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
作品原文 1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⑽頭于牖,施尾于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此文選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葉公好龍的故事 2
古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子高,人們都叫他葉公,葉公很喜歡龍,他的家里每個地方幾乎都有龍,連屋里門外都雕刻這龍的形象。
后來,葉公特別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就準備到葉公的家里去看一下他。到了葉公的家里,龍的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以為龍要吃了自己,嚇得魂不附體,臉色大變。龍還沒有來得及與葉公打招呼,葉公就害怕的跑了,他一邊跑一邊喊:“救命啊!快來人呀,龍要吃我啦!”人們聽了葉公的喊叫聲也都嚇得魂飛魄散,跑得無影無蹤了。龍看見人們都很害怕自己,便很掃興的回家了。
原來,葉公不是真的喜歡龍,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
這個故事是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某事物,言行卻不一致。常常比喻一些表面愛好某事物,其實并不是真的愛,甚至還有些畏懼行為的人。比如:有一些同學老是把“刻苦學習”掛在嘴邊,但是他不但不好好的學,而且還有厭學的情況。同學們你們是不是這樣的人呢?如果是的話,一定要馬上改哦!
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 3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注釋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古音讀作shè gōng hào lóng,作姓氏。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別名。
鉤:衣服上的帶鉤。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彩繪、花紋。
“文”通“紋”。
聞:聽說。
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戶。
施(yì):延伸。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夫:這,那。
好:喜歡。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寓意
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贊賞某事物,實際上并不愛好,或者實際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并不愛好或贊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辨析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但歷史上的葉公卻不是這樣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后,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于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后,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考古發掘證實,他主持葉政期間,采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筑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筑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后,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后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 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觀。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成語運用 4
成文用法
主謂式;一般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南·宋·范嘩《后漢書·崔駟傳》五二:帝(肅宗)雅好文章,自見駟頌(《四巡頌》)后,常嗟嘆之,謂侍中竇憲曰:“卿寧知崔駟乎?”對曰:“班固數為臣說之,然未見也。”帝曰:“公愛班固而忽崔駟,此葉公之好龍也。試請見之。”
唐·李延壽《南史·鄭鮮之傳》三三:前至渭濱,帝(宋武帝)復嘆曰:“此地寧復有呂望邪?”鮮之曰:“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海內無人。”
唐·薛登《論選舉疏》(北宋·李嘮、徐弦、宋白《文苑英華》六九六):燕昭好馬,則駿馬來庭;葉公好龍,則真龍人室。由是言之,未有上之所好,而下不從其化者也。
蒲松齡《聊齋志異》:物莫不聚于所好,故葉公好龍,則真龍入室;而況學士之于良友,賢君之于良臣乎!
葉公好龍的典故 5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后,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去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就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了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葉公好龍:譯文 6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典故: 7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眩,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葉公好龍的故事 8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非常喜愛龍。
皇宮中,處處可見皇帝所畫的龍,煙囪上畫火龍,水池里畫水龍,地板上畫土龍,墻壁上畫風龍,皇袍上畫金龍,就連書架上放的書也全部都和龍有關。然而,在一次作畫中,丞相問:“皇上一定是看過真的龍,不然怎么能畫出如此逼真的龍呢?”“不!朕這一生中最遺憾的就是沒看過真正的龍!”“皇上不妨可以昭告天下,看誰能帶皇上去見真正的龍,便賞金千兩,如何?”
于是一位自稱能見到龍的人和皇帝約定夜幕低垂之后帶龍來見皇帝,然而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龍化身的人,
今天晚上就能和自己喜愛的龍見面,皇帝興奮了一整天,十分期待晚上的到來。終于晚上來臨,這是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皇帝正在想象龍會怎么進來,是優雅的飛進來,還是帥氣的從天而降,突然一道閃電打破了皇帝的思緒,一個龐然大物出現在皇帝眼前,龍來了!皇帝一邊尖叫一邊命令士兵把龍趕走。
當龍飛走時,士兵還不斷的朝著他射箭,龍不禁納悶:“皇帝到底是愛真龍,還是愛假龍呀?”從此以后,龍便不再下凡了,人們也因此再也見不到龍的真面目了!
