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方案錦集[5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實施方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施方案 篇1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精神家園”,提倡“親近經典,承續傳統”,將經典誦讀行動等讀書活動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推進素質教育的載體形式,與我校的教學、科研、育人有機融為一體,讓我校真正成為一個時刻響徹著瑯瑯讀書聲的地方,一個散發著濃濃書香的地方,為提高我校學生普通話的應用水平,為使每一名學生的終身發展積淀厚重的國學底蘊,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積極營造“誦讀國學經典,積淀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從而激發我校學生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特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活動意義
中國的古典詩文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言簡意豐,也包含很多哲理。經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修養,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傳承中華文化,提高文化底蘊,同時亦是啟迪人類智慧的久經歷史考驗的教科書。學生背誦經典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依托“讀書明理”、“讀書做人”,強化素質教育。大力營造我校校園文化、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我們積極倡議全校師生進行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1、讀書明理。從古詩文中吸取中華文化的智慧,懂得“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懂得人應當進入文學化的境界,遠離低俗,升華自己;
2、學習讀書方法,培養讀書興趣和習慣,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3、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和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提高注意力;
4、了解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文學鑒賞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過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6、提高心理素質,改變氣質,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
二、活動口號
1、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
2、營造詩意校園,建設美好精神家園。
4、誦讀,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三、組委會成員
組長:李俊
副組長:馮志偉宋緒貴
成員:姚迪完、文淵、湯立敏、萬建軍、徐雪軍、李健、班主任語文老師
四、組織實施
教務處、團委會
五、活動時間
20xx年9月1日——20xx年10月31日。
1、從20xx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全校師生要形成吟誦經典名著的氛圍。師生同讀、同背,教學相長。
2、語文課課前3分鐘時間誦讀。
3、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誦讀。機動時間各班主任靈活安排,全校師生天天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
4、各班早讀課的前15分鐘為固定的.誦讀時間。
六、活動對象
高一、七年級、八年級。
七、活動內容
誦讀關于中秋、祖國、桃花源等方面的經典詩詞美文。
主要誦記內容以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桃花源記》《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對韻》《幼學瓊林》《增廣賢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易經》《禮記》《孝經》等。
八、督查指導
為了提高學生的誦讀效果,我們提倡學生準備專用本手抄口誦,隨身攜帶,達到最佳效果。
1、各班語文教師負責本班每周的誦讀組織與檢查工作。
3、班主任也必須協助語文老師檢查背誦情況。
4、不求甚解,只求熟讀成誦,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等的差異性,允許學生在規定階段完成規定內容外,誦讀更多的經典,并給予相應的評價。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熱愛經典為根本。
九、活動要求
1、堅持全員參與、點面結合,既要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得到發展,又要注重活動項目的質量,確保本次誦讀活動順利進行。
2、體現特色、突出個性。迎中秋慶國慶“中華誦”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要求各班先組織班內誦讀比賽(要求:脫稿且用普通話誦讀),通過班級初賽,每班推出至少1個節目參加校級比賽。在組織活動時,要注重實效,做到以班為本,以生為本,體現個性特色。
3、做到分工負責、責任明確、準備充分,體現協作精神。
4、整個誦讀活動要有序開展和進行,各負責人要關注過程,確保活動質量。
5、學校在10月中旬組織一次頌讀比賽,評選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6名;優秀獎若干,學校給予獎勵。
實施方案 篇2為落實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切實推進我校課堂教學改革,有效實施《貴陽市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結合校情,開展 “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訓練實、課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特制定《XX中學“四清”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形成 “先學后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定教,實現“教學合一”,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掌握獲取知識的技能;激勵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增強教科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形成我校課堂教學特色。
二、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1)、組 長: z
(2)、副組長:z
(3)、成 員: z 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及各班主任 。
組長負責宏觀調控和監督執行、成果驗收收工作;副組長負責具體指導和檢查協調工作,并對此項工作做具體安排;成員負責具體落實此項工作,協調全體任課教師具體實施。
2、 檢查小組
(1)、組 長:z(高一年級) z (高二年級) z明英 z(高三年級)。(職責:督查副組長對各年級 “四清”工作落實情況)。
(2)、副組長(職責:檢查、落實和指導本年級的“四清” 工作):
高三學部:z
高二學部:z
高一學部: z
(3)、各年級學科驗收負責人:備課組長(職責:檢查本年級各 ……此處隱藏5058個字……《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
依據心理學原理“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升學生的民族素養。民族凝聚力來自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社會主義德育內容民族化,系統化和科學化體系的建設,而且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
