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遷徙的鳥》,你有什么感想呢?
《遷徙的鳥》觀后感 1
其實看這部片子的過程中,并不是一路都滿心好奇,滿心興趣看完的。由于這是我第一次專門找記錄片來看的,所以這部片子也并沒有給我?guī)砦抑八诖哪欠N很震撼的感覺。但是,總體還好,也沒有說看了等于白看,純粹就是在浪費時間的感覺。因為我覺得,看視頻,無論你看的是什么,只要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你總會有所收獲的,更何況我看的這些都是經(jīng)過別人推薦的。
那我就來說說這部電影吧!它主要給了我五個方面的比較突出的感受。
第一,我發(fā)現(xiàn)其實候鳥離我們很近,畢竟每年都要經(jīng)過兩次的。平時我看鳥,尤其是我想起的在浙大紫金港校區(qū)的下雨天,我看見小小的鳥停在濕漉漉的地面上。那樣一個時候,我腦海里下意識的想法就是,這些小鳥啊,也和人兒一樣吧,以這個浙大校區(qū)為家,也許一輩子都不會飛出去,去看看外面無邊無際精彩的世界吧!就像和我一樣的很多大學生,因為沒有勇氣,也沒有激情去奮斗,而甘心局限于一個小小的校園里,碌碌無為的生活著。而看了這個紀錄片,我意識到,其實我身邊的很多鳥可能都被我誤解了。浙大紫金港只是他們漫長旅途中一個小小的站點,他們的生活可比我的要絢爛要精彩多了,他們經(jīng)歷的風浪,看過的風景也比我要多多了。
第二,這部記錄片的背景音樂做的太棒了,特別是在一些悲涼的時刻,那種悠揚厚重的音調給人的感覺就是震撼啊!
第三,這部影片的景色確實是很震撼,也和以前看過的紀錄片一樣,大部分景色是俯瞰視野,很美。而其中給我較深影響的有幾個,首先是埃菲爾鐵塔下的河流上,候鳥從橋上橋下穿行而過,沿著河流飛行。然后一個就是東歐的'重工業(yè)區(qū),這片區(qū)域的整個天空都是布滿了煙霧,下方發(fā)出轟鳴的廠房和黃色的白熾燈壓得人都沉重了不少。最后就是非洲沙漠中的河流,在沒有河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顏色,漫天遍野的黃沙,沒有一絲絲的綠色。而這時突然出現(xiàn)一條小河,小河兩岸長滿的各種各樣的沙漠植物。
第四,這部影片用了極少數(shù)的鏡頭來記錄了人與候鳥的接觸。令我影響比較深的幾個有小男孩割斷網(wǎng)子,放走了候鳥。然后是獵人們躲在草隊里,用槍射殺這些候鳥,這些鳥兒在被射殺的一瞬間,由優(yōu)美的展翅動作一下子縮成一團,垂直往下落,確實讓人心里感覺惋惜悲傷,不過我覺得我能理解這些獵人,他們并不了解這些候鳥,對它們自然也沒有一絲絲感情,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做過這種事,沒有考慮過別的生命的感受,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最后一個就是在東歐重工業(yè)區(qū)的時候,一群候鳥在廠房之間的縫隙里游走,一支小鳥一不小心踩進了深污水區(qū),撲騰了兩下,這支鳥就放棄了掙扎。而它的同伴在它落進去的那一刻,就如驚弓之鳥般一同飛走了。這是我想到的就是,或許這就是動物吧,他們沒有彼此之間的感情,沒有人與人之間所信奉的最基本的義,可能這就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差別吧。它們腦海里的信念就是,我要活下去,我遇到危險就要立馬飛走。
第五,有點搞笑,這部影片最后二十分鐘都在講南極的企鵝,這是我才有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哦,原來企鵝也是鳥類,也是候鳥啊。
最后還有就是看了這部影片,我有兩個小疑問。首先,為什么很多候鳥春天就飛去北極?查找到原因主要是,北極地域遼闊,食物豐富,少有人類打擾,物種競爭又比熱帶地區(qū)小的多,利于繁殖后代,而冬季寒冷,所以又要在秋季返回熱帶。然后,燕子能飛多高?查找得到結果不明確,有的說是三千米,有的說是一千米左右。
遷徙的鳥觀后感 2
這天,我看了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制片的電影《遷徙的鳥》。在這一個小時的影片中,我感受到了鳥類遷移的艱難,竟讓我看得如癡如醉!
