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惠南鎮邊上一條馬路,上午九點前是賣菜的集市。
集市有固定的豬肉攤、禽肉攤、水產、豆制品攤,更多的是當地農民擺的小攤。農民拿出來的瓜果蔬菜新鮮而便宜,因為是自家田園種的,品質比塑料大棚生產、長途運輸、批發進貨的超市和室內菜場的要好。
常有螺螄、野生小活魚、自腌蘿卜干、咸蛋等物,還有一些想不到的,如毛茸茸的小狗崽,青翠的葫蘆。在大物流和快遞的時代,這里有一種鄉野和田園的風味。去時常有一種對意想不到之物的期待。
交易時聽到南匯鄉音,感到親切。家人在旁,常以討價還價為樂,此時往往有點不耐煩。但是,即使買好了菜,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看看野眼,還是樂此不疲。
朝陽從樹間透入,春秋佳日,增人意興,買菜而有閑逛游玩之意。陰雨寒冬,則縮肩袖手,購物即返。
民以食為天,早上去馬路集市轉轉,心情良好。下午路過,或晚上散步,街沿空蕩,想起史言孟嘗君廢,諸客皆去,復出而憾之,客有來者,欲唾其面而大辱之。于是有人相勸:眾人早上爭入集市,晚上掉頭不顧,非好朝而惡暮,在于集市內有無交易可利。言下之意,得勢之孟嘗君如早上集市,失勢則如晚上集市。有利趨,無利散,是人情之常。想及此,覺得古人也有意思,竟然從集市而引申人生道理,最終還說服了孟嘗君,想必那位勸解的仁兄,對集市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