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節氣由來及特點優秀7篇》由精心整編,希望在【寒露蜜桃】的寫作上帶給您相應的幫助與啟發。
寒露節氣特點 1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通緯?孝經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的習俗
一、登高習俗
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游人。
二、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飲食習俗
寒露時節,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有條件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癥。水果有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24節氣寒露的三候分別是什么
初候,鴻鴈來賓。賓,客也。先至者為主,后至者為賓,蓋將盡之謂。鴈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通書》作來濱,濱,水際也。亦通。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國語》云雀入大海為蛤,蓋寒風嚴肅,多入于海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黃華。草木皆華于陽,獨菊華于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寒露節氣氣候特點是什么 2
寒露氣候特點
氣溫降得快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幾種有危害的天氣
1.霧和煙霾
10月的氣溫下降明顯,每當遇到秋雨,空氣中豐沛的水汽很快達到飽和,有時出現雨霧混合或者雨后大霧的情況。特別是在夜間,更為多見。進入10月,在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遼寧東南部、河北和山東的東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慶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霧區,影響當地的交通運輸和交通安全。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節氣的當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場大霧。北京部分地區的能見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見度距離200-500米之間的稱為大霧。水平能見度距離50-200米之間的稱為濃霧)。
由于受到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在連日無風的情況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車尾氣和工廠排出廢氣、粉塵不容易擴散,也會形成煙霾天氣,如果空氣中濕度大還可形成霧、霾混合的天氣。
2.華西秋雨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渭水和漢水流域、四川、貴州大部、云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為集中。降水時間長,秋雨綿綿,降水強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總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別是在四川盆地,幾乎大多數年份都有。由于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對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曬有較大的影響。在寒露期間,華南東部有時也有這種對秋收、秋種有影響的連陰雨天氣。
寒露風是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后,引起顯著降溫,造成晚稻癟粒、空殼減產,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因這種低溫冷害多出現在寒露期間,故被稱為”寒露風"。一般來說,寒露風對水稻危害的氣象指標因水稻品種和發育期而異,各地的標準也不完全一樣,通常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以連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0℃作為出現寒露風的標準;華南以連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2℃作為標準。
4.高原山區雪害
進入深秋,在青海與四川交界處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較高的高原山區,開始出現雪量大的情況,給當地交通、畜牧業帶來較大的影響(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圖集)。
5.熱帶氣旋
雖說7-9月是熱帶氣旋活躍期,但在10月,仍有熱帶氣旋活動,只不過次數開始減少,而影響海南的熱帶氣旋的強度有時仍較強。
寒露養生吃什么
秋天,大家都知道比較干燥,這個時候的天氣很容易傷精動氣,如果飲食不當,人體會出現口干、舌燥、皮膚毛屑多等一系列的癥狀。所以這個時節的飲食調養尤為重要。此時,應多食用雞鴨,魚肉,山藥等食物,可以增加抵抗力。與此同時,可以多吃點水果,多喝水來補充水分。
先來看看秋季哪些水果吃了比較好。秋季有很多新鮮的水果上市,像柿子,柚子,柑橘等,很多都對身體有幫助,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選擇之一。但是每種水果的功能也會有差異,應該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下面介紹2種。
1.梨
梨肉水分充足,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尤其咳嗽的時候,燉點冰糖雪梨喝喝,效果不錯。
2.柑橘
柑橘性涼味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榨汁或煎熬對身體虛弱、咳嗽都有一定的療效。
除了梨和柑橘,還有其他的水果也可以適當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鮮的水果一定要適量,不能多吃,吃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水果含糖量較高,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的人要慎用。再來介紹幾個寒露養生食譜。
1、大棗蓮子銀杏粥
大棗蓮子銀杏粥的原料有百合、大棗、蓮子、銀杏、粳米、冰糖。先把蓮子煮會,再把其他原料放入,煮沸后,然后用小火燉,燉完要吃的時候加入冰糖即可。這個粥養胃,很適合寒露的時候吃。
2、香菇冬瓜球
香菇冬瓜球的原料有香菇、雞湯、淀粉,冬瓜,植物油、精鹽、姜、味精、麻油。先把香菇,冬瓜,姜洗干凈,冬瓜用鋼球勺挖成圓球,姜切成細絲;然后鍋內放入適量植物油燒熱,把姜絲和香菇放進去,炒出香味后,倒入適量雞湯,把它煮開,放入將冬瓜球,為了更具色香味,可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幾下,淋上香油即可。這個菜可以養胃滋補。
以上主要介紹了寒露養生的飲食及其注意事項,人們應該多吃些養胃的食物,因為寒露到了,天氣漸漸的變冷了,尤其是早晚明顯可以感覺到涼意了,冬天的腳步也逐漸近了。與此同時,人們要注意多喝水,注意保暖,可以適當的增加些戶外鍛煉。
寒露的節氣由來及特點 3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如果說“白露”節氣標志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么“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天氣特點
寒露節氣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結束。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范圍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可以擴展到華南。在廣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可見,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們,開始用“寒”字來表達本身對天氣的感受了,