影片里的風景拍得美極了:有湛藍、廣闊的天空;清澈見底的湖水;潔白如玉的雪山;還有那優(yōu)雅的仙鶴展翅翩翩起舞,看那姿態(tài)似行云如水,輕盈、舒展;再看那高貴的天鵝頭顱相抵,與水中的倒影、交輝相映;最后再看那成群結對的海鷗一齊飛行,氣勢磅礴。
在《遷徙的鳥》里,我最喜愛的部分就是在亞馬遜叢林里有很多只鳥被可惡的人類抓住了,但是其中有一只機靈的鸚鵡偷偷的用嘴打開籠子,逃脫可惡的人類的手掌心的場景,搞笑極了!
《遷徙的鳥》觀后感 3
寒假的`一天,媽媽帶我去看一部由30個科學家用了40個月拍成的電影一一《遷徙的鳥》。主要動物是:斑頭雁、丹頂鶴、夭鵝、海鸚鵡等。它們春季飛往北極圈,翻山越嶺,不怕惡劣的夭氣,中途不吃不喝,不怕艱辛,終于到達目的地。鳥兒們在這兒生兒育女,秋季把孩子帶回自己原先生活的地方。別看小鳥們那么小,可它們還是使出吃奶的勁兒,盡量跟上媽媽。
我想:遷徙的鳥兒真可憐啊!它們有的不分晝夜地飛,有的白天飛,晚上休息。但還是有種種災難迎接著遷徙的鳥兒們:自然災害、環(huán)境破壞、人類偷獵者們。這使鳥兒們的隊伍從一隊減少到一半;從一半減少到兩三只。有些鳥兒因為非常疲倦,就在工廠旁休息,結果,被油浸得飛不起來了:有些鳥兒因為喝了廢棄水,就中毒死亡了;有些鳥兒被煙霧熏死了;還有些鳥兒被偷獵者打死了。聰明的科學家正在想辦法讓遷徙的鳥兒不遷移,這樣,鳥兒的只數(shù)會越來越多,不再減少,這是一個多么好的辦法!再說,絕大多數(shù)鳥兒都是消滅害鼠害蟲的能手,是樹木的“醫(yī)生”,是農(nóng)民、漁民的“助手”。在科學研宄中,鳥兒有很多用處:人們根據(jù)鳥兒的飛行發(fā)明了飛機:鳥兒還為研宄空氣污染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我們要學習鳥兒堅強、堅定,不達到目的永不灰心的品質。我們還要保護鳥兒,讓人類成為鳥兒的好朋友。要成為鳥兒的好朋友,必須做到幾個條件:不能亂砍伐樹木;要保護環(huán)境;不能捕殺鳥兒;工廠排出的廢物必須在當?shù)鼐吞幚恚豢蓙y排。要是人類再不保護鳥兒的話……也許,它們就會從世上消失,那就意味著我們再也見不到鳥兒了。所以,我希望人人都保護鳥兒,讓它們世世代代,繁殖后代,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生機勃勃。
《遷徙的鳥》觀后感 4
"候鳥遷移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回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shù)千里,當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候鳥大舉遷移,是為生存搏斗。"隨著那個掙脫獵網(wǎng)的灰雁騰空而起,隨著低沉男聲的旁白,《遷徙的鳥》這部片子開始了。
候鳥的遷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勞累,也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zhàn),更要面臨虎視眈眈的天敵和人類帶來的威脅。正是那種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它們越來越嚴峻的生存狀況牽動了我。雖然我對這部片子理解不是很深,但是我從這部片子中深深的感受到了候鳥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什么讓大天鵝飛越了1200公里的長途旅程?又是什么使沙丘鶴在漫天風沙中追尋出路?是這種不屈不撓的信念!
候鳥在它們神圣的遷徙過程中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驚心動魄的"洗禮"!飛行途中不僅僅要注意對敵的覬覦,還要承受自然氣候的威脅。但是,這些都是小意思,它們都能挺過去,只有一個最大的敵人:人類。《遷徙的鳥》中的大雁在穿越一個又一個城市的時候,都不得不面臨人類的槍聲。我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會忽然聽見"砰砰砰"幾聲槍聲響起,美麗的身影就隨聲而落,寧靜的美景也隨之破散,多么令人惋惜和氣憤啊!
在這部影片中,我認識到了候鳥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想提醒人類:請珍愛你身邊的動物,不僅僅是鳥類,而是與我們同住一個世界的使者!
