明確眼、耳、手、腳、口、鼻的不同作用。
2、有目的的進行各種感知活動,樂意將自己的感知大膽的與人交流。
3、初步明確保護感官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1、兩杯冷熱不同的水(一杯糖水,一杯鹽水),兩個不透明的瓶子(一個空的,一個裝上米粒),兩個透明的瓶子(跟別裝上醋和酒)。
2、分組活動材料:穿木珠,擰瓶蓋,拉的小車,積木,書,畫有東西的卡片,音樂,各種樂器,各種花,海綿,木塊,熱水袋兩個,等等各種材料。
3、分類盒。
三、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游戲:教師的手指點到身體的什么地方,幼兒很快說出相應部位的名稱。
(2)談話:小朋友,你的眼睛,耳朵,手,腳,嘴巴,鼻子都有什么本領啊?
(3)出示各種物體,請幼兒用感官參與辨別其不同點。
A、出示兩個瓶子。
把瓶子放在箱子里搖動,師:你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回答)
師:你用什么發現哪個瓶子是空的,哪個瓶子是滿的?(幼兒回答)
B、出示兩杯水。
師:這里有兩杯水,小朋友有什么辦法知道哪杯是熱的,哪杯是冷的`?(幼兒回答)
師:有什么辦法知道哪杯是甜的哪杯是咸的?(幼兒回答)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眼、耳、手、腳、口、鼻,這些寶貝幫助我們做各種不同的事情,是我們的好朋友。
2、分組活動。
(1)師:我在邊上的桌子上準備了許多東西,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要用我們身上的什么寶貝去和他們做游戲呢?
(2)師:一邊做游戲一邊和邊上的朋友或者老師說一說,我用我身上的什么寶貝做了什么事情。并把各種物體放進相應的分類盒中。
(3)教師觀察幼兒表現,與幼兒交流。
3、集體交流。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你用到了你的什么寶貝,做了什么事情?(幼兒回答)
師:我們的小寶貝真能干,那么我們要怎么去保護他們呢?
小班教案 篇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下面是關于小班半日活動教案,請參考!
關于小班半日活動教案晨間活動:
1、桌面玩具
2、戶外活動:彩色圈、拖小豬、布飛碟、飛標、踢毽子、小推車。
晨會:
談話活動:你吃過哪些糖果?(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
活動一:甜甜的糖果(科學)——執教者:張慧萍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品嘗,了解糖果的外形、顏色、味道,知道糖果種類的豐富多樣。
2、探索著打開糖果包裝紙,并知道不亂仍糖紙。
3、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活動準備:
糖果(形狀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味道不同等)若干,用果盤裝著放在幼兒中間,幼兒圍坐成圓形。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糖果。
(1)、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帶來的糖果
“今天小朋友們帶來了好多糖果,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帶的是什么糖吧。”(幼兒互相介紹)
(2)、觀察糖果的種類,區別異同處。
“盤子里的`糖果真多,他們一樣嗎?分別是什么糖?有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從包裝紙、大小、硬軟上來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 ……此處隱藏3027個字……他們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在看雨、聽雨、接雨、踩雨中,充分地去感受、去觀察、去發現雨的秘密,培養他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事物,體驗發現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看、聽、接、踩等多種形式,初步感知小雨的特征。
2、體驗和感受雨中游戲的樂趣,萌發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地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了解天氣情況,選擇一個小雨天進行活動。
2、幼兒自帶雨傘、雨衣、雨鞋等雨具,并學會使用這些雨具。
3、廢舊的盒子、杯子、瓶、罐等盛雨水的容器,一次性桌布。
活動過程:
一、看雨、聽雨、說雨
教師帶幼兒到走廊,一起觀察雨的形態。
教師:今天的天氣怎樣?
(1)雨點是從哪里落下來的呢?是怎么落下來的.呢?落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點象什么”來表達。)
(2)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聽聽看,你聽到的雨聲是怎么樣的?
引導幼兒用各種象聲詞來表達。(“嘩啦啦”、“淅瀝瀝”、“沙沙沙”“嘩啦嘩啦”“滴答滴答”等)
(3)雨點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會有什么?
引導幼兒發現雨點落在地上會濺起泡泡樣的水花,積水中會有水紋等現象。
(4)看看小草、小花、小樹在雨里是什么樣子的? 知道這些植物喝足了水會長得更好。
教師:你喜歡下雨天么?為什么?
幼兒自由說說。
集體討論:雨天里能做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教師:小朋友,你能想出既淋不到雨,又能和雨一起玩的辦法嗎?
