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姥爺在世時,常常告誡我們為人處事要想開些,看遠些,不必為小事斤斤計較,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學會后退一步,換來日無煩無惱。
這讓我想起“讓鄰三尺”的典故。宰相張英鄰家建房占張家三尺地,張家不服,修書求宰相主持公道,宰相隨信附和:“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家人收書遂按宰相之意退讓三尺,鄰家見狀亦退三尺,故成家喻戶曉的“六尺巷”。人與人之間相處,講究的是誠信二字,將心比心,以誠表意,懂得換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生活中的小摩擦大可不必升級為大矛盾。你讓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俗話說得好,心寬則體胖。試想想,一個愛鉆牛尖角、處處找茬,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刀槍相向,如此小肚雞腸之人何來寬心體胖之說?只有作繭自縛,自找苦惱罷了。
誠然,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中,形形色色之人定有好有壞,如同舞臺的劇幕,有主角配角,有花旦小丑,更有許許多多戴著面具揣著壞心機的小人。舞臺上免不了爾虞我詐,生活中少不了利益之爭。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把自己的眼睛擦亮,把一顆顛簸于世俗之心放低、放寬,這就得需要我們用心去慢慢磨合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糾葛與煩擾了。
人生漫漫,遇到挫折、面臨困境、偶有失意皆為平常,在所難免。如果我們一味的抱怨命運的不公,怨懟現實,仇視妒恨比自己過得好的人,那樣的話只會讓自己的心里烙下揮之不棄的陰影,從而失去做人的輕松與快樂。怨恨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不滿現狀同樣是不明之舉。
“世上沒有過不去坎,一切當以心寬化解之。”人生之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我們能夠寬心以待,看淡世事無常,不計較得失,不看重成敗,正如“六尺巷”的典故一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爭得再多,也只是圖得一時之快,斗得再強也不過是一時的好勝之心。與其在無休止的明爭暗斗中過日子,不如放下一切糾葛與煩惱,開開心心地生活。
常懷一份寬容、一顆寬心去應對生活中的起落得失,我們的內心就會獲得更多的安寧和坦然,正如“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一樣。”以寬心、寬解、寬容為處世之道,凡事學會放下,既寬容了他人,也寬心了自己,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