《遷徙的鳥》觀后感 5
今天,我們四年級的同學一起觀看了《遷徙的鳥》這部記錄片。聽老師說,這部記錄片是由三百多名人員跟隨候鳥,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制作好的。在影片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美麗的鳥兒,更從里面感受到鳥兒遷徙的過程中是多么的艱難。
在一個冰天雪地上,鳥兒在休息。刺骨的寒風呼嘯著,小鳥們凍得瑟瑟發(fā)抖。突然,小鳥們驚叫著起飛。原來發(fā)生雪崩了!山上的雪像白色的洪水一樣沖下來。.。.。.在茫茫的大海上,天色已昏暗,精疲力盡的鳥兒落在輪船上休息。可有些鳥兒還是奮力飛舞著翅膀繼續(xù)飛翔。.。.。.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候鳥總是不屈不撓地克服著,讓我非常的感動。
在一個沙灘上,一只翅膀受傷的鳥兒在那里痛苦地掙扎。結果被蟹發(fā)現(xiàn)了,成群的蟹向它奔來,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鳥兒成為蟹的大餐,心里非常傷心。
在一艘大船上,許多被人類捕捉的鳥兒困在籠子里悲鳴,它們的眼睛多么憂傷。我也不禁十分難過,恨透了捕捉鳥兒的人。其中有一只鸚鵡非常聰明,它用嘴巴打開牢籠,死里逃生。我們不禁為它歡呼。
一幅幅畫面讓我感動,鳥為了生存,付出了多少代價啊!它們決不半途而廢,一定要到達終點。我們?nèi)艘惨粯樱砷L的道路上要經(jīng)受多少挫折和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遷徙的鳥》觀后感 6
《遷徙的鳥》是一部非常出色、評價極高的自然紀錄片,由著名法國大導演雅克·貝漢執(zhí)導。
《遷徙的鳥》直接界定了世界頂級紀錄片“獲取真實”的標準——前后共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里。這部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的電影甫一出世,就引起轟動。短短三個星期內(nèi)就有250多萬法國人為它走進影院。
印象最深刻的是沙丘鶴在沙漠中,有一只小鳥因為翅膀受傷沒有跟上大部隊的形成,成為了螃蟹的食物;有一只雛鳥在稻田里,然而不遠處就是一臺收割機,雖然影片中沒有講述鳥最后怎么樣了,但是結局可想而知;還有一只企鵝的幼崽,被其他鳥類當作食物,影片中雖然沒有直接的鏡頭,但是大鳥嘴上的血跡和企鵝媽媽的悲鳴有告訴了觀眾結局······
這部影片在一開始向觀眾講述了候鳥的遷徙的雄偉壯觀,但是到后面就開始講述現(xiàn)代化對候鳥的影響以及鳥類之間的自相殘殺,這一切都值得思考。
為了完成這部紀錄片,攝制組一共花費了四年來讓鳥習慣有攝像機,這樣一來才能拍打在遷徙的過程中的鳥。有些甚至要在雛鳥一出生就將攝像機放在旁邊,讓鳥兒能夠習慣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電影開篇第一句話飽含深意。《遷徙的。鳥》的導演、拍過100多部電影的名導雅克·貝漢說:“飛翔對鳥來說不是人們想象的什么樂趣,而是為了生存而拼搏。它們要穿越云層、迎著暴風雨,許多困難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
《遷徙的鳥》觀后感 7
假期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一起來的奧斯卡影城觀看了一場震撼人心的電影,名字叫做《遷徙的鳥》。
《遷徙的鳥》主要講述了候鳥在春季時返回它們北方的故鄉(xiāng),也就是從南半球飛向了北半球,候鳥中有一些不是特別常見的,如:歐亞灰鶴,它們需要飛躍600英里;白鶴,它們需要飛躍3100英里;白額黑燕,它們需要飛躍1500英里;斑頭雁,它們需要飛躍1500英里;丹頂鶴遷徙的距離是最短的,它們只需要飛躍600英里;白頭鷹,需要飛躍1800英里;加拿大雁則需要飛躍2000英里;雪燕需要飛躍2500英里;沙丘鶴需要飛躍2000英里等,還有一些候鳥沒說,在這里先到此為止了,這些鳥中分為兩批,有一批是不怕苦也不怕累的,所以它們會更早到達它們的故鄉(xiāng),還有一批是有些怕苦也有些怕累的,所以它們中間歇的`時間較長一些。它們在遷徙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如在雪山時,可能會遇到暴風雪,也可能會遇到雪崩等自然災害,總而言之,遷徙的鳥必須要有一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行。
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訪名醫(yī),嘗藥草,經(jīng)過20多年努力,終于寫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著名發(fā)明家愛迪生自幼謀生,他正是有了滴水穿石這種精神,才發(fā)明出了許多東西;諾貝爾從小就為人民發(fā)明炸藥,親人被炸傷,經(jīng)過20年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終于發(fā)明了固體炸藥。
