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我家的后門通往曹家巷,穿過曹家巷就到了大西路,由大西路東出向北有一條河,那河因緊依著過去的江蘇醫學院得名蘇醫河。蘇醫河的西頭是解放路,另一頭到了古樓崗鐵甕城山腳下,因為靠著古城墻,曾經是護城河。
蘇醫河離家不遠,是我童年游玩的好去處。記憶中蘇醫河很美,河水清清、波光粼粼。春天河邊水草中舞動著成片的蝌蚪,還有小魚成群結隊游過;夏天河中荷花綻放,蛙聲陣陣,有時還會看到穿著連身皮衣的人在河中推著木船采蓮藕。河岸北側有一片田野種著蔬菜,還有一個小樹林,樹長得很高,河面上的風一陣陣吹來,樹葉沙沙直響。
那時我家生活很拮據,全家五口人就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年長我五歲的姐姐很懂事,總想著為家里分擔困難。早春時節,她會帶著我到蘇醫河邊挖野菜,薺菜、馬蘭頭、馬齒莧她總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姐姐喜歡一邊挖野菜一邊哼唱歌曲,“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我總是趁姐姐不注意跑到樹林里,捉螞蚱、逮刀螂,玩夠了再循著歌聲去找姐姐,此時她已將野菜裝滿了大竹籃。
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姐姐又從街上買來三只小鴨,開始養鴨子。鴨子長得很快,一個月就長出了短翅膀。一次姐姐和我用小筐裝著鴨子到蘇醫河戲水,鴨子在河邊蘆葦中暢游,姐姐聽著小鴨嘎嘎歡叫,也高興地唱起來,“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
一首歌剛唱完,姐姐突然發現發現鴨子不見了,連忙大喊著,并不顧一切跳到河里去尋找。那時我以為姐姐什么都能,卻不知道她并不會游泳。姐姐向河中深水處走去,忽然她被水淹沒了,只有兩只手還在水面拼命劃著,我嚇得大喊大叫。這時河的對面一位大叔快速劃來一只小木船,小船很快靠近姐姐,大叔用勁抓住姐姐把她拉上小船。姐姐才吐了幾口水,就開始喊“鴨子、鴨子”,大叔又劃著小船到河邊水草中,幫我們找到了鴨子。
童年時驚險的一幕,成了我對蘇醫河最深刻的印象。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蘇醫河已被填埋,不復存在,河邊的小路也成了如今的醫政路,路的兩旁是密密匝匝的法桐樹。今年夏天我約姐姐一道來醫政路,想找回童年的記憶。在一幢樓房的圍墻邊我們發現了一棵枝葉茂盛的老榆樹,姐姐說,這應該是當年小樹林中留下的。我們撫摸著粗壯的榆樹,打開了記憶閘門。我拿出手機播放早已準備好的歌曲,當“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唱起時,姐姐的淚水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