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隱患治理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大隱患治理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根據主管部門文件要求,為倡導“隱患就是事故”的預防理念,建立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消除重大事故隱患,防止或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預防為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全面實施安全標準化管理,減少傷亡事故尤其是控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提高施工從業人員素質,確保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發展制定此方案.
一、目標和任務
通過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治理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提高本項目部的安全生產管理基礎,力爭隱患排查覆蓋面達100%.一般事故整改率達100%。重大事故隱患在整改期限內整改率達100%。通過隱患治理,杜絕一切事故苗頭,認真消滅事故隱患,同時舉一反三,查找和彌補安全管理和工作中的差錯和疏漏,防微杜漸,確保安全生產.
二、釆取的方法及措施
班組每天自行摸底調查,掌握底數,登記造冊,按照方案要求部署自查自糾工作,提出要求,明確責任.車間每周將組織質生產現場進行檢查,對安全工作不重視,整改不到位,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班組責令立即整改,并給予行政處罰。各班組要高度重視專項檢查工作,按照方案要求,組織專門人員,安排充足時間,深入施工現場,嚴格按照檢查內容標準,認真細致地進行檢查,不留死角、不漏隱患,檢查覆蓋率要達到100%.對存在一般隱患的可以邊施工邊限期整改,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要責令其停止進行整改。經復查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
安全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通力配合、團結協作、扎實有效地搞好專項檢查工作,不走形式、不走過場,確保安全生產。
(一)觸電傷害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方案
觸電事故與其他事故比較,其特點是事故的預兆性不直觀、不明顯,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當流經人體的電流小于10A六時,人體不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但當流經人體的電流大于10A六時,人體將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并隨著電流的增大、時間的增長將會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乃至人體窒息(“假死”),在瞬間或在兩三分鐘內就會奪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護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人體觸電傷害得極易發生的。所以,施工中做好預防工作,發生觸電事故時要正確處理,搶救傷者。
防觸電傷害方法措施
1、釆用三級配電二級保護(總配電、分配電、開關箱,以及除在末級開關箱內加裝漏電保護外還要在上一級加裝級漏電保護器,形成兩級保護)。
2、對配電箱和開關箱的要求
⑴配電箱、開關箱必須是合格的鐵皮箱,有門、有鎖、有防雨措施。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能超過30米,開關箱與其控制的固定式用電設備水平距離不超過3米,發生電氣及機械故障時,可迅速切斷電源,減少事故持續時間。
⑵固定式配電箱、開關箱的下底面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1.5米。移動式配電箱、開關箱的下底面與地面距離大于0.6米,小于1.5米。
⑶配電箱、開關箱進出線應由箱底進出,金屬箱體必須保護接零,道路要暢通。
3、配備必要的勞保品:電工要配備絕緣靴。
(二)高空墜落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方案施工過程中,高處作業的機會比較多,危險因素多。避免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必須加強監控管理。對職工進行預防高處墜落的技術知識教育,使他們熟悉操作時必須使用的工具和防護用具。同進,在技術上釆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以預防墜洛事故為目標,在施工前制定防范措施,并應在日常安全檢查中加以確認。
防止高空墜落方法措施
1、高處作業(高于工作面2米以上〉時,要系好安全帶。
2、加大高空作業檢查力度,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三)物體打擊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方案
物體打擊傷害特別在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在高處作業的人員對機械運行、物料轉接、工具的存放過程中,都必須確保安全,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事故發生.防止物體打擊方法措施
1、進入施工現埸必須正確戴好安全帽.
2、在進行吊運物料、電焊、氣割等作業時,其下方不得有人操作。模板、架子拆除必須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應設立警戒標志,專人監護。
3、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應該堆放平穩,不可置放在臨邊或洞口附近.
4、作業區周邊的安全網、物料提升架的防護要及時安裝好,封閉嚴密。
5、禁止在同一垂直面的上下位置作業,否則中間應有隔防護措施。
6、按操作規程施工,加強操作人員責任心教育和技術培訓。
(四)火災、爆炸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方案
在生產中,需要用大量的乙炔和氧氣,進行焊割,如盛裝乙炔和氧氣體的鋼瓶儲存方法不當,使用不規范,也容易發生因氣體泄露而產生的氣瓶爆炸事故.因此,加強對可燃物的易燃物易爆物品的管理是有效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保護員工生命安全,不受損失的有限措施。
防止火災、爆炸方法措施
1、嚴格執行防火制度,配備必要的防火設施(包括滅火器、消防栓等〉并保證其完好,生產區域實施明火管制(倉庫嚴禁吸煙)。對電焊作業實施管理。
2、對生產現埸化學危險品的釆購、搬運、貯存和使用等進行嚴格控制,防止因化學品管理不善而造成火災、爆炸。
3、對用電實施管理,預防線路老化、線路短路等事故,現埸嚴禁亂搭接電線,嚴禁使用電爐等高用量電氣設備. 4、成立應急響應工作小組。
5、針對可能發生火災的崗位人員就控制火災作業規程進行培訓.
