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
窮人讀后感 1
恩利科的母親寫文章給他,告訴他要幫助窮苦的人,要幫助為孩子乞討的母親,幫助沒有面包吃的孩子,要給他們錢,幫助他們渡過艱苦的日子。
我和爸爸媽媽出去玩的時候,遇到乞討的媽媽和孩子,爸爸媽媽總是給我錢讓我給他們,雖然我很想用這些錢買零食和貼畫,但是我還是送給可憐的`媽媽和孩子了,因為他們需要我的幫助。
媽媽讓我好好學習,長大了賺更多的錢,幫助更多的人。
《窮人》讀后感 2
社會上什么樣的人都有,有好人,有壞人,有窮人,有富人。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經說過: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這句話很有哲理。今天講的這個故事里的`主人公魚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就是這種貧窮而又富于仁慈的人。
故事是這樣的,漁夫和妻子桑娜的生活雖然很艱苦,但他們的屋子里卻是溫暖而舒適。魚夫每天出海捕魚,桑娜則把地掃得干干凈凈,擱板上的食具擦得閃閃發亮。他們都是勤勞,勇敢而又善良的人。
在一個寒風呼嘯,波濤洶涌的傍晚,清早駕著小船出海的丈夫還沒回來,這讓桑娜及為擔心。這時桑娜忽然想起了女鄰居西蒙,西蒙是個寡婦,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苦,桑娜很同情她,和丈夫常常在生活上幫助她。想到西蒙臥病在床,便想去探望她。她來到西蒙家,在門口一次又一次地敲門,叫喊,可一直沒人來開門。桑娜急了,猛地推開可門,只見西蒙全身冰涼,身體僵硬,很明顯,西蒙已經死了。在西蒙旁邊,兩個可愛的孩子正熟睡著。桑娜非常同情,便把孩子給抱回家了。魚夫回家后,聽桑娜說西蒙死了,便說要把孩子抱過來撫養。桑娜微笑著拉開了蚊帳,說;看,他們在這啦!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窮人,往往更富于仁慈。現在的人一有錢就很自以為是,什么事都懶得做:有了保姆,家庭主婦就不學做飯,不肯拖地掃地,不肯買菜,總是讓保姆做,這樣她們就整天無所事事;有錢人家的孩子一般都不好學,總是以為上課不聽,回家還有家教可以教,整天沉浸在網絡與電視之中,因此成績一落千丈。既然生性懶惰,又不好學,只能算是壞人,既然是壞人,又怎么會善良呢?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有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樂于助人,就能改變你的心態。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窮人》讀后感 3
媽媽說:“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但我看了《窮人》這篇課文之后,發現沙皇統治下的俄國,人與人是多么不平等,那一段時期,簡直的是不堪回首,是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文章講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漁夫一家靠捕魚為生,有一天,漁夫出去捕魚,他的妻子桑娜在家中照顧五個孩子,那一天,天氣特別糟糕,寒風呼嘯,吹得房子搖搖欲墜,海風不是涼爽的,而是冰冷的,讓人不停打寒顫,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在心里她默默祈禱丈夫能夠平安。
過了一會兒,桑娜提著馬燈出去,想看看能不能望見丈夫的船,當他轉身回去時鄰居的門被風吹得“啪啪”直響,桑娜突然想起了那鄰居,便敲了敲門,沒有響應,桑娜急了,猛得推開了門,鄰居的屋里又黑又冷,桑娜看見了躺在床上的西蒙,臉色蒼白,僵硬的手從床上垂下來,一旁,還睡著兩個很小的孩子。
桑娜沒有多加考慮,便用那條大圍巾把兩個孩子包了起來,帶回了家。到家后,她安頓好孩子,但她不知為何要這么做,她怕丈夫會揍她一頓,又怕兩個新生的生命被付諸流水,她就在這兩個選擇的邊緣徘徊又痛苦地掙扎。
一陣腳步聲響起,桑娜去開門,漁夫回來了,一回來,他就抱怨,抱怨天氣差,等丈夫說完以后,桑娜小心翼翼地說出了鄰居西蒙死了,并且她還有兩個孩子在身邊,漁夫搔搔后腦勺說應該把孩子抱回來,不能讓他們與死人待在一起,桑娜笑笑,告訴他孩子已經在床上了。
就是這么感人至深的畫面,使人們感受到了漁夫家的和諧,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個畫面,作者用言趣手法道出孩子已在床上的真相。
