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就癡迷上了看書,不過那時的孩子,除了書包里的課本,輕易見不到別的書籍。即使家里有錢,也難以買到書,因為我們那地方連個書店也沒有。
那時借書也挺難,因為每個家庭還都在為填飽肚子的事犯愁,也就顧不上別的事了。渴望讀書,又得不到,就日思夜想,甚至做夢也想。有一天竟然夢到自己一夜之間擁有了滿滿一屋子的書,樂得手舞足蹈連蹦帶跳滾到了床下摔醒了。
師范畢業之后,我分到了離城十來里的鄉鎮中學任教,讀書的欲望更加強烈起來,而自己的工資只有幾十元,書店倒是經常去逛,但是轉來轉去,往往買的很少。在路邊的書報亭翻看好久,也只是花上幾毛錢買本《微型小說選刊》之類便宜的書。終于,在朋友的介紹下,我知道了一個不用花多少錢就能看很多書的好地方——博山圖書館。
博山圖書館位于風景優美的博山因園,文化氛圍濃郁。這里曾是清末著名詩人、孝婦河畔三大文化名人之一——趙執信的故居。據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也曾在此讀過書。那時大概花十元錢辦一個證,就可以在這里看兩年的書。在這里,我像久旱的小苗得到了甘霖,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書籍的營養。每到周末假期,只要沒事,我會騎著自行車或摩托車來到這里,一待就是半天。我最喜歡的刊物,像《讀者》《意林》《小說月刊》等,我隨心所欲地選擇翻閱,往往捧起每一本都愛不釋手。臨走時,再借上幾本厚些的圖書回家看。
我還帶著本子,遇到自己喜歡的語段就摘抄下來,回到家再細細品味。印象最深的是,那天我在《讀者》中讀到了汪國真的詩《熱愛生命》,我一字一句的摘抄下來。那時汪國真還不太出名,但他的詩卻已經深入我心了。
由于我經常到圖書館看書、借書,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都熟悉了。有一天,圖書館的邊老師對我說,圖書館要搞一個慶祝活動,舉辦一次展覽,請部分讀者寫一下讀書心得,想讓我也寫一篇。我很高興,回到家后把讀汪國真《熱愛生命》的感受寫成了一篇文章,認認真真抄寫了一份交給邊老師。等再次到圖書館看書的時候,就看到了圖書館外面擺上了很多展板,仔細找了一下,展板上真有我的那一篇文章。這件事激起了我寫作的欲望,對我以后的業余創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我在中學教書,深感掌握的知識根本不夠用,就開始逼著自己不斷地進修學習,包括到圖書館借書看書。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我就靠自學通過多次全國統一考試,先后取得了大學專科和本科的學歷,成了當時學校的第一個本科生。由于勤奮和努力,什么工作成績呀,榮譽職稱呀,一切都水到渠成,該得的都自然而來,該到的都順理而至。
業余時間我依舊酷愛讀書,勤于寫作,至今在全國、省、市幾十家報刊上發表了百余篇文章,現在是淄博市作協會員,兼任博山區作協**。2016年,博山區委宣傳部等部門根據家庭的藏書數量、創作成果、社會影響力等條件評選“博山區十佳書香家庭”,我們家被評選上。2017年我先后被評為博山區“百姓學習之星”和淄博市“百姓學習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