有一個暑假我去學游泳,前幾節(jié)課還好好的,但在第4節(jié)課的時候,我嗆水了,晚上回來我給爸爸媽媽說了以后,又說我不想學了,媽媽便舉了以上的幾個例子,我聽媽媽說的頭頭是道,堅持了下去,最后取得了成功。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我們美好的理想,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了,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鳥的遷徙觀后感 8
一直以來都很羨慕鳥兒,有一雙飛翔的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在無邊際的藍天,無憂無慮。我只是曾在自己的夢中嘗試過這樣的飛越過一段小小的助跑,輕輕舞動手臂,就可以俯瞰整個大地。
老師大力推薦這部《鳥的遷徙》的紀錄片,令我也對它多了幾份期待。紀錄片里記錄的大半是各種各樣的鳥兒在空中翱翔的姿態(tài),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只有美好的事情就拍不出紀錄片的那種真實性,也就很難令觀眾動容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們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群鳥兒成隊形地排列在空中的美好姿態(tài)中時,突然一聲突兀的槍聲把我拉回現(xiàn)實,一只鳥墜下,幾只鳥相繼墜下,毫無征兆。導演是故意的吧,接下來是一群紅鵝,在遷徙的路途中路過一座化工廠,它們很想在水中撣去旅途的灰塵,但是水已經(jīng)被化工廠污染得不成樣子,它們越過對它們來說已經(jīng)是龐然大物的鋼筋泥土,在粘稠的化學液體上,終于有一只紅鵝被粘住,看著小伙伴都飛走,自己拼命撲騰翅膀,顯然我們可以想象得到結局。亞馬遜叢林有五顏六色的鸚鵡,在我的記憶里,鸚鵡比起鳥來,更像寵物,它們并不擅于飛翔,但是叢林里的鸚鵡似乎與其他的鳥類并沒有什么不同,充滿自然的野性。但是很快鏡頭就為我們展示了,被獵人捕捉到的鸚鵡,呆呆地望著本該屬于自己的天空,現(xiàn)在卻是一種奢侈。看到這里,我們心里是什么滋味呢?人類到底在大自然里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呢? 就當一個人都要對這個世界失望透頂?shù)臅r候,總會發(fā)生一些事情讓人格外感動,心里一下子釋懷。當那個老嫗從屋子里拿出那一把糧谷時,鳥兒一點點接近,最終信任了面前的人類。好像世界一下子又變得美好起來。看到這里,我好像可以領會到老師所說的,好的自然類紀錄片最終是回歸到人性上的。鳥的遷徙,就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一生朝著自己的人生追求,會有中途站,會累,會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會需要休息,會有突發(fā)情況,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各種各樣的考驗,但是要一直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fā)生,總會有愿意幫助自己的人。遷徙的鳥成千上萬,有追求的人也是成千上網(wǎng),能夠真正完成遷徙的鳥卻是很少,能夠真正完成追求的人也是很少,不同的是,鳥的遷徙始終沒有放棄,遷徙對它們來講與其說是生存的需要,不如說更像一種使命。但是人不同,人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了,時而盤旋,時而止步不前,很多時候人無法走到最后,是因為無法戰(zhàn)勝內(nèi)心的自己,堅持成了一種難得的品質,我想這也是我們需要從這些令人敬佩的鳥兒身上反思自己的吧!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想我也可以有自己的藍天,即使沒有翅膀,因為遠方,更重要的在乎于心靈的飛翔。
《遷徙的鳥》觀后感 9
鳥兒是我們十分常見的一種動物。由于經(jīng)常可見的緣故,我們似乎并不在乎它們,對它們視而不見,因為人們覺得它們太平凡了。但是你可曾想過,那些高飛的鳥兒們狂風巨浪,槍林彈雨,跋山涉水才來到人們的面前呢。
《遷徙的鳥》這部影片讓我更了解了鳥兒,這部影片是由法國大導演雅克。貝漢花了3年的時間追蹤拍攝的記錄片,它們每時每刻都在演繹著生命的精美華章!他可謂是嘔心瀝血才終于完成了這部經(jīng)典之作,影片里揭示了鳥兒的生活,詮釋了它們的故事,它們的不平凡。
——在槍聲中生活的鳥兒。
寧靜的下午時分,夕陽把天空照得格外亮堂。金黃色的天空似乎也吸引了鳥兒,紛紛展翅高飛,遨游藍天。它們有時一字排開,有時聚集在一起,互相嬉戲,十分親密安詳。這時只聽“砰”的一聲,一只鳥兒應聲而下,掉進了水里,不見可蹤影。槍聲接二連三餓響起,鳥兒們也隨著槍聲墜落,真是慘不忍睹!