讀了文章后,我知道了漁夫與他的妻子桑娜的純樸,善良,以及寧愿自己辛苦也要照顧別人這種美好的心靈,我的眼中似乎出現了那么多心地善良的人,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人,不一定是為自己而活,有時也是為幫組別人而活,你如果幫組別人,那么在你有困難時別人也會幫組你。
人生道路,你或許會失去很多東西,但唯一不能失去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
讀《窮人》有感 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窮人與富人》,講:古時候,上帝在人間漫游。一天晚上,上帝沒找到住宿的地方,看見有兩所房子相對:一座富麗堂皇,一座矮小破舊。大房子是富人的,小房子是窮人。于是,他去富人家敲門,富人沒有給他開門。他又去窮人家敲門,窮人打開小門,請上帝進去。上帝很滿意,雖然他們東西不多,但樂意與他分享。隨后,他就去烤土豆,擠羊奶,讓上帝和他們一起吃飯,飯菜雖然平凡但很美味。上帝問他要什么愿望,他們說希望得到永久的幸福,終生的健康。上帝說:“你們不想住進新房子嗎?”窮人說:“當然想。”富人醒來,看見舊茅屋變成了新房子。于是,問窮人怎么回事。富人知道是住宿的人能幫人實現愿望,就去追上帝,讓他幫自己實現愿望。可招來許許多多的麻煩,而窮人平平靜靜的生活。
這告訴我:上帝是公正無私的`。任何自私和貪婪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那富人的下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生活中人們對社會有索取也有付出,很正常。但不能無度,一旦超出就是貪婪,就像落水的人,直到沉到底。我要學習文中的窮人,少一些貪婪,多一些知足常樂,保持一顆平常的心。
窮人讀后感 5
漁夫一家十分窮,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桑那看到西蒙去世,身旁還有兩個孩子這幅凄慘畫面時,就毫不猶豫把他們抱回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桑娜看到兩個可憐的小孩沒母親時,寧愿自己挨餓,也不讓這兩個孤兒餓死,這表現了桑那善良的本性。漁夫的一句話使我分外感動:“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是那么堅定,表現了漁夫助人為樂敢于面對的品質。雖然這只是幾個簡單的字詞,卻體現了他們的善良本性。
窮人擁有無私的愛,溫暖的家,善良的心,我們應該像桑娜和漁夫一樣,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別人,讓世界更美好!
窮人讀后感 6
昨天我學了《窮人》那一課,這篇文章是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我讀過他寫的許多文章,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但《窮人》那一課讓我難以忘懷。
這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和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這兩夫婦窮在從早到晚的干活也掙不了多少錢,每餐飯只有黑面包和魚,有時連魚也沒得吃。但他們也有富的一面,他們的富表現在勤勞、善良,對人很關心,富有同情心。所以他們活的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窮人》讀后感 7
今天我們學習了《窮人》這一課,文中主要講述了窮人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鄰居家兩個孤兒的事情。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在文中從頭到尾一直都在贊揚著窮人身上那種善良、賦有同情心的品質。
學完這篇課文后我的感想很多。漁夫夫婦家中很貧窮,但是他們的善良又讓他們收養了兩個孩子。這又給很貧窮的家中增添了負擔。他們那種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品質很好,我們現在家中生活都很好,但是卻沒有像漁夫夫婦那樣去幫助我們需要幫助的人,只是一味的在追求著什么。也許窮人收留孩子是上帝的安排,因為上帝讓漁夫從那海浪翻滾,洶涌澎湃的大海中活著回來了,這次回來,上帝可能就是要讓漁夫收留這兩個可愛的孩子。
善良是無價的呀,一個人可能就是為了善良而活在這世上,如果你不善良,別人都特別討厭你,那也叫善良嗎?這樣活在這是上還有意思嗎?漁夫夫婦在物質上是貧窮的,但是精神上卻是富有的。現在在生活中,有許多的人對那些窮人毫無同情心更不善良,文中的漁夫夫婦雖然是貧窮但是他們的善良比得上任何一人。
善良是無價!