6、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三、突發事故報告、應急措施及處理方案 ⑴事故報告與報警
生產中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和專業預案,并在第一時間內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火災事故同時向119報警.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初步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釆取了哪些措施及現場控制情況,所需的專業人員和搶險設備、器材、交通路線、聯系電話、聯系人姓名等。
⑵應急程序
①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米取積極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專業隊伍進入事故現場。
②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的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應急救援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專業救援隊任務。
③各專業咨詢人員到達現場后,迅速對事故情況作出判斷,提出處置實施辦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參與事故調查及提出整改措施.
④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按照應急救援小組安排,釆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按各自的分工開展搶險和救援工作。
⑤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釆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時,必須及時做出標志、攝影、拍照、詳細紀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⑥事故得到控制后,由生產技術部部統布置,組織相關專家,相關機構和人員開展事故調查工作. ⑶救災防備措施
①搶險器材準備
物資設備部按搶險需要,提前備足搶險器材,如草袋、抽水機、速凝劑、發電機、滅火器及一些切割、焊接用具,供氧瓶、擔架和其它搶救器材與藥品等,這些器材分發到搶險預備隊,分人保管,并熟悉用途和用法,分放在易于裝卸地點,平時不能動用。
②人員準備
凡擔任搶險預備隊人員,休息時間內允許在現場附近活動,如遠離現場必須請人代替,而且須經隊長同意,保證一旦發生險情能立即投入搶險。
③搶險技能準備
對參加搶險預備隊人員進行搶險技能培訓,使他們熟悉搶險步驟、方法、器材使用。
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④高空作業
高空作業必須逐級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及交底,搭設支架及高空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專門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并應定期進行休格檢查,遇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高空作業,用于高空作業的防護設施,不得擅自拆除,確因作業需要臨時拆除必須經安全負責人同意,并釆取相應可靠的措施跟上,作業后應立即恢復,高空作業的防護設施在搭拆過程中應相應設置警戒區并派人監護,嚴禁上、下同時拆除,高空作業安全設施的主要受力桿件,力學計算按一般結構力學公式,強度及橫度計算不考慮塑性影響,構造上應符合現行的相應規范的要求.高空作業應建立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對高空作業安全設施,應做到防護要求明確,技術合理,經濟適用.
⑤防觸電
當一定量的電流能量(靜電>通過人體,對人體造成損傷或功能障礙,甚至死亡的稱為電擊傷,俗稱觸電.電擊的表現:輕者有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四肢乏力、驚恐或暈倒,重者有尖叫后立即昏迷、抽搐、休克、呼吸停止甚至死亡,皮膚局部出現電灼傷,傷處焦化或炭化,電擊后綜合征:出現胸悶、手臂麻木不適。
擊傷的預防:熟練掌握安全用電知識,非專業人員禁止帶電操作,工地設立安全用電警示牌,帶電設備掛設“有電危險"標識牌。
⑥救援措施
立即切斷電源,未切斷電源時搶救人員切勿直接接觸電擊者,對呼吸停止者立即進行口對口或壓胸式人工呼吸,對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堅持進行可持續數小時,直至患者心臟復蘇正常或確定死亡為止,搶救的同時急送醫院急救。
⑦消防措施