葉公好龍:注釋 9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別名。
鉤:衣服上的帶鉤。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彩繪、花紋。
“文”通“紋”。
聞:聽說。
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戶。
施(yì):延伸。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夫:這,那。
好:喜歡。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好龍的故事 10
下面是com人才網小編帶給大家的葉公好龍的故事,希望大家不要做葉公這樣的人。
【故事】
從前有位葉公,特別喜歡龍。他屋內的粱、柱、門、窗,都請巧匠雕刻上龍紋,雪白的墻上也請工匠畫了一條條巨龍,甚至他家穿的衣服、蓋的被子、掛的蚊帳上也都繡上了活靈活現的金龍。
方圓幾百里都知道葉公好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后,很受感動,親自下來探望葉公。巨龍把身子盤在葉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磚地上,頭從窗戶里伸進了葉公的書房。葉公一見真龍,登時嚇得面色蒼白,轉身逃跑了。
【道理】
識別一個人,不是看他的宣言,而要看他的行動。葉公平時總說他愛龍,甚至作出很多愛龍的表現,但是,一旦真龍出現,他那怕龍的本質便立即暴露無遺了。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①,鉤以寫龍②,鑿以寫龍③,屋室雕文以寫龍④。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⑤,施尾于堂⑥。葉公見之,棄而還走⑦,失其魂魄,五色無主⑧。是葉公非好龍也⑨,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⑩。——《新序》
【原文注釋】
①子高——葉公的別名。
②鈞——鉤形的刀具。
③鑿——鑿木用的工具。
④雕文——雕刻的花紋、圖案。
⑤窺——探視。。
⑥施——延伸。
⑦還走——掉頭逃跑。還,掉轉。
⑧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⑨是——這。這里指上述情況。
⑩夫——那。
譯文及注釋 11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葉公好龍的故事 12
【基本釋義】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出處】
《三國志·蜀志·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于真?”
【近義詞】
言不由衷 兩面三刀 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
【反義詞】
名副其實 名實相符 表里如一
【例句】
他表示愿意幫助別人,但當有人向他求援時,卻避退三舍,這與葉公好龍毫無差別。
【成語故事】
春秋時出人沈諸梁字子高,被封在葉邑(今河南葉縣),自稱為葉公。
他有個奇怪的嗜好,就是喜好龍。他衣服上的帶鉤、喝酒用的爵,都用龍來裝飾,屋子里面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好龍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走進他的家里,恍如之神龍宮一般。
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那么喜歡自己,有點小感動,心想應該跟他見上一面,算是對他的一種回報。
有一天大雨滂沱,真龍從云間緩緩而下,把頭從葉公的口伸進去,尾巴拖在客廳地板上。
怎料葉公看見真龍張牙舞爪的模樣,竟嚇得魂飛魄散,拼命往外逃。原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好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像龍而非龍的東西罷了。
【寓意啟示】
這則寓言載于漢代劉向《新序雜事五》。后人提煉出成語“葉公好龍”。
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有些人表里不一,表面或口頭上愛好、贊賞某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愛好,或對某事物并不了解就愛好起來,一旦真正接觸,不但不喜好,甚至還懼怕、反對它,就可以用這句成語來譏諷。
【例句應用】
1、我們再不要重犯葉公好龍的錯誤了。
2、他學習語文就是葉公好龍,只在嘴上說說,并不真的喜歡。
3、喜愛一件事不能只是葉公好龍,要真正付出自己的`汗水與努力。
4、曾參殺人,積非成是;葉公好龍,似是而非。
5、現實生活中葉公好龍式的人屢見不鮮。
6、小明買了一個飛機,小剛葉公好龍也買了一個一樣的。
7、在一開篇,我想要說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
8、葉公好龍:我喜歡小狗,但每次見到小狗,我都挺害怕的。這是不是葉公好龍啊。
9、小明的學習不好,嘴上說要努力,可都一直在玩,真是葉公好龍!
