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實用)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美術教案1教學目標:
1、學習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準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
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提示學生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后接著制作。
4、準備下節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
小學美術教案2一、課型定位---- 重點課
二、本課分析:
1、本課在單元中的定位。本課是人美版教材第七冊第十四課《筆墨游戲-荷花》,屬于第二學段“造型表現”領域內容。在中國畫課程體系的中間部分,對以后中國畫課程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習更多的筆墨知識和進行中國畫創作的基礎。
通過欣賞潘天壽大師的作品,使學生置身于技法探究的情境中,通過欣賞、比較、游戲等活動,豐富了美術文化知識又體驗到繪畫的樂趣。本課運用Ipad輔助教學,豐富和發展學生的創作空間,加深了對美術傳統技能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
2、學情分析及教法體現: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美術學習的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并嘗試運用Ipad去表現中國畫的墨色變化,運用勾線的方法表現荷花造型。在體驗中國畫的筆墨變化中讓學生感受筆墨造型的情趣和表現的快樂,豐富學生審美感受,激發熱愛祖國傳統藝術的情感。
教材中出示了畫家潘天壽大師的《晴霞圖》,這副作品讓我們認識了國畫中墨色的濃淡變化,經過分析,找到焦、濃、重、淡、清在作品中的位置。同時了解中國畫的兩種用筆方式:中鋒和側鋒,以此學習畫家的表現手法。通過電子書的學習,讓學生觀察、欣賞荷花的照片來了解荷花的結構、顏色和形態,并感受荷花在詩句中的獨特魅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墨色的濃淡,中鋒側鋒的基本筆法,能夠進行荷花小品的創作。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研究中感受造型表現的樂趣。
(3)情感與態度:親身體驗中國畫的繪畫樂趣,激發熱愛傳統藝術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Ipad繪畫軟件中(Drawing Box),嘗試用中鋒、側鋒的筆法表現荷花的線條。
教學難點:荷葉墨色的濃淡變化及荷花的造型。
四、媒材資源準備:
Keynote、Drawing Box、Ipad(主要使用Ibooks軟件、照相機)、教師端
電子教材設計:
五、教學設計過程
教學內容
技術使用
(一)課前練習
課前簡筆畫的練習。(荷葉、荷葉)
小學美術教案3一、教學目標
1.學習簡單的花邊圖案的基本知識和剪花邊的方法。
2.追求花邊圖案的組合變化,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美的能力,養成刻苦、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花邊又稱帶狀紋樣或二方連續紋樣,是一種常見的裝飾圖案。它的特點是紋樣的連續性。它的組織方法是以一個單元紋樣反復排列連續而成的。上下方向連續的稱為豎式,左右方向連續的稱為橫式。
2.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花邊圖案的繪制技能,能獨立描繪出較美觀、大方的花邊紋樣,從中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難點:解決花邊的連接問題及圖式變化問題。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課前準備
(學生)彩紙和剪刀、收集的花邊圖樣
(教師)多種花邊圖案紋樣和單獨紋樣、課件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欣賞激趣。
(1)檢查課前準備,穩定學生情緒。
(2)欣賞漂亮的紙蝴蝶,展示以蝴蝶為單獨紋樣組成的二方連續紋樣,感受形式美、節奏美,激發學生學畫花邊的興趣。
2.聯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花邊圖案?裝飾在哪些地方?
(2)在學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花邊圖案的基礎上,播放課件,展示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花邊,使學生充分感知花邊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花邊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尋找規律,引導探索。
(1)提問:欣賞了這么多的花邊圖案,你能說說花邊的排列組合有什么規律嗎?
引導學生找出每條花邊的單獨紋樣,課件演示上下(縱向)、左右(橫向)的基本排列組合方式。
(2)提問:誰能變動一下連續排列的規律,又變出一條美觀的花邊?
引導學生把橫向的花邊變成縱向的花邊,縱向的則變成橫向的。
(3)提問:這些花邊的排列組合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動腦筋、想辦法,再組成漂亮的花邊? 課件展示排列組合有錯誤的花邊,讓學生辨析。引導學生掌握花邊圖案的構成知識,擴展學生的思維。 從學生的.排列組合中,教師及時作歸納,引出花邊構成的基本規律。師生共同配合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嘗試實踐,鍛煉技能。
(1)提問:經過討論,我們懂得了花邊的排列組合規律。掌握這些規律,我們就可以剪出各種各樣美麗的花邊了。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剪一條花邊我們要分幾步才能完成?
(2)引導學 ……此處隱藏9356個字……
師:哇!你們真厲害!看了你們畫的老師發現《星月夜》中的曲線可以這樣,也可以這樣,星星和月亮都掉到了漩渦當中!接下來同學們千萬不要眨眼!我們再來看一幅跟星夜空像不像?
生:像!
師:哪里像
生:都是用旋轉的線,都用上螺旋線,曲線,顏色很漂亮,就像星夜空的天空色彩一樣等等回答。
師:說了共同的地方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嗎?