寒露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寒露節氣的習俗1:吃花糕
由于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寒露節氣的習俗2: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節氣的習俗3:登高
眾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于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后,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壽”。古時登高源于“避禍”。
寒露節氣的習俗4: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于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
寒露節氣特點和習俗 4
更多寒露相關內容推薦
寒露節氣特點
“寒露”是我國24節氣之一。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我國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寒露來到之后,氣溫明顯下降了很多,路邊的露水也隨之增多了起來。寒露,單從表面意思看起來,就是露水增多且寒冷的意思,預示著到了這個時候氣溫會大幅度降低。這個時候我國北方已是深秋,白云紅葉。南方也開始秋衣漸濃。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的習俗有哪些
寒露
登高
由于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后,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
吃花糕
由于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秋邊釣
寒露時節是釣魚的好時節,因為,進入“白露”以后,天氣已逐漸涼爽,水溫也下降到魚類喜愛的溫度。這時,魚兒為填肚越冬要貯存食料就顯得更加饞嘴貪吃,易上鉤、易釣獲。
賞菊喝菊酒
寒露重陽節的“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由來已久。在萬物凋零時節,菊花卻正值盛開,爭奇斗艷,自成秋日里的一道亮麗景觀。而為除秋燥,老北京有飲菊花酒的習俗。
斗蟋蟀兒
寒露也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兒的高潮期。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香山賞紅葉
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游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
寒露的由來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通緯?孝經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節氣的由來及特點是什么 5
寒露節氣特點 -資料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寒露節氣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
資料
寒露三候為:“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人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二候中的“大水”指的是大海。古時傳說海邊的蛤貝類,是由三種雀鳥潛入水中變成的。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古
寒露節氣的由來是什么 6
更多寒露相關內容推薦
寒露節氣的習俗
1.登高習俗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游人。
秋天是肺金主時令。中醫講“肺主升降”,肺的宣發與肅降功能正常,才能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氣吸進來,把痰和廢物咳出去,幫助心臟把氣血津液散布于全身。
但是,秋天萬物肅殺,人的陽氣從表皮開始往內收,汗毛孔逐漸閉合,影響到肺的功能(肺主皮毛),人容易悲傷。在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與內臟的關系中,悲正是肺之志。因此,悲,傷的是肺,悲的情緒易影響到肺的宣發功能。再加上秋風肅殺,淫雨霏霏,面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更容易使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和在外游子觸景生情引起凄涼、憂郁及悲愁傷感的心緒。
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秋天登高,就是方法之一。我國素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在此時登高不僅可以懷古、陶冶情操,而且通過登高,人們可以借此拋開工作煩惱,通過與自然的接觸,緩解壓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的季節,登高遠眺,高喊幾聲呼出胸中濁氣,對抑制悲傷的情緒大有好處。這就是火克金、喜勝悲的中醫含義,這種登高活動有很好的宣肺作用。
2.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九月寒露天漸寒,整理土地莫消閑”。秋收過后,除播種小麥、采摘棉花、刨紅薯外,還有翻地的農活要忙。除麥地、棉花地外,其他農田多閑置下來。此時溫度在零度以上,土地沒有凍結,易于使犁翻地,利用冬閑養養地。同時,翻地也可將埋于地下的越冬蟲及蟲卵晾到地表上,利用寒露以后溫度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低的特點,將害蟲及其蟲卵凍死,減少來年莊稼的病蟲害,正所謂“寒露到立冬,翻地凍死蟲”。南方地區,進入寒露才算進入真正的秋季。此時適合種植油菜等耐寒作物;單季晚稻行將成熟,開始收割;雙季晚稻則正處于灌漿期,需要間歇性灌水,以保持田間濕潤。這一時期作物最怕“寒露風”的到來。江南一帶有“人怕老來窮,禾伯寒露風”的說法。其實“寒露風”是寒露節出現的一種低溫、干燥、風勁較強的冷空氣,會使水稻灌漿受阻,空粒、黑粒增多,甚至出現“包頸穗”現象,降低結實率,或使稻株生長發育不良,導致水稻減產。人們可于“寒露風”來臨前,采用施農家肥強壯株稈,加強田間灌溉,保持田間較高溫度等方法,使水稻免受“寒露風”侵害。當然,抗風的灌水深度因時因地而異。若白天無陽光、風大或夜晚,灌水深些;白天有陽光就淺些,或僅保持濕潤即可。風過后,須立即排水,避免漚黑禾根、造成株稈變軟,降低抗風能力。
3.飲食習俗
寒露時節,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有條件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寒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癥。水果有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寒露節氣的特點
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北方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漸濃。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游人。
我國傳統將寒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節氣氣候特征
氣溫降得快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三候