——工業(yè)污染殘害鳥兒。
隨著人類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工業(yè)的污染也逐漸猖獗起來。一群紅胸雁停棲在一個下水道附近,當它們準備再次起飛時,其中一只的羽毛卻被污染物給粘住了,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伴飛遠,飛遠,直到消失在遠方的夕陽中。
——最后難關—沙漠。
存活下來的鳥兒繼續(xù)飛行,越過高峰,穿過森林,飛過湖泊。那是它們最快樂的時候,可以無憂無慮的游玩,安靜的休息,暢飲湖水。但是它們即將面臨最后的考驗——沙漠。途中危險重重,很有可能累死,渴死,掉落下來被螃蟹分吃。沙丘鶴在漫天風沙中追尋出路,要面對酷熱天氣的考驗,也要抵御大風沙的摧殘,全都默默承受,挺著胸與大自然作戰(zhàn)到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鵝在冰天雪地下仍要與海鴉對抗到底,保護企鵝bb的安全,盡管當中滿是失敗氣餒,但仍堅強支撐下去,面對親情,自身的安危也顯得微不足道。能最后到達非洲的鳥兒真是非常幸運!
長途旅程,它那份對生命的堅持,對。女的照顧,一一叫人尊敬。它以最溫暖的人性化見證了生命的堅韌與偉大,大自然的神奇與瑰麗,讓你總有一種臉頰緊貼大地的誘惑,頓時發(fā)覺每個人都是一只候鳥,只是在現(xiàn)代化的霧靄中困頓于對生命本真狀態(tài)的追求,所有這些絕美的和諧音符都無不表現(xiàn)出對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溫情與崇敬。
由此可見,鳥的生命和人也是息息相關的。我希望人們不要再破壞,污染環(huán)境。難道就不能讓地球變成一個綠色的星球,讓人類和鳥兒生活在同一藍天下嗎?請不要讓鳥兒因為人們,被迫讓自己生命的旋律停止,讓我們和鳥兒和睦相處,別傷害它們了!這是我看完這部片。后最真實的感受!
鳥的遷徙觀后感 10
《鳥的遷徙》觀后感——鳥與夢飛翔
《鳥的遷徙》,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天·地·人》三部曲之一,歷時四年多,橫跨五大洲,生活在候鳥群中,與他們一同飛越大地和海洋,深入鳥的靈魂,沒有任何的人工雕琢,給人們展現(xiàn)出自然的奇跡,榮膺200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電影的開篇靜默的,黑底白字刻著:“八千萬年來,鳥類統(tǒng)治著天空、陸地和海洋??”,瞬間肅然,空間與時間變得開闊。
真正的開始,是一陣奇幻的屬于黑夜的音樂伴著月光悠悠響起,大地似乎一下變得開闊起來,冰雪將融之際,一只云雀自枯木里悄悄的探出頭,又迅速的退回去。轉瞬便是春回大地,氤氳著浪漫的氣息,初生的雀兒張著嘴等待著食物,一群大雁在湖中嬉戲,大眼睛的男孩遠遠飛奔而來,驚起群雁,一切都是如此的生機勃勃,富有生命的氣息。
藍天白云下是一群群的白額黑雁,自廣漠的歐洲平原,越過茫茫的海洋,飛往格陵蘭;潔凈的湖面,是優(yōu)雅的天鵝;雪地里寂靜的是丹頂鶴??這些美麗的鳥兒在旅程中,有空曠山水的寂寞,有高樓長橋的擁擠,他們的翅膀下有的是無盡的平原,有的是茫茫的海洋,有的是黃沙漫漫的沙漠,還有的是冰寒的雪山。然而,每當夜幕降臨,那似乎不屬于人間的夢幻音樂想起,此刻的鳥兒更像是一個個純潔的誤落凡間精靈,安靜的休憩,等待著黎明,等著第一縷光的照耀,再次開始旅程。
片中說:旅程中的鳥兒,有些一鼓作氣,不舍晝夜;另一些則且行且駐,艱難的向著遙遠的目的地挺進。
最讓人覺得有些絕望艱難的是歐亞灰鶴,仿佛佝僂的滿布風霜的老人,帶著滄桑與無奈,懸浮于空中,繼續(xù)完成著回歸的承諾,完成這生命的延續(xù)。
最喜那具有異族情調的是愛德華州的大松雞,張揚的裙擺似的尾巴,寬厚的胸部,甚至可以奏出節(jié)奏感極強的倫巴舞曲。
最怕那落單的,找尋的身影,蕭瑟的音樂響起,它蹣跚的消失在坡下,淚水馬上就要噴薄而出。
最浪漫的是鳥兒在遷徙途中的愛情,頎長的頸部組成了最美麗的心形,代表著永世的浪漫與承諾。
最驚那出人意料的雪崩,島上停靠的候鳥稍一遲飛便葬身雪底??
