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勵志故事:反復探索辭職與跳槽的智慧,蓄謀已久的轉變,水到渠成的選擇。文/朵娘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應該辭職,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我朋友建議我先找到新工作,然后再辭去舊職,但這種方法雖然有保障,但執行起來很困難。首先,我手頭上有太多工作要處理,其次,要假裝請假去面試,這種謊言會給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然而,我是個不愿意迷茫、困惑和心神不寧的人,每當面對這樣的選擇時,我都希望能有一臺時光機,讓我看看未來一切將如何發展。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無法擁有時間機器。
人生充滿了偶然和未知,我們只能像王小波所說的那樣,“永不妥協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轉意,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所以,最好還是靜下心來仔細分析。
以下是一些分析維度:
一次辭職并不等于終身決定。我發現自己每次在選擇之前猶豫不決,是因為害怕一次錯誤的決定會影響一生的前程。而實際上,那只是生活中普通的一次選擇,并不是什么都必須終身的事。當然,這不是說可以隨便辭職,而是在理性分析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感性而為,不必過分糾結于每個細節。
人品并非等同于職業品德。很多人通過試錯法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像許多企業通過快速迭代測試市場需求一樣。如果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試錯,那就更無可厚非了,比如剛畢業的小伙伴們,他們通常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工作,因此不斷嘗試不同的崗位尋找合適之處。
成功并不意味著不能辭職。在我的許多時候里,我曾經想,如果當初沒有辭職,而是留在第一家公司,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但事實證明,即使收入可能比那些長期穩定的同事高,但是個人成長和生活質量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水平。我學會了接受自己的決定,并且認識到,有時候違背內心只為了迎合外界期待是不正確的做法。
找好下家并不是不道德行為。我曾經認為利用工作時間或請假去準備離job transition是一個“背叛”的行為。但現在看來,對企業來說,如果一個員工已經離開的心思明顯,但仍然猶豫不決,對企業來說讓他抽空出去看看其它機會也是雙贏的情況,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員工調整心理失衡,同時也避免了裸辭帶來的風險。這是我目前的一個觀點,也許還需要更多時間驗證。不過,無論如何,都應保持尊重和專業,不因私情而影響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