菊有黃華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從氣候學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時10℃的等溫線,已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時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經開始飄雪了。我國大陸上絕大部分地區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貴州局部地區尚可聽到雷聲。華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區則只有幾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給冬小麥的適時播種帶來困難,成為旱地小麥爭取高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寒露節氣特點有哪些 7
更多寒露相關內容推薦
寒露氣候特點
寒露節氣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結束。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范圍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可以擴展到華南。在廣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可見,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們,開始用”寒“字來表達自己對天氣的感受了。
寒露期間天氣氣候有以下幾個特點:
氣溫降得快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幾種有危害的天氣
1.霧和煙霾10月的氣溫下降明顯,每當遇到秋雨,空氣中豐沛的水汽很快達到飽和,有時出現雨霧混合或者雨后大霧的情況。特別是在夜間,更為多見。進入10月,在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遼寧東南部、河北和山東的東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慶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霧區,影響當地的交通運輸和交通安全。北京10月8日,”寒露“節氣的當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場大霧。北京部分地區的能見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見度距離200-500米之間的稱為大霧。水平能見度距離50-200米之間的稱為濃霧)。
由于受到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在連日無風的情況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車尾氣和工廠排出廢氣、粉塵不容易擴散,也會形成煙霾天氣,如果空氣中濕度大還可形成霧、霾混合的天氣。
2.華西秋雨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渭水和漢水流域、四川、貴州大部、云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為集中。降水時間長,秋雨綿綿,降水強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總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別是在四川盆地,幾乎大多數年份都有。由于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對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曬有較大的影響。在寒露期間,華南東部有時也有這種對秋收、秋種有影響的連陰雨天氣。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緊采收棉花,遇降溫早的年份,還可以趁氣溫不算太低時把棉花收回來。
3.寒露風
寒露風是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后,引起顯著降溫,造成晚稻癟粒、空殼減產,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因這種低溫冷害多出現在寒露期間,故被稱為”寒露風“。一般來說,寒露風對水稻危害的氣象指標因水稻品種和發育期而異,各地的標準也不完全一樣,通常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以連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0℃作為出現寒露風的`標準;華南以連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2℃作為標準。
南方稻區還要注意防御“寒露風”的危害。華北地區要抓緊播種小麥,這時,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氣應設法造墑搶墑播種,保證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動等雨導致早茬種晚麥。寒露前后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適宜播種期,品種安排上應先播甘藍型品種,后播白菜型品種。淮河以南的綠肥播種要抓緊掃尾,已出苗的要清溝瀝水,防止澇漬。華北平原的甘薯薯塊膨大逐漸停止,這時清晨的氣溫在10℃以下或更低的機率逐漸增大,應根據天氣情況抓緊收獲,爭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則在地里經受低溫時間過長,會因受凍而導致薯塊“硬心”,降低食用、飼用和工業用價值,也不能貯藏或作種用。
4.高原山區雪害
進入深秋,在青海與四川交界處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較高的高原山區,開始出現雪量大的情況,給當地交通、畜牧業帶來較大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圖集)。
5.熱帶氣旋
雖說7-9月是熱帶氣旋活躍期,但在10月,仍有熱帶氣旋活動,只不過次數開始減少,而影響海南的熱帶氣旋的強度有時仍較強。
寒露節氣的含義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斗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在每年公歷10月7日-9日交節。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寒露節氣后,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干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元 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作品中的意思是寒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結了。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征。“寒露”節氣之后,熱氣消退,寒氣漸生,天氣漸轉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寒露過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氣溫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原因,氣溫下降日期或有所推遲。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與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的習俗
一、登高習俗
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游人。
二、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飲食習俗
寒露時節,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有條件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癥。水果有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