窮人讀后感100字 8
文中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桑娜,一個爽直,樂于助人的漁夫。
閱讀了此文,這使我想到一首歌:《愛的奉獻》,我感受到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我要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意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
窮人讀后感 9
我總以前是認為,愛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我么愛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愛我們的朋友,因為他們給予我們快樂。可是,20xx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徹底改變了我的觀念。這場海嘯,相當于數百萬顆子彈橫飛而來,人類拿什么來抵抗?我發現,除了愛還是愛。那么多人慷慨解囊,他們也許也并不富有,也許他們和災民并不相識,也許他們和災民不可能相遇,但什么力量驅使了他們這么做?——是愛。原來,愛也可以無私,可以不計較個人得失,可以不求回報。
第9課《窮人》的學習,更加深了我這個看法。他們是窮人,窮到漁夫在波濤轟鳴、狂風怒號的夜晚還在海打魚,盡管這樣,一家人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而無依無靠的西蒙更慘,死了無人知曉,旁邊還睡著兩個不知事的孩子。可就是在這樣的窮人身上,卻有著一顆富有愛,富有同情,樂于助人的心啊!他們有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其中,我最感動的,還是這一處:“噢,我們總算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雖然意識到,多撫養兩個孩子,會給他們增加負擔,但從他話中的一個“熬”字,我就可以強烈地體會到他為了撫養鄰居的。小孩,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辛勞。他與妻子桑娜一樣都有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心。
雖然,這一對夫婦物質上很窮,但是他們精神上絕對是大富翁。他們擁有愛,這種人類心最本質,最純樸的情感,他們用愛,感染著,幫助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盡他們最大的努力。
人都離不開愛,人人都需要愛。愛不是偶爾一次的付出,而是天長地久、日日夜夜、時時? 愛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愛是一雙溫暖的手,在我們無助時,給予我們幫助和鼓勵;愛更是一條奔騰向前,永不竭止的河流,讓我們生活的小船駛向美好的彼岸。只有給予,才會擁有,只有關愛別人,別人才會關愛你。這讓我想起了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個節目,千手觀音——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是愛,把每個人的心連在了一起;是愛,是社會變得更融洽,只要我們伸出一只手去幫助別人,大家就會伸出千萬只手去幫助你。讓我們把自己的兩只手,轉化為一千只手,去幫助別人,把愛的種子灑滿人間,讓人間處處飄滿愛的芬芳。
這時,我的耳邊響起了一首歌:輕輕地捧起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干/這顆心永遠屬于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窮人》讀后感 10
今天,我讀了《窮人和富人》這個故事,我先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
從前有一位窮人和一位富人。有一天,窮人去找上帝,他抱怨地說道:“上帝呀上帝!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我比富人干活干的都多,卻比富人要窮!為什么窮人和富人的生活不一樣呢?我又為什么不能變成富人呢?”上帝說:“那我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和富人比賽挖煤山。誰先挖完,誰就變成富人。”比賽開始了,窮 他用賣煤的錢老婆孩子買了吃的穿的,買了許多東西,錢全花光了。可是富人沒有干過體力活,挖了一天才挖了一車煤,他用換回來的錢請了兩個工人幫他挖煤,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富人賣了許多煤掙了很多錢,然后又請了更多的工人幫他挖煤。就這樣不到兩個月富人就挖完了煤山。看看窮人他還有一半都沒挖呢。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窮人不善于動腦筋,只知道自己一個人挖煤,卻不會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可是富人呢?非常善于思考,善于借用別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我們要學習富人的勤于思考、善于借力,做一個聰明人。
窮人的銀行家讀后感1900字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迫在眉睫,國家層面的精準扶貧已經發力,金融扶貧作為重要法寶也在很多貧困地區創造著奇跡。這讓我不由想起了“小額貸款扶貧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20,“為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尤努斯教授和他創建的格萊珉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作為一個影響全世界并在金融扶貧方面成果顯著的大師,我認真地讀了他的自傳《窮人的銀行家——小額貸款與抗擊世界性貧困之戰》,讀完心中充滿激動和崇拜。