還有還有,空曠的草原上緩緩走出來的年邁的老婆婆,提著籃子,蹣跚的靠近千里而來的野鶴,最后顫抖著看著驚走的鶴群,我真的看到了婆婆的手在抖,那一刻心中滿滿的都是感動與神圣。
但還有那罪惡的槍聲和污泥中鳥兒的哀鳴,控訴著人類的罪惡,你看那些鳥兒,即使墜落時的姿態(tài)都是那樣的美好,沒有一絲的怨恨。巨大的割草機來臨,鳥媽媽無助的叫聲淹沒在隆隆的機器聲中,我們能做的是什么呢,反思反思再反思,那些毫無怨言的鳥兒的姿態(tài)便是對我們最大的懲罰,他們反襯著人類的丑陋與貪婪。
但片中極美的是,縱有槍聲,縱有鐵籠,縱有獵犬,唯一不變的都是其潔凈的美,自然的美。縱有雪崩,縱有暴風,縱有大漠,唯一抵不過的是看到初生的喜悅,一個個小小的、雪絨一樣身子藏在母親的身邊,恣意的耍鬧著,這就是希望,不僅是鳥兒們的,還是人類的,還是這個世界的,自然的希望。
片中言:候鳥的遷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一種對于回歸的承諾。影片的最后,歸來的承諾得以兌現(xiàn),大雁歸來,回到湖里,男孩兒的眼里流露著驚起與向往,還有絲絲神圣。開闊的藍天下,低沉渾厚的男音響起,訴說著候鳥遷徙的故事??
遷徙的鳥觀后感 11
一棵枯死的樹,樹干彎曲,樹枝粗壯,卻十分低矮,整棵樹都呈現(xiàn)土黃色。上面突兀的站著一只白頭鷹,使整個畫面顯得頭重腳輕,感覺要向一邊傾倒過去。樹的后面,沙地則勉強地托起一輪橘紅色的夕陽,將白頭鷹強健的身軀映成了一片黑影。忽然,那黑影騰空而飛,撲騰了幾下碩大的翅膀便開始放松地滑翔。卻又一次落到了懸崖邊上,俯視著蒼茫大地。直到現(xiàn)在,沙地還在支撐著,用盡畢生力量吃力地托住下沉的夕陽,然而夕陽還是不留情面的一個勁兒向地底滑去。在僅剩的半輪夕陽的模糊的輪廓中,飛過了雁群,而在雁群為背景的懸崖上,那只白頭鷹孤獨地向墜落的夕陽展翅而去。
這一幕是《遷徙的鳥》中最震撼我的片段。白頭鷹,將飛越1800英里,從美國的西部到達滿分作文網(wǎng)阿拉斯加。這對于一只候鳥來說,距離確實短了些。但是它將面對更大的困難——它將孤身飛達。這就是它最大的考驗。候鳥們雖然可以吃得起路途遙的苦,卻始終是離不開陪伴,孤雁時常悲鳴。
我想,鷹之所以可以成為鳥中的王者,是因為他們在其他鳥兒抱團取暖的時候,獨自翱翔于冰天雪地,俯視大地;他們在其他鳥兒精心梳理羽毛的時候,堅決撞碎自己的帶鉤的喙,獲得新生;他們在別的鳥兒為自己孩子喂食的時候,狠心把自己的孩子推下懸崖,不顧其死活。他們的翅膀一次又一次的折斷,他們的孩子一只又一只的死亡,他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的破裂。這使他們冷漠孤傲,但也造就了他們王者不滅的靈魂。白頭鷹的遷徙,不需要陪伴,他們自知方向——逆風的方向便是家鄉(xiāng)!
