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9日是谷雨,兒時的歡樂涌上心頭。
這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和煮蛋吃,以雞蛋為多,在那個缺衣少吃的年代,絕對是美味佳肴。小孩還有特別的福利,父母幫每個孩子用紗線編一個小網(wǎng)袋,把雞蛋用水煮熟,用紅紙把雞蛋殼染紅,裝進網(wǎng)袋,還用竹片做一個小調(diào)羹,大一點的孩子就自己編網(wǎng)袋和做調(diào)羹。
谷雨早上,吃了一個粽子后,小孩們迫不及待出去找小伙伴玩,打蛋戰(zhàn)。于是巷子里,看牛的草嶺上,看鴨子的田野中,都有這一群那一群小伙伴在玩打蛋戰(zhàn),首先是比哪個的雞蛋染得紅,然后比哪個的蛋子大,最后進入高潮,甩動網(wǎng)袋,讓蛋子互相碰撞,蛋殼碎了的,就算輸,輪到下一個來,最后蛋殼沒碎的,就算贏了。不過,最后基本沒有贏家,蛋殼都會碎裂,但大家都非常開心,歡聲笑語久久回蕩。最后,從碎裂的地方挖一個小洞,用竹片小調(diào)羹,慢慢挖蛋肉吃,大家嘖嘖有聲,愜意地在慢慢享用!吃完蛋肉,還是舍不得丟蛋殼,有的把大家的蛋殼用小棍子穿成一串,紅紅的一串,十分好看。有的用蛋殼在灌滿水的田邊舀水玩,直到玩碎為止,依依不舍丟掉,在心里想著明年的谷雨再次到來!
谷雨時節(jié),小伙伴還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跟著大人去外公外婆舅舅姨媽等親戚家串門走親戚,有粽子嘗,有肉吃,特別是臨回家還得一小包米,米里面放一個或者兩個紅雞蛋。當(dāng)然,小孩看中的是紅蛋而已。
長大讀了書后,才知道谷雨的來歷。傳說遠古開天辟地后,人類在幾十萬年里,是沒有文字的,直到某年春末夏初的某天,倉頡終于造字成功,黃帝詔令天下,臣民都要同學(xué)識字。當(dāng)天,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也要祝賀人間有了文字,天上落下了谷米。后來,人們就把這天喊“谷雨”。
還有一個故事,唐太宗貞觀元年,春末夏初黃河漲水,一個叫谷雨的人,奮不顧身救了許多人,人們?yōu)楦心钏氖论E,就把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取名叫“谷雨”,年年輪回,永遠不忘記谷雨的恩情。
谷雨時節(jié)我們吃雞蛋和染紅蛋這個習(xí)俗,聽父母說,是用來避邪、防春瘟和迎來好運氣的。春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講的春困,至于為什么能夠防春困,就沒人可以解釋清楚了。反正,小時候有肉吃,有粽子吃,有紅蛋玩,而后還能有蛋吃,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就不知道這么快樂的谷雨習(xí)俗,現(xiàn)在還在村里流傳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