縱觀世界很多名人,取得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尤努斯教授也是如此。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后,尤努斯教授立即離開美國安逸優越的教授生活回到祖國。1974年,孟加拉國發生大饑荒,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努力尋找解決饑餓的辦法,親自去村莊里試驗高產種植方法。1976年的一天,他因無法忍受看到制作竹凳的赤貧村婦受到中間人的盤剝,自己掏出27美元,分別借給42個赤貧的村婦,這一點點錢,就能幫助她們擺脫“契約奴隸”的身份,能夠自己買生產資料(竹子),把制成的竹凳直接到市場去賣,從而得到盡管是微薄、然而是全部的利潤。由此開始,尤努斯教授開始試驗、創立了“小額貸款”模式。七年之后,成立孟加拉格萊珉銀行,世界上第一家專門借錢給窮人的銀行,為窮人擁有的銀行。此后三十年中,格萊珉模式在全孟加拉乃至全世界得到擴展和復制。格萊珉模式顛覆了幾百年銀行業的法典: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格萊珉銀行向世界證實,銀行業可以不借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團體擔保或連帶責任,而借款給窮人;窮人可以通過借貸提高收入,擺脫赤貧;他們還可以儲蓄、投資、用銀行貸款建造房屋、送子女上學乃至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建立自己的養老基金。尤努斯教授由于其濃厚的民族主義情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人道主義和宗教的信仰,使他無法漠視人民的饑餓,他一直在解決貧困方面努力著,最終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有其必然性。
縱觀全書,正如尤努斯教授所言,他選擇以“蚯蚓”的視角貼近貧困去研究,從窮人的立場理解他們所面臨的那些問題,這也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為什么傳統銀行業很難真正幫助到窮人?是因為他們天生對窮人的疏離感與不信任感,沒有真正意識到微薄的金融資助能夠迸發出多么巨大的力量,或者說沒有帶有善意的制定有效的策略安排使金融資助落到實處。
認真反復閱讀尤努斯教授的自傳發現,他提出解決貧困的方案簡單而充滿智慧:為窮人提供適合他們的貸款,教給他們幾個有效的財務原則,然后,他們就可以自己幫助自己。首先,精確瞄準貧困人口以及明確他們的需求。貼近窮人,格萊珉銀行一般都設立在貧困的村落(大銀行由于成本考慮不愿意去的地方),工作人員經常走訪貧困人群,了解他們的情況并協助有需要貸款的窮人成立還款支持小組(自發成立的小組會更穩定,于是就克制住自己不對它們干預管理,但我們建立起一些激勵機制,鼓勵那些貸款者在各自的營生中互相幫助取得成功),建立小組內的自我約束機制以及來自格萊珉銀行的外部激勵機制,確保還款有效性。其次,培育窮人的生存發展能力。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獲取金錢等資源能力弱,換句話說是生存發展能力不足。格萊珉銀行不僅貸款給窮人們,作為他們投入新生活的啟動資金,而且重在對他們生產發展能力的培訓。最開始時候,格萊珉銀行借錢給赤貧而又被宗教束縛的婦女們,教會他們編織竹凳,然后把產品統一組織賣到市場,獲得微薄但全部據為己有的利潤,重拾窮人們的信心。隨著格萊珉銀行的成功與復制,這種能力孵化涉及到多種行業,增強了窮人們在市場上的地位,也提高了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極大降低了返貧率。再次,靈活的信貸政策也是對窮人的隱形保障。格萊珉銀行面對的都是特別貧困的人群,提供小額貸款,為窮人們規劃了他們所能接受的分期計劃(往往長達數年),特別是當窮人們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疾病等不可避免損失時,及時降低利率或者零利率,調整還款計劃,以使窮人們更好度過難關。最后,相信窮人,為窮人所擁有。這也是格萊珉銀行取得巨大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格萊珉銀行成立時,特別通過了一項法律,貧困的借貸者們,其中絕大多數為婦女,擁有這家銀行,銀行只為這些窮人服務。如今,格萊珉的貸款者擁有銀行94%的股權,另外6%為政府所擁有,68%的存款來自銀行的貸款者。相信窮人,并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基于對窮人權利的尊重。尤努斯教授認為,貸款的權利應被視為一種人權,貸款能夠在全球擺脫饑餓方面起到一種極具戰略性的作用。
尤努斯教授相信窮人取得這么大的成功,這也與另一位因在貧困治理方面成果豐碩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著名學者——阿馬蒂亞·森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都共同認為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是個體能力的缺失或者說相對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能力匱乏被繼續放大。持續關注窮人能力的提升,這也對我國實施的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窮人》讀后感 12
最近我讀了一篇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窮人》,文章寫的是一個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還有他們的五個孩子,過著艱難的日子,每天只靠漁夫捕魚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們的鄰居西蒙死了,留下了兩個孩子,西蒙臨走前并沒有把孩子托付給桑娜一家,但善良的桑娜不顧自己的貧窮,堅定地承擔起撫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這個故事十分令我感動。這對窮人夫婦不顧自己生活困難,主動收養兩個孤兒。盡
管生活不富裕,但是他們的精神是富有的,他們擁有一顆愛心,一顆純樸善良的心,富有同情心!有這些就足夠了。
我們無需向他們一樣,收留可憐的孤兒。我們應該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也做個精神的富有者!
比如,我們可以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在馬路邊扶盲人過馬路;見到一片廢紙主動撿起;關掉還在滴水的水龍頭??這些平常小事,足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財富,一個人的優秀品質。
我想,每一個人只要去做都能做到這一點,并且會對窮人夫婦產生同情,敬佩之感。有了這種想法,我們的精神之花已經開始綻放了!
愿每個人都能綻放自己的精神財富的花蕾!做精神上的富翁!
