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阿拉善盟有金黃的、曲線柔美的沙丘,有泉水和綠洲,有高大隱忍的駱駝,還有來自新疆的衛拉特蒙古族人。我進入阿拉善,第一眼看到的是賀蘭山,它有說不出的雄峻,如奔馬騰空而來,遠方則是它卷起的煙塵。
有人說,賀蘭山和阿拉善同音,屬于十三世紀蒙古語的發音,意謂“駿馬”。而當地的蒙古族人認為,阿拉善是古老的突厥語,意謂“像天一樣美麗的地”。
“像天一樣美麗的地”——我一直揣摩這句話的意味。什么樣的地像天一樣美麗?那是阿拉善。它的沙漠如天空一般遼遠,有駱駝,有湖泊與綠洲,像天空上有云朵的島嶼和星星月亮。阿拉善有一個“斑點湖”,又叫月亮湖。我問過,得知湖名的來歷。月光下,幾十個水泡子在沙漠里閃爍,用蒙古語說,就是“斑斑點點的湖”。星星在夜空上不也斑斑點點嗎?這就是“像天一樣美麗的地”。我們穿越騰格里沙漠,到達通古淖爾。腳下的沙子顆粒金黃,用手往里掏兩下,摸到了濕乎乎的沙子,沙丘的高處和低處都是這樣。沙漠里面藏著水,這是沙漠留給自己的水。沒這些水,它早被刮跑或曬成戈壁了。牧民陶都告訴我,外人看上去一模一樣的沙丘都有自己的名字。他用手指給我看:“那是駱駝媽媽山,那是駱駝孩子山。”這些童話般的山名,從祖輩流傳至今。陶都的房子四周起伏著一樣的沙漠,這里仿佛沒有時代,好像也沒有時間。我問他為什么不搬進城里住?他說他進城走不了路。陶都從小在柔軟的沙子上走慣了,進城走路腳疼。他說喜歡沙子,我問沙子哪樣好?他說:“沙子嘛,就是好!”午飯時間,一伙越野客來到陶都開的牧家樂吃飯,他們的喧嘩和消費給陶都帶來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