《遷徙的鳥》觀后感 12
我總相信,大自然賜予了世界最豐饒的禮物。接納我們生存,看歷史的斗轉變遷、動物的生息繁衍,得以擁有包容的胸襟以及更為開闊的視野。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的其他生靈,卻往往在用渺小的甚至微弱的生命跳動觸及我們的心靈,在所謂的四季輪回的習性更替里給我們以感動。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
候鳥的遷徙雖然只是季節(jié)性的習性,但卻讓它們不得不跋山涉水跨越千里,唯有不停地飛行去往南方的溫暖地,才得以將自己的生命延續(xù)。中間穿插著兩個溫暖的故事,向觀眾傳遞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理念。它們在用行動證明著生命的珍惜不朽,用每一公里的飛行距離在詮釋堅持的意義。遇到過雪崩、獵人、天敵、迷路等一系列不可抗因素,丟失過一度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但依舊不得不為了最終的目的地而忘卻苦難、固執(zhí)向前。這是一個關于堅持的故事,卻讓人看到了暖動人心的力量,因為太難做到,而佩服它們的得到。小男孩的解綁、老婦人的投喂,是僅有的閃現(xiàn)在畫面中的兩個人物,但都帶著人文主義的光芒,是拯救的存在,而襯托了在這場“逃亡”里的溫暖成分,一貫提倡的這種和諧共處在這部紀錄片之中被完全地顯露出來。
整部紀錄片的畫面堪稱震撼,不難預見,整個拍攝一定是一場浩大的工程,甚至在我眼里算是一個奇跡。影片通過高科技空中拍攝系統(tǒng)全程追蹤候鳥南遷北徙的壯舉,600多人的參與拍攝,歷時3年之久,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攝制組提前一年與鳥類的接觸適應才換取了它們的信任,得以在專業(yè)飛行員的跟蹤拍攝中得到最完美的呈現(xiàn)。
極少的字幕疊加,多是用音效來突出整個情節(jié)的進程,時而明朗歡快,時而突突急急,幾首淳樸的法語民謠讓人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遇見大自然的靈動與美妙。獵人數(shù)qiang的音效突然閃現(xiàn),急促而出人意料,直接營造了一種令人驚訝惋惜之感,直接帶動了觀眾的情緒。
紀錄片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情節(jié)的繁復,而是觀眾的共鳴,所以不難看出它的成功之處。
《遷徙的鳥》觀后感作文 13
雪鵝4000km、鴿子4000km、長頸天鵝3000km、加拿大鵝3500km、白頭鷹3000km……
當這些令人咋舌的數(shù)據(jù)擺在我面前時,我實在不明白:是什么動力驅使這些遷徙的鳥兒飛越重重困難,年復一年地進行這危險的飛翔呢?
在遷徙中,鳥兒們面臨著眾多難關:槍殺、雪崩、寒冷、天敵、疲倦……沒有人可以幫忙,更沒有人擁有能力去幫忙。在自然面前,一切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鳥兒們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決定命運。但是,現(xiàn)實是殘酷的——優(yōu)勝劣汰是大自然千百年來默守的法則,對于鳥類也不例外。于是,不計其數(shù)的鳥兒被淘汰了。記得一群紅鵝在跨越東歐時,其中一只被工廠瀝青粘住,同伴們只能選擇離開,剩下他孤單地靜候死亡,一群加拿大鵝遷徙時,突如其來的馬群使得一只加拿大鵝被拋棄,最終只能徘徊在廣漠的戈壁,不斷哀鳴……
既然如此艱險,它們又為什么要遷徙呢?
我想,這動力應該是鳥兒們的一個夢,一個關于溫暖春天的夢。沒錯,遷徙是痛苦的,但鳥兒們也會快樂,因為它們知道:只有經(jīng)歷過最苦,才能品嘗到至甜。它們飛著,痛并快樂著。
其實,人不也跟鳥一樣嗎?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的人如同圈養(yǎng)的家禽,雖然十分安穩(wěn),但到頭來只有被人果腹的下場;而那些勇于拼搏,渴望未來,充滿夢想的人,如同那些展翅高飛的鳥兒,勇敢地向溫暖的春天遷徙!
對于我,我心甘情愿地選擇后者。有人說,那太辛苦了,可我不這么想:如果成功,那便說明我是個強者;如果不幸失敗,我也不算輸——畢竟比起那些不愿嘗試的人,我已經(jīng)是贏家!
還記得影片結尾說:"這些候鳥的回歸是對春天的一種敬意,歸來為完成一個諾言。"現(xiàn)在應改成:這些候鳥的回歸是對勇者的一種敬意,它們歸來是為了證明——自己從不曾后悔!
