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jié)之際,一場大雪把蒼洱大地帶入一派銀裝素裹的詩意境地。當然,大理地處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接合部位,低緯度、高海拔的地理特點,下場雪自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凜凜的寒意和滿目的蒼白,卻也帶給人們不盡的快樂與迷醉。
入夜,我處于一種特別的亢奮情緒中,翻開幾本古詩集,不過數(shù)行便已發(fā)現(xiàn),雪是歷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寵物,特別是神奇、美麗的蒼山雪。
明代文學家李元陽曾贊美:“日麗蒼山雪,瑤臺十九峰。”因蒼山海拔奇高,最高峰馬龍峰高達4122米,于是巍巍的蒼峰雪景壯觀、宏闊,帶給人不盡的詩意感慨。如閃應雷在《登繡嶺望點蒼山》中寫的奇景:“垂垂銀溜千峰雪,颯颯晴濤萬壑松。”一幅宏大奇松雪景圖,描繪的是一種開闊的意境。又如吳嗣仲在《過天井鋪望點蒼山口占》中描繪的那樣:“經(jīng)古雪壓玉龍蟠,滇嶂無處此奇橋。”則又是一種壯闊無比的圖卷和想象豐富的意境。當然,美麗的蒼山雪不止遠觀,不少生活在點蒼山間的人,就可以近距離地感受蒼山雪景的美麗,就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僧居點蒼》中寫的那樣:“谷鳥迎僧春轉(zhuǎn)巧,潭龍聽法水生香。峰頭積雪炎天厚,巖上深松盛臘長。”這便是身在蒼山之中,聆聽鳥鳴風吹和山僧說法,感受山光水色與雪景相融合的絕妙之美。
蒼山雪景觀,千年不斷,有如陶淵明“悠然見南山”一般,身居大理,雄偉的蒼山在舉手投足之間悠然可見,每每心與物遇,無論春秋冬夏,始終給人一種曠達豪壯的情境之美。冬天的雪景,如錢謨在《蒼山冬雪》中寫到的:“三代凍云凝鷲嶺,半空寒氣逼龍城。”氣勢雄渾,漫山覆蓋。春天的雪景,則似蘇楫的《點蒼春曉》中贊美的那樣:“芙蓉削出插天青,曉色初分列畫屏。”景致秀麗,色澤分明。炎炎盛夏,蒼山雪景依舊閃耀峰巔,如僧情浚在《遙望點蒼》中歌頌:“出岫流云春滿澗,嵌空積雪夏盈巔。”就如逯昶在《點蒼山》中說:“極目望點蒼,芙蓉倚天闕。下有百尺松,上有千年雪。”美麗的雪景與山色,成就了大理“風花雪月”四絕中的獨特景致,使得大理“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更使得蒼山之巔的第四紀冰川,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重要內(nèi)容。
蒼山之雪,年年披白,四時不化,亙古不消。記得老一輩人常說,以往的三月街,常有人在雙鶴橋頭賣雪,大錯和尚的四首《賣雪》詩讀完,竟也讓人感到別樣的大理風情。
可不得不承認的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近年冬天,蒼山雪景變得愈來愈稀缺了。雖然我們這個時代有空調(diào),可以調(diào)整溫度,夏季來了我們有更多更美味的冷飲,但若是沒有蒼山雪景,大理的“風花雪月”豈成名勝?可不能讓子孫后代到古詩里品讀“蒼山雪”的美麗啊!
洱海的潔凈、蒼山的雄奇,造就了大理這一得天獨厚的山水奇觀,是世人為之向往的詩和遠方。但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我們順應自然規(guī)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讓美麗的蒼山雪景永存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