二、在雨中玩
1、幼兒在雨中和雨一起玩。
幼兒自己穿上雨鞋、雨衣、打開雨傘,到雨中自由玩耍。
在幼兒充分感受、自由玩耍、觀察發現的同時,教師給予恰當的引導。
(1)我們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顏色的?雨點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覺?手會怎么樣?
(2)用小腳踩踩地上積的雨水。
(3)將雨傘轉圈,傘面上的雨水會怎么樣?
2、讓幼兒講講自己是怎樣和小雨一起玩的,以及在雨中有哪些發現?
3、讓幼兒將帶來的容器倒扣到地上,聆聽雨點落在不同容器上,打在地面上、樹葉上、傘面的聲音,并模仿聽到的各種雨聲。
4、幼兒用手、一次性桌布、杯子、盆等容器接雨水,觀察雨水滴入容器,將容器漸漸盛滿的過程。
三、幼兒將接到的雨水聚集到一起,把“雨朋友”帶回教室。
活動延伸:
把雨水放到科學角,進一步觀察雨水和其他水的不同,加深對雨的了解。
小班教案 篇10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根據畫面呈現的信息進行推測、想象,并大膽表達。
2、喜愛閱讀活動,感受小狗的心情變化。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繪本《小狗去散步》ppt。
2、與情節相對應的圖片6組(詹姆斯——玩拼圖、奶奶——織毛衣、爸爸——看報紙、媽媽——畫畫、寶寶——哭鬧、公雞母雞——叫叫嚷嚷)。
活動過程
一、仔細觀察封面及扉頁,認識故事的主人公小狗克萊門汀。
1、 觀察封面,猜測小狗克萊門汀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封面,引導幼兒觀察并進行猜測。
師:封面上是誰?它可能在做什么?
教師需盡可能地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在幼兒充分表達之后進行小結。
2、 揭示書名,集體聊聊散步,喚起幼兒關于散步的經驗。
師:這本書的名字叫《小狗去散步》,散步是做什么?你散過步嗎?和誰一起?
師小結:和家人一起散步是最快樂的事情。
二、共同閱讀繪本前半部分,觀察畫面細節,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1、師幼共同閱讀繪本第2~3頁,了解故事背景并形成閱讀期待。
師:這是什么地方?小狗克萊門汀做了些什么事?
師:小狗看到了什么?它會去做什么?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關注畫面中的關鍵信息。
2、師幼共同閱讀第4~15頁,仔細觀察畫面信息,思考并猜測故事發展。
(1)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共讀第4~7頁,了解故事。
師:克萊門汀去找誰了?小男孩在做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
師:你覺得小男孩會不會和小狗克萊門汀一起去散步呢?
師:接下來又發生了些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奶奶在做什么?她會不會和小狗一起去散步?
(2)教師提出問題,連續播放繪本ppt第8~15頁,播完師幼共同回顧、總結情節發展。
師:小狗克萊門汀非常想要找人和它一起出門去散步,可好像每個人都有自己在做的事情,不愿意去散步,小狗到底有沒有找到人陪它一起去散步呢?它還會不會去找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們仔細往下看,看完告訴我答案。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需求多次播放繪本ppt。
師:小狗又去找了誰?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組圖圖卡,幫助幼兒梳理故事情節,鼓勵幼兒用較為完整的話表達。
(3)師幼共同閱讀第16~17頁,感受克萊門汀的心情。
師:克萊門汀在家里轉來轉去,找了好多人,但大家都沒空陪它去散步。你們說,小狗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三、結合已有的故事情節和自身經驗創編故事。
師:有點難過的克萊門汀接下來會做什么?接著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幼1:克萊門汀會去找爺爺,爺爺可能在燒飯。
幼2:克萊門汀會去找外婆,外婆肯定在買菜。
幼3:克萊門汀會去找姐姐,姐姐肯定在唱歌。
幼4:克萊門汀會去找哥哥,哥哥在打籃球。
幼5:克萊門汀會去找外公,外公在種菜。
……
教師可以把幼兒創編的故事畫在圖片上,作為幼兒語言區域游戲的材料。
四、共讀繪本后半段,感受故事所傳遞的快樂。
1、 共讀繪本第18~30頁。
師:到底克萊門汀有沒有去散步呢?我們一起看看書。
教師一邊播放繪本畫面,一邊朗讀文字。
師:后來的故事是什么樣的?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故事的發展,但不要求太完整和細致,只要幼兒能說出“他們做完事情到處找小狗,最后終于找到正在睡覺的小狗,大家一起去散步”就可以了。
師:再看看,這個時候克萊門汀的心情怎樣?
2、 共讀繪本的后環襯,也就是第34~35頁。
師:一起來看看,他們一家人散步經過了哪里?
五、閱讀結束,大家一起去散步。
師:這么好的天氣,我們大家也一起出門去散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