10、小李是個葉公好龍似的人物,他自稱是個攝影家,但他從來不敢參加攝影比賽!
11、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是認真扎實的,并不是像葉公好龍那樣,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12、對于籃球,她不過是葉公好龍。
13、我們喜歡什么東西的時候就應該真心去喜歡,不應該葉公好龍。
14、我對繪畫的喜愛不是葉公好龍,而是真真切切。
15、口頭上喊著發揚民主,真正看到群眾行使民主權利時,他又大驚小怪起來,這和葉公好龍有什么兩樣呢?
16、他聲稱自己有喜歡娛樂有喜歡運動,其實他并不真正喜歡,只是葉公好龍罷了。
17、他表示愿意幫助別人,但當有人向他求援時,卻避退三舍,這與葉公好龍毫無差別。
18、有人常講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可別人對他剛提了點意見,就暴跳如雷,這不是葉公好龍是什么?
19、嘴里天天說,"喚起民眾",民眾起來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葉公好龍有什么兩樣?
20、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看著別人過圣誕節自己也跟時髦過圣誕,還說自己非常喜歡,但如果真讓他說圣誕是怎么回事時,他卻不知道,這真是葉公好龍啊!
21、現在有些人在口頭上高喊著發揚民主,但是當看到群眾要真正行使民主權利時,他驚慌失措起來,這和葉公好龍有什么兩樣呢?
22、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么兩樣呢?
寓言故事 13
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墻上也繪著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里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里,把尾巴橫在客堂上。葉公看到后,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并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這個成語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一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它,甚至是畏懼它。
葉公好龍新編 14
葉公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可真是臭名遠揚。葉公的兒子葉澤也特喜歡龍,房間里每件物品上都有龍,但是別人都說他是虛情假意,跟他父親一樣。葉澤特別奇怪:“唉我喜歡龍有錯嗎?”葉澤經常這樣說。
一天,葉澤在院子里畫龍,他畫的龍惟妙惟肖,十分逼真。但就是沒有人買他的畫,曾經還有人羞辱他,說:“豬畫的都比你好。”葉澤剛畫到一半,就看見一大群人在議論什么,他很好奇,于是就走過去,仔細地聽著。原來他們在講他父親的故事,現在葉澤知道了為什么別人說自己虛情假意了。他想:父親是父親,我就是我,怎么能與我父親相提并論呢?我是真的喜歡龍。
葉澤每天還是在畫龍,說龍,關于龍的事,他都感興趣。這事被真龍知道了,就想去考驗一下他。
這天,真龍飛到葉澤家,葉澤看到了,先是一驚,然后高興地說:“您就是真龍嗎?”“恩!”真龍見葉澤并不怕它,十分滿意:“你比你父親要棒多了,你父親嘴上說喜歡龍,但真見到我時,卻害怕極了,而你卻跟他不一樣,我會向人們說你是真心喜歡龍的!”龍微笑地說。
人們知道葉澤的事后,向葉澤道歉,還買了有葉澤畫的龍畫。葉澤的龍畫,畫得越來越好,買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后葉澤成了家喻戶曉的畫龍大師。
寓意 15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作者簡介 16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豐縣(今江蘇豐縣),漢朝宗室,先祖為豐縣劉邦異母弟劉交。劉向是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葉公好龍》閱讀答案 17
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①,施②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③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選自劉向《新序。雜事》)
【注釋:】①牖(yòu):窗戶。②施(yí):延伸。③還(xuán):掉轉。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施尾于堂于:(2)棄而還走走: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
19.葉公“棄而還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葉公好龍”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諷刺什么?(2分)
答:
參考答案
17.(1)在,到(1分)(2)跑(1分)
18.這個葉公不是真的喜歡龍,(只是)喜歡那表面上像龍而實質上不是龍的`東西。(每句1分,意思對即可)