《窮人》讀后感 13
《窮人和富人》這個故事主要講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上帝到人間游歷,到了晚上,想找一個地方住宿。上帝心想富人的家比較大,收留比較容易,于是他就去敲富人家門,富人打開窗戶,見是一個一身簡木人,衣服上有些破的流浪漢,于是回絕說沒有地方住,上帝無可奈何[注: 奈何:如何,怎么辦。指感到沒有辦法,只有這樣了。],只有去窮人家去了,窮人聽到敲門聲,立刻開門,還讓妻子去廚房拿食物給上帝吃,還把床讓給上帝睡。上帝還讓窮人許了個愿望立刻讓他實現。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勢利的富人和善良待人的窮人處事的態度,給我上了寶貴的一堂課。窮人幫助人而不貪心最后得善報,反而富人只想自己的利益,而不幫助比人。上帝對他施懲罰,是他罪有應得[注: 應:應該。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理應得到這樣的懲罰。]。讀了這則故事,我深深感受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世上沒有不勞而獲[注: 自己不勞動卻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的東西,即使有也不會長久。”唉!這人與人之間,還是要多一些幫助,多一些關懷,少一些歧視,少一些紛爭的好啊!
好好的做自己,
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人終究會有好報的。
讀《窮人》有感 14
“看,他們來了。” 珊娜拉開窗簾。 窗簾拉開后,七個熟睡的孩子安詳的小臉在搖曳的燈光下顯得格外可愛。 他們睡得很香,睡得很香,臉上掛著甜甜的笑容。 看著七個可愛的孩子,漁夫堅定地說:“桑娜,我們以后要更加努力,一定要養活這七個孩子。” 珊娜道:“好吧,不管條件多艱苦,我們都要養活這個家。把西蒙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我想這就是西蒙的想法。”
早上,漁夫出去打魚了。 七個孩子也從睡夢中醒來。 他們每個人都做了一個美好的夢。 西蒙的兩個孩子都很乖,沒有哭。 桑娜給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在家里吃的東西。 兩個孩子狼吞虎咽地吃完飯,然后用活潑可愛的眼神看著珊娜,似乎充滿了感激之情。 珊娜對她的五個孩子說:“從今往后,這兩個都是你的兄弟姐妹,你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們,不要讓他們受到傷害……好嗎?” 孩子們說:“媽媽,我們就照你說的做。” 果然,桑娜的'五個孩子對西蒙的兩個孩子非常好,給他們吃的,穿的,給的。 珊娜看到這一幕,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
傍晚,漁夫回家了。 他釣了很多魚。 今晚,一家人可以飽餐一頓。 珊娜和漁夫分別抱著西蒙的兩個孩子,走到餐桌邊吃飯。 菜品只有魚,桑納夫婦小心翼翼地拔出魚刺。 他不敢有半點馬虎,直到把魚刺拔出來,他才把魚喂給西蒙的兩個孩子。 晚飯后,七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倒在床上睡著了。 珊娜看著那七張圓圓的臉,紅得像剛熟透的蘋果,說道:“看他們,睡得真香啊!” 漁夫說:“是啊!它們真可愛。” 從此以后,漁夫和珊娜對西蒙的兩個孩子似乎沒有陌生感,反而覺得親切。
一天天過去了。 西蒙的兩個孩子可以說話和走路。 有一次,桑娜給兩個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兩個孩子第一次叫桑娜“媽媽”。 那時,桑娜真的很興奮。 三人同時笑了起來。
窮人讀后感 15
格林童話《窮人與富人》講的是:一天,在人間漫游的上帝分別到富人、窮人家借宿。富 而窮人和他的妻子熱情地挽留上帝,雖然窮人家里東西不多、飯菜平常,但上帝卻受到了最熱情的款待。于是,上帝滿足了窮人的三個愿望:一是永遠幸福;二是終生健康,衣食不缺;三是得到一座新房子。而貪婪的富人在得知窮人的經歷后,很后悔拒絕上帝在自己家過夜。富人為了也能得到三個愿望,就騎著馬去追上帝。他趕上上帝后,假裝彬彬有禮地討好上帝,并不聽上帝的勸告執意要上帝實現他的三個愿望。可是,因為富人最終的三個愿望竟是:折斷自己的馬的脖子、自己的妻子坐在鞍子上下不來和自己的妻子離開馬鞍回到地上。就這樣,富人除了招來許多麻煩痛苦,受到痛罵,失去一匹馬外,什么也沒得到。
閱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應學習文中的窮人,不要貪婪、自私,多一些知足,多和別人分享,同時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顆高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心,那我們的生活雖然平淡卻也很快樂。相反,如果自私、貪婪的話,也象愚蠢的富人一樣得到相同的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