《遷徙的鳥》觀后感 14
看完雅克貝漢的《遷移的鳥》,我很惋惜沒有機會能在電影院觀看這部令人震撼的紀錄片。
拍攝《遷徙的鳥》是一項工作量驚人的任務:450個工作人員的參與,其中包括17個飛行員和14電影攝影師。導演雅克貝漢和雅克克魯奧德邁將各種鳥類遷徙的習慣生動地呈現(xiàn)在了熒幕上。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知曉,丹頂鶴要從遠東飛行600英里到西伯利亞針葉林,沙丘鶴要從美國中部平原飛行2000英里到北極圈,***要從美國西部飛行1800英里到阿拉斯加但這些信息純粹是我們通過影片的視聽語言獲得的。兩位導演花了4年時間拍攝這部影片,想方設法地變換著拍攝工具直升機、飛機、滑翔機和氣球去接近飛鳥們,以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感覺自己置身于鳥群之中。加拿大鵝遷移通過大峽谷的那段場景拍攝得極其壯麗,清晨沒有了人聲喧囂,一隊隊加拿大鵝的倒影在清澈的水中劃過。《遷徙的鳥》中充滿了這樣的景致。種種美景讓人過目難忘、流連忘返:大松雞在棲居于愛達荷州、氣宇軒昂、尾羽鋒利似豪豬的大松雞;搶占沿海島嶼的、數(shù)以百萬計的帝企鵝;數(shù)不清的、以迅雷之勢潛入水中、像***發(fā)射似的水鳥。
然而,真正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電影制作者通過電影的語言賦予了鳥兒們以個性。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傲慢的加拿大鵝,本性好斗的紅襟鵝,被捕獲的亞馬遜鸚鵡的堅忍,以及當同伴被捕食之后帝企鵝的悲痛。
而影片最令人震驚的視覺效果,就是人類帶來的。人類以及帶有人類要素的圖像與鳥類的生活比起來顯得非常不自然,暗示著人類的活動對自然是災難性的破壞。脫粒機在農(nóng)場破壞棲息地,獵人躲在蘆葦和擊落開銷鵝,污染污泥影響了紅胸鳥的遷徙。諷刺的是,同樣的一個物種,既可以親密接近這些鳥類數(shù)百英里的跟著它們,同時卻也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遷徙的鳥觀后感 15
《遷徙的鳥》是一部非常出色、評價極高的自然紀錄片,由著名法國大導演雅克·貝漢執(zhí)導,2001年上映。
《遷徙的鳥》直接界定了世界頂級紀錄片“獲取真實”的標準——前后共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里。這部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的電影甫一出世,就引起轟動。短短三個星期內(nèi)就有250多萬法國人為它走進影院。
印象最深刻的是沙丘鶴在沙漠中,有一只小鳥因為翅膀受傷沒有跟上大部隊的形成,成為了螃蟹的食物;有一只雛鳥在稻田里,然而不遠處就是一臺收割機,雖然影片中沒有講述鳥最后怎么樣了,但是結局可想而知;還有一只企鵝的幼崽,被其他鳥類當作食物,影片中雖然沒有直接的鏡頭,但是大鳥嘴上的血跡和企鵝媽媽的悲鳴有告訴了觀眾結局······
這部影片在一開始向觀眾講述了候鳥的遷徙的雄偉壯觀,但是到后面就開始講述現(xiàn)代化對候鳥的影響以及鳥類之間的自相殘殺,這一切都值得思考。
為了完成這部紀錄片,攝制組一共花費了四年來讓鳥習慣有攝像機,這樣一來才能拍打在遷徙的過程中的鳥。有些甚至要在雛鳥一出生就將攝像機放在旁邊,讓鳥兒能夠習慣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電影開篇第一句話飽含深意。《遷徙的鳥》的導演、拍過100多部電影的名導雅克·貝漢說:“飛翔對鳥來說不是人們想象的什么樂趣,而是為了生存而拼搏。它們要穿越云層、迎著暴風雨,許多困難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
遷徙的鳥的觀后感 16
今天,我們四年級的同學一起觀看了《遷徙的鳥》這部記錄片。聽老師說,這部記錄片是由三百多名人員跟隨候鳥,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制作好的。在影片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美麗的鳥兒,更從里面感受到鳥兒遷徙的過程中是多么的艱難。
在一個冰天雪地上,鳥兒在休息。刺骨的寒風呼嘯著,小鳥們凍得瑟瑟發(fā)抖。突然,小鳥們驚叫著起飛。原來發(fā)生雪崩了!山上的雪像白色的洪水一樣沖下來。在茫茫的大海上,天色已昏暗,精疲力盡的鳥兒落在輪船上休息。可有些鳥兒還是奮力飛舞著翅膀繼續(xù)飛翔。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候鳥總是不屈不撓地克服著,讓我非常的感動。
在一個沙灘上,一只翅膀受傷的鳥兒在那里痛苦地掙扎。結果被蟹發(fā)現(xiàn)了,成群的蟹向它奔來,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鳥兒成為蟹的大餐,心里非常傷心。
在一艘大船上,許多被人類捕捉的鳥兒困在籠子里悲鳴,它們的眼睛多么憂傷。我也不禁十分難過,恨透了捕捉鳥兒的人。其中有一只鸚鵡非常聰明,它用嘴巴打開牢籠,死里逃生。我們不禁為它歡呼。
一幅幅畫面讓我感動,鳥為了生存,付出了多少代價啊!它們決不半途而廢,一定要到達終點。我們?nèi)艘惨粯樱砷L的道路上要經(jīng)受多少挫折和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讓自己變得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