19.葉公“棄而還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歡龍,而并非真正喜歡龍。(1分)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諷刺那些熱衷于幻想而并非腳踏實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1分)
譯文:
葉公(沈子高)喜歡龍,鉤刀上雕刻著龍,鑿子上雕刻著龍,凡是屋室刻花的地方都雕上了龍。這時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這樣喜歡它,就降到葉公家,把頭伸進窗戶來探看,尾巴延伸在廳堂上。葉公看見真龍,轉身丟下它就跑,喪魂失魄,臉色都變了。這個葉公不是真的喜歡龍,(只是)喜歡那表面上像龍而實質上不是龍的東西。
葉公好龍的原文及譯文 18
葉公好龍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成語典故 19
傳說,楚國人沈諸梁是葉地縣尹,人們都稱他“葉公”。葉公常常對人說,他最喜歡呼風喚雨、能大能小、變化萬端的龍。他在自家大門前的石柱子上雕刻了一對大龍,龍身盤繞著柱子,龍頭高高抬起,瞪著眼、張著嘴、舞著爪,樣子非常威風。屋頂上也有一對大龍,面對面,正在搶一顆龍珠。花園里面也到處都是龍,石頭上、墻壁上、臺階上都用“龍”的圖形來裝飾。此外,屋子里面的家具、吃飯的餐具、睡覺的寢具都和龍有關。
葉公喜歡龍,不但住的地方隨時隨地可以看到龍,他的生活起居也離不開龍。他每天一有空閑就畫畫、寫字,畫的是龍,寫的也是龍。他連給孩子取名都不離龍,老大叫“大龍”,老二叫“二龍”,老三叫“三龍”,女兒取名“龍女”。天界的真龍得知人間有這樣一個好龍成癖的人,十分感動,決定下凡來人間走一趟,向葉公表示謝意,給他些恩惠。
一天,葉公正在午睡,屋外突然風雨大作,電閃雷鳴。葉公驚醒了,急忙起來關窗戶,沒想到這時真龍從窗戶外探進頭來,葉公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當他轉身逃進堂屋,又看見一條碩大無比的龍尾橫在面前。葉公見無處可逃,嚇得面如土色,癱倒在地,不省人事。
真龍瞧著被嚇昏在地的葉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掃興地飛回天界去了。其實,這個葉公并不是真的愛龍,他只不過是喜歡那種似龍非龍的東西,借以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而已。
通過葉公的虛假和蛟龍的真誠的描寫,無情地諷刺和嚴厲地抨擊了那些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政客。
葉公好龍的故事 20
自從上次葉公看見真龍來了嚇跑后,他就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太膽小了!龍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龍再來,我一定和龍做個好朋友。
有一天,真龍聽說了葉公不但不怕自己了,還想和自己交朋友,非常高興。它又飛到了葉公家里,這次葉公一看真龍來了,一點也不害怕,不慌不忙地說:“真龍啊,對不起呀!上次你來我逃跑了,這次我一定好好招待你。”真龍聽了后笑著問:“你不怕我了嗎?”葉公不好意思地說:“你和假龍沒什么兩樣,我喜歡假龍,就等于喜歡你真龍。我再也不怕你了。”葉公說著就上前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龍頭,小心翼翼地拍拍龍的身子……顯出一點也不懼怕的樣子,龍非常感動。從此以后,真龍就經常來葉公家,他們玩得非常開心。有一天龍對葉公說:“我帶你去空中旅游一下好嗎?”葉公一聽大聲說:“好啊!”葉公大膽地騎在了龍身上。龍在空中慢慢騰飛,越飛越高。
龍馱著葉公飛向了藍天,他們成了一對十分親密的好朋友。
葉公好龍的冤案的經典寓言故事 21
原文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說:“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非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說:‘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譯文: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過了七天魯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說:“傳說你喜歡人才,因此不怕路遠從千里之外過來,冒著風雪塵沙,不敢休息而來拜見你。 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覺得你所謂的喜歡人才倒是跟葉公喜歡龍差不多。據說以前葉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 酒杯上刻著龍,房檐屋棟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來到了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罷了!現在我聽說你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里跑來拜見你,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來你不是喜歡人才 ,你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罷了。詩經早說過:‘心中所藏,什么時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離開了!”