要事先經過消防知識和技能培訓并能根據物質及其燃燒特性,釆取不同的滅火設備,以免用錯滅火設備而加大火勢。根據物質及燃燒特性火災可以分為:根據物質及其燃燒特性,配置不同類型的滅火器材和消防設備,消防器材或消防設備應該設置固定,并放置在方便拿取、不阻礙安全疏散的位置,滅火器的設置應有指示標志,防止因房屋結構復雜、視線障礙等原因無法及時發現滅火器材,影響火災的撲救,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消防演習,讓每個人都熟悉逃生路線和方案。
⑧辦公、生活區火災的撲救。
初起火災往往面積小,燃燒范圍不大,火勢蔓延慢,煙霧小,火場溫度低,撲救難度小。因此,迅速撲救初起火災是防止火勢蔓延、擴大的關鍵。最先發現火災發生地點員工應即刻撲救,同時大聲呼叫求救.所在部門負責人應立即通知應急領導小組。
當火勢猛烈、蔓延速度快及周圍可燃物體較多的情況下,為了爭取時間應立即撥打“119 ”火災報警電話,報警人員撥通119 ”火警電話后,應講清楚如下內容:起火地點的詳細地址,如所在的區、縣、街道牌號或鄉鎮、村莊,起火的部位。著火的物質,火勢的大小,是否有人員被困等情況。報警人姓名及電話號碼,以便聯系。要注意聽消防隊值班人員的詢問,要正確、簡潔地予以回答,待值班人員說明消防隊車已去火場時,才能掛斷電話.報警后,盡可能到單位門口或路口迎候消防車,并帶領消防車趕赴火場。
消防隊到達火場后,由消防指揮員組織指揮。項目部領導和工作人員應該主動向消防隊匯報火場情況,積極協助公安消防隊,做好疏散搶救工作。
⑨火場逃生
若人員被困在單層建筑內,火勢較猛,煙氣較大,應扎好口鼻,按照現場逃生平面圖,迅速逃向安全出口.當一個出口由于人員多,擁擠堵塞時,千萬不要參與擁擠,而應選擇自己熟悉的環境或路線,逃向其它出口.火場的最高行政領導要負責指揮人員疏散或逃生,防止出現踩踏等其它人員傷亡事故。同時要加強對已疏散到安全區域人員的管理,制止他們為搶救財物或親人重返火場的危險行為.
現場主管人員及火災報告人員在報告火警的同時,若推斷可能有人員傷亡的,要及時向有關醫療機構求助,使傷員能及時有效的得到搶救.現場指揮人員要進行車輛調度及火場周圍人員的疏散和撤離,確保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⑩油罐火災的撲救
發現油罐起火,發現者應立即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同時立即撥打119報警,并及時疏散油庫旁邊過往行人和車輛,以免造成傷亡.
撲救油罐火災的基本措施是冷卻和滅火.根據不同情況可以釆用先冷卻后滅火;邊冷卻,邊滅火;只滅火、不冷卻三種形式。
油罐燃燒時間長,油品和油罐壁溫度比較高時,可釆用先冷卻、后滅火的戰略步驟,先冷卻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油罐爆炸.
油罐發生火災后,時間不長,油品溫度不高,可釆用邊冷卻邊滅火的戰術步驟。
小型油罐、油池或油罐局部發生初起火災,且燃燒時間不長,油品溫度不高時,通過施放泡沬、噴霧水等既可把火滅掉。
當撲救火災時,滅火后應繼續降溫一段時間,確信不會復燃時方可撤離,以免引起第二次火災.防洪、防大風措施
組織制定,審定防洪、防大風搶險對策,協調解決執行防洪搶險中的有關問題,協調各部門關系,統一安排布置防洪、搶險工作,對管區內防洪、搶險的實施進行決策和指揮,保障防洪搶險工作順利實施。
按計劃備齊防洪搶險儲備材料,并將必須的搶險物資、器材裝入防護防洪料具備用車.所有防洪儲備材料確實做到備齊、到位、單獨碼放、明確標識負責,出現險情可以立即使用,保證搶險需要。
綜合辦公室凡遇有連續降雨或降大雨、暴雨及可能出現災害時,除按正常值班值宿外,并同時保證冒雨抽查,檢查及搶險時的車輛.保證車輛狀態良好、滿水、滿油,隨用隨出。
所有危險處看守點和巡檢人員,必須24小時配帶手機,同時各級干部汛期應全天〔24小時)手機開機,以保障通信聯絡和信息及時反饋.保證信息傳遞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在冋題處理上應堅決果斷,在災害情況不明時,寧可停止,也絕不盲目生產,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機械傷害事故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由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的第一人首先高聲呼喊,通知安全員。安全員立即向應急救援小組匯報并撥打“120 ”急救電話,并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同時安排人員在路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如事故嚴重,立即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并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交通事故
生產現場發生交通事故后,根據事故現場情況,進行事故搶救,利用各種工具、設備將傷員救出,并保護事故現場。根據傷情對傷員進行必要的包扎,傷勢嚴重立即轉送至所在地附近醫院或急救中心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