(二)實踐意義
1、抵制社會不良環境影響的需要。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對孩子做人的教育卻越來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環境存在著許多問題:影視、網吧演繹著“武俠加愛情”、“黃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都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的侵害。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弘揚正氣。
2、迎接全球化挑戰的需要。人們在全球化中進一步誤讀東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義。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沒能占據應有的位置。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被集體遺忘的尷尬,其結果就是使學生對我們民族的歷史,不僅沒有深刻而較全面的了解,反而憑空多了一份蔑視,這對民族精神是巨大的傷害。而民族身份認同的問題,在全球化時代又顯得尤為嚴峻。因此,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現代中國公民的需要。
四、實施原則
1、全面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學生身上得到落實,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要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體系。
3、發展性原則: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 建設目標
1、近期目標: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指導思想,達成共識,研討細化具體操作方案。
2、中期目標:通過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活動,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3、遠期目標:
(1)通過誦讀經典文化,使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掌握XX00條成語,300余首古詩詞,熟練背誦《弟子規》、《大學》、《論語》等經典篇目。
(2)通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一生優美的人格奠定基礎;通過社會反饋,學生在家庭、社會上的表現,學生明確知道應做一個怎樣的社會人。
(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具有人文素養的名教師。
(4)形成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模式”,使學校在辦學思想、學科教學、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獨特性得到社會的認可。
六、主要內容
1、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傳統文化導讀”活動,深化“傳統美德教育”課題研究,形成理論體系。
2、圍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3、圍繞特色校創建活動,逐步形成彰顯學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園文化。
4、使教師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5、在學科教學中講究方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思想。
6、創建人文性學生和教師評價機制。
7、利用多種手段,圍繞特色校創建開展系列配套活動,達到育人目的。
七、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成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室”,開題論證,組織討論,認清創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義。
2、組織學習《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文件,通過學習,轉變教育思想,為開展創建活動奠定思想基礎。
3、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方案,準備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講座并對全體師生進行培訓。
(二)創建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宣傳落實,注重過程,進行階段評估,提供實驗報告,總結經驗論文。
各階段具體安排如下:
1、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傳統文化導讀”活動,初中部開始誦讀《弟子規》,高中一年級開始誦讀《大學》、《論語》、《老子莊子選》、《唐詩三百首》、《孟子》、《詩經》等,至中學畢業完成。
2、校本課程開發: 20xx年9月以前完成《〈弟子規〉講解》、《蒙學旨要》校本課程的開發;20xx年底以前完成《國學綱領》這一校本教材的編寫。
3、校園文化建設:20xx底年以前完成傳統文化經典篇目大理石貼壁,設立孔子塑像,校園宣傳欄、班級壁報文化凸顯傳統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4、教師隊伍建設:20xx年以前,培養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素質高、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隊伍。5年內培養出3—5名校、縣級師德典型及以人文性教學為特色的名師。
5、學科滲透:20xx年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針對不同學科,具體細化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途徑及方法及目標。
6、20xx年9月以前,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文化學生及教師評價方案并進行實驗運作;并形成具體的操作模式。
7、根據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每年有計劃的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傳統禮儀教育活動、傳統文藝、體育教育活動等。
(三)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創建結束,申報驗收,推廣成果。
八、途徑與方法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開展傳統文化經典活動;以人文化管理為手段,加強對創建活動的檢查與指導,如對學生實行“合約式”評價、對教師考核實行“四評”制度等;以宣傳教育活動為載體,營造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如:利用廣播、板報、墻報、手抄報等進行傳統文化、思想的宣傳,通過各種節日、紀念日進行教育,通過觀看錄像片、主題班隊會、讀書教育活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形式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參觀、調查、訪問等形式使學生的行為得到檢驗。
九、保證措施
1、實施“一把手”工程,校長親自抓落實,由研究室具體抓課題實施的過程及內容的選擇,落實講座及實驗活動項目,德育處、團委具體負責學生行為規范的檢查指導。
2、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學校在研究教師培訓、器材、資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條件,保障特色校創建的順利進行。
3、不斷學習各校的先進經驗,調整方案,改進方法,圍繞德育科研課題,組織系列研討活動。
4、引入激勵機制,完善考核及考評制度,保證實驗的有序進行。
5、做好材料的收集與整理,加強過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