辨析: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后,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于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后,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考古發掘證實,葉公主持葉政期間,采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筑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筑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后,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后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 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觀。
《葉公好龍》原文及譯文 22
葉公好龍
兩漢:劉向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注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字。
鉤:衣服上的帶鉤。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
“文”通“紋”。
以:在
聞:聽說。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戶。
施(yì):延伸,同“拖”。
堂:廳堂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好:喜歡。
夫:這,那。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賞析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但歷史上的葉公卻不是這樣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后,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于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后,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考古發掘證實,他主持葉政期間,采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筑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筑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后,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后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 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觀。
葉公好龍 23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么兩樣呢?
葉公好龍新編 24
在很久很久以前,廬山腳下住著一個叫葉公的富翁,他非常愛好龍,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龍”上。“龍碗”、“龍杯”、“龍床”、“龍衣”……家里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可想而知,葉公愛龍到了什么程度。
一天中午,葉公想到集市上看看有什么關于龍的新鮮玩意,他的仆人說:“主人,前幾天聽人說在黑市上看到了兩顆精致的'龍蛋,但是可能要花大價錢,不然您也去看看?”
葉公聽到“龍”字的時候,就已經興奮得不得了,于是連忙叫仆人帶他去。到了黑市的中央,映入眼簾的是兩顆躺在紅布上的龍蛋,葉公連忙詢問龍蛋的價錢,價錢一說出來,仆人嚇了一跳,“哇,這么貴呀!”但是對于葉公來說,這根本就不算什么,沒有還價就把龍蛋給買了下來,然后他又派了幾名強壯的武士護送龍蛋。瞧見這種場面,旁邊的人們都說:“為了兩顆龍蛋,這也太夸張了吧!”葉公帶著武士沒有走大道,反而走了小巷,為的是不讓他人看見。因為當地龍蛋是受國家保護的,不讓買賣,所以才這么神秘兮兮的。
龍蛋終于護送到家了,葉公又命幾個仆人們把龍蛋看好,自己出去辦點事。主人剛走,仆人們就在一間小屋子里喝酒吃飯,龍蛋則被放在一邊,他們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根本不把龍蛋放在心上。這時候,院子里有一只母雞跑了進來,它把龍蛋當成了自己下的蛋,于是坐在上面孵了起來,而仆人們卻一點也不知道。
葉公終于回到了家,看到仆人們在小屋子里個個喝得酩酊大醉,很是生氣,拿起皮鞭把這幾個仆人打的半死。突然,院子里閃過一道金光,葉公很是奇怪,就走出去想看個究竟。就在他東張西望的時候,感覺有什么東西在后面,扭頭一看,是一條真龍,原來是龍蛋孵出了真龍,這條龍正對著他張牙舞爪呢!葉公被嚇得魂飛魄散,面如土色,一下子暈了過去。
等他醒來時,發現已經躺在了自己的“龍床”上,但他看到床邊上刻的龍時,又給嚇得半死,一下子滾到了床下。從此,葉公再也不敢喜歡龍了,反而開始“恐龍”了。
譯文及注釋 25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注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字。
鉤:衣服上的帶鉤。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
“文”通“紋”。
以:在
聞:聽說。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戶。
施(yì):延伸,同“拖”。
堂:廳堂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好:喜歡。
夫:這,那。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