生:星夜空是畫出來的,而這幅畫則是用紙繩做出來的。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梵高的畫讓學生更深入的運用曲線螺旋線然后從畫中過渡到用紙繩來做出這樣的畫應該怎么運用線,如何擺放曲線和螺旋線,怎么搭配。
三、老師示范,學生觀察
師:接下來我們也用曲線和螺旋線來完成一幅畫,
師:同學們畫畫的時候首先要做什么?
小學美術教案14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畫表現自己在節日中看到的、接觸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導幼兒合理地布置畫面,初步學習處理遠近的關系和畫法。
3、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范例、幼兒繪畫用品
教學流程:
導入活動交代任務、幼兒作畫相互講評
教學重難點:
合理布置畫面,處理好遠近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這幾天國慶節過得真快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把快樂的國慶節中經歷的事情畫在紙上,讓大家知道你是怎么過節的
2、和好朋友講講你在節日里做了些什么事(參加什么活動?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交代任務、幼兒作畫
1、把自己的事畫出來,畫得時候要注意畫面內容的安排,近處的東西畫大點,畫在下面;遠處的東西畫小點,畫在紙的上邊
2、教師示范,幼兒觀察
3、幼兒安靜作畫,教師指導
4、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處理遠近關系
三、相互講評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請幼兒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
小學美術教案15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中提取教學內容,以“花”為題材安排欣賞、繪畫、制作等內容,構成一個綜合性的創作課,來擴大學生的審美范圍和知識范圍,在變換的創作樂趣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感悟自然、生活、藝術之美。
二、教學目標
(一)認知:認識花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綜合運用各種媒材和多種表現手法進行“花”的創作。
(二)情感:感知、體驗“花”的自然美、藝術美,培養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與合作意識,激發大膽發表、展示的勇氣。
(三)能力:培養認識、發表、探究、創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綜合利用各種材料、方法去創作、裝飾、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知、探討、理解花的自然美、藝術美、內在美,引發愛花之情和環保意識。綜合探索運用各種媒材和多種表現手法表現花朵
難點:探索運用各種材料、方法表現有創意的“美麗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師:
1、各種花的圖片
2、花的作品若干
(二)學生:
水彩筆、彩紙、絹紙、剪刀等工具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預備鈴響后,上課前整頓紀律并審視學生學具準備情況。
(二)談話導入
師: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大自然變漂亮了,知道為什么嗎?
生:因為樹葉綠了,小燕子回來了,桃花開了,學校的山茶花也開了……
師:你喜歡花嗎?為什么?
生:很喜歡。因為花很美……
師:花很美,如果到處都是花朵多么好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進入鮮花的世界——揭題《花兒朵朵》
(三)觀察、欣賞、感受
1、各種花朵欣賞(課件展示,伴有音樂,逐一播放圖片。)
2、提問:
(1)你最喜歡什么花?為什么?
(2)你知道國花嗎?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樣?
3、花朵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名字,但是很多花朵的形狀是非常相似的。(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說這些花朵的形狀像什么,有的像喇叭,有的像碗,有的像碟子。
4、花瓣圍繞在花蕊的周圍生長,有些花的花瓣只有一層,有些花的花瓣則有很多層。
(四)自主選擇,創造表現。
我們剛才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它們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顏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樣,有的像喇叭一樣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可真高興,可是這一大片草地不高興了,為什么呢?(沒有花)
(1)對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寶寶交朋友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來幫它們呢?我們一起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種姿態各種形狀的花送給草地,好嗎?
(2)思考、探索
①實例欣賞,出示老師要送給小草的花朵,問:“老師畫的花美在什么地方”。(色彩、形態)
②問: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現花朵?(彩色紙剪貼)
③教師出示范作并做一些剪花朵的示范。
(五)學生創作
①要求:同桌合作制作一朵花,可以畫或剪貼,然后把花沿輪廓剪下送給小草。
②教師巡回輔導解決學生作業過程中的問題。
(六)展示和小結
1、展示學生作業。
2、問:你最喜歡哪朵花,為什么?
(七)延伸——環保教育。
師:有的人看見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來,他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生:不對。花是大家的.,要愛護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結束語:同學們都知道摘花是不對的,我們自己不但不摘花,還要勸別人不要摘花,要愛護公物,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讓我們的祖國到處都是花的海洋。
六、教學效果
學生互相合作設計制作出美麗的花,在創造能力的培養方面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鍛煉。在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和對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見。
七、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本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教學中應時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用不同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學習,這一點在本課教學中得以實現。
在這一課中,我收集了許多季花卉圖片做成課件,在談話導入,創設情境后,讓學生在視聽環境中真實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時能不時地聽到學生驚訝的贊嘆聲,對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喜愛。就這樣,他們帶著這一份喜愛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的每一環節,并快樂學習。
(二)失敗之處
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很好地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其學生激情創造,大膽夸張,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快樂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現實世界的標準決定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