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個地方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也勾起了我對那里的思念——那個地方叫額濟納。
額濟納旗(“旗”相當于“縣”)是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盟”相當于地區)的一個旗。2008年夏天,我出差到呼和浩特海關下屬的額濟納海關。從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繼續往北行60多公里才能到額濟納海關所屬的策克口岸。就在到策克之前,我們正好趕上了草原兒女在這里舉行的一次“祭敖包”活動。
塵土飛揚,止不住群眾的急促步伐;沙塵彌漫,擋不住草原兒女的車輪滾滾。在遠遠的沙土山高崗上,一個由粗糲石塊堆起的敖包,在人們的簇擁下,似乎在緩慢地雄偉著、長高著、擴展著……四面八方的人們,手里拿著不同的祭品,懷里揣著雪白的或彩色的哈達,心里藏著各自的期盼和心愿,向敖包走近、靠近、再貼近。我看見有的人默默地把哈達系在敖包的臂膀;有的人把牛奶、飲料或瓶裝純凈水輕輕地灑在敖包的底邊;更多的人把揀來的三塊石頭扔在敖包的身上;敖包身邊有四個僧人用蒙語念經,香煙繚繞下,似乎在祈求著什么。我們也仿照眾人的做法,把三塊石頭扔上敖包,又圍著敖包轉了三圈兒。
待我們離開敖包,距敖包500多米的沙灘地上扯起了一個大紅條幅,上面寫著“土爾扈特杯寶日摩托車越野大賽”。大約二十幾個蒙古族、漢族、達斡爾族的小伙子,每個人胯下都有一輛嶄新的摩托車,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嗡嗡直響。四周圍觀群眾大約幾百人。旗長一聲槍響,小伙子們如流星似射箭般沖了出去,瞬間狼煙四起,沙塵滾滾。沙原上留下了條條車輪印痕,摩托車的轟鳴聲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不一會兒,繞過了規定路線的車手們,駕駛著工業化時代的“坐騎”摩托車,陸續返回了起點。
以前,在內蒙古草原,流行的是賽馬、摔跤的那達慕。而今天的居延海,水已經越來越少。沙漠和干旱在侵蝕著大地和羊群。人同樣不能幸免。這里的人是多么希望老天送來一場大規模的及時雨啊,哪怕是一場小雨也好。想到此,我們不由自主地向500米以外的敖包望去。
這時,天空突然增加了一絲絲涼意,接著小雨竟輕輕地飄在臉上。起先,我本不相信這干旱的地界會下雨,但真實的雨水終于粉碎了我的懷疑。真的是下雨了!雨水,對于干渴的黃土高原和草原來說,或許是“信使”一次難得的“回娘家”,而對善良的人們來說,就是上蒼給人們祈福最好的恩賜和最及時的回饋。
與我們同行的蒙古族同胞更是歡欣鼓舞。我問蒙古族的蔡主任:“寶日是什么意思?”老蔡說:“寶日就是好日子的意思。”果然,在這個難得的好日子里,在干旱的戈壁沙漠中,雨,終于下來了。盡管雨水不算大,而且是靜悄悄地來的,沒有轟轟雷聲,也不是暴風驟雨。但,雨畢竟是雨!它似珍珠降臨,賽瓊漿玉液。
那次我初步領教了“敖包”的神秘,它不僅是雄踞在額濟納沙原上的大石頭堆,是提示長途旅人方向的路標,是草原青年男女戀愛的平臺,更是祈天拜地盼望風調雨順的神圣之地。
如今,我在津門,為額濟納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