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說課稿1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依照課程標準關于“造型表現”領域教學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多元智能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為指導,讓學生通過聽、看,思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在一定的情景和氛圍中認識中國畫的表現方法,提高學生筆墨造型能力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本設計的理論依據是多元智理論。
二說教學背景分析
(一)《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分析
美術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領域包含中國畫、水粉畫、版畫等幾個板塊。本課教學屬于中國畫教學系列。美術課標第二學段對“造型表現”給出了這樣的具體要求: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在筆墨游戲青蛙一課中要引導學生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材料初步作多種嘗試,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是設置本課的根本目的。
具體說來,設置“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淡化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本學習領域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更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國畫教學中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初步認識兩位墨色的變化和基本的用筆方法,在本節課,進一步鞏固中國畫用墨知識,體驗和感受墨的濃淡變化,運用墨的濃淡變化表現可愛的小青蛙,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情感。通過體驗墨色的濃淡變化,為學生進一步表現動物和在五年級學習花卉的表現,六年級時候山水、校園人物的表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整套教材中,本課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版面分析:本課教材設計了兩個頁碼,選用畫家齊白石的《青蛙》,意在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墨的濃淡在中國畫中的運用,感受用筆變化,學習畫家的表現技法。教材選取齊白石的一幅水墨畫作品《青蛙》,學生易于接受,用抽象的語言表現出青蛙的形態特征,既簡潔又概括。教材中提供了青蛙的畫法步驟圖及青蛙的不同動態和學生的作品,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靈活處理。學生既可以臨摹大師的作品,也可以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創造,學生學習以個體、合作的方式均可,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水墨畫的筆墨情趣帶個人的審美感受。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美術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對青蛙的結構有
所了解,能夠對其外形結構進行分析。但是在運用水性材料表現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的。首先因為學生剛剛接觸中國畫,剛剛開始體驗筆墨的情趣,運用水性材料造型還有一定的困難。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了解中鋒側鋒,濃墨淡墨等水墨畫的繪畫語言,能夠運用這些繪畫語言表現青蛙,并能夠創造性地完成一張具有簡單情景的青蛙小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析,教師演示、欣賞作品等多種手段表現青蛙小品,并通過探究與體驗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表現各種動作且有墨色變化的青蛙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墨色濃淡,感受筆墨變化帶來的樂趣,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習慣,提高筆墨造型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環境,保護青蛙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表現技法,表現具有一定情景下的青蛙小品,了解國畫作品的布局和提字。
教學難點:
青蛙小品的布局;作畫中水分的控制;發揮想象力和創作力表現青蛙的各種動作。
四說本科流程:
情景體驗,激情導入
賞析感悟,探究實踐
師生實踐提高造型
展評小結拓展延伸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激情導入
1、課間循環播放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你唱吧》。學生自由跟唱、跟跳。
2、欣賞幾幅青蛙圖片。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和動物的教育。
板書課題,進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的體驗,了解小青蛙,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啟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情感。
(二)賞析感悟,探究實踐
1、師生賞析齊白石作品《青蛙》。了解用筆用墨知識。
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了解齊白石刻苦鉆研繪畫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分析,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感受筆墨情趣,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增強鑒賞力,了解畫面結構和布局之美,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啟發演示,突破重點
教師演示一只青蛙的畫法步驟,邊畫邊講解用筆用墨的要求。
引導學生理解中鋒、側鋒、濃墨、淡墨等繪畫語言。以及水分的控制和青蛙外形的表現、展示課下完成的作品,學生了解畫面布局和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直觀演示,學生學習青蛙的基本畫法和畫面布局。
3、欣賞作品,啟發構思(課件中的作品,分析布局)
4、分析作品,尋找情趣(欣賞課本上的學生作品)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拓展學生表不同動態和不同情景青蛙作品的思維,為學生表現有情景的青蛙進行引導。
三、師生實踐提高造型
1、提出作業要求:用中國畫的技法畫一幅青蛙小品,還可以同桌合作完成呢。評價要點:表現的青蛙有不同墨色和不同的動態的變化。畫面添加環境有情趣。布局合理。
設計意圖:學生明確本課任務,培養學生作畫事前預想的習慣。
2、學生作畫,教師輔導:鼓勵學生表現各種動作的青蛙。
輔導要點:執筆運墨方法、畫面布局的安排、用筆用墨方法,中鋒側鋒,濃墨與淡墨技法的表現、掌握筆中的水分
四、展評小結,拓展延伸
1、展評與小結:
1)將作品展示到黑板的《熱鬧的池塘》水墨展上,師生評價。
2)小結:說說今天的收獲?看看下面的知識你掌握了嗎?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提高學生交流能力,促進學生正確的評價觀,充分展示學生的繪畫水平,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通過課堂小測,檢驗學生所學知識和技法的掌握。
2、拓展
展示60年版的小蝌 ……此處隱藏22734個字……激勵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其明確改進提高的方向。 “活動一”的作業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技法,同時加強構圖意識; “活動二”的作業注重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制作,考慮作業的形式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培養設計意識的形成。
本單元學習能有效地進行學科綜合,因此學習評價可關注學生是否利用其他學科知識,“為我所用”,體會美術與科學的聯系。
四、教學選擇
可在下列程序中選擇實施本單元的教學:
1.古今中外關于星空的想像與描繪——人類的科學探索——對圖片的賞析——表現技法的介紹——想像創作活動。
2.用學校天文臺觀測星空——交流感受——賞析——創作活動。當然,我們不排除還有更好的單元教學設計和更為靈活的教學形式。
“活動二”在具體教學實施中可能會有困難。因為對于主題不明確、脫離學生生活的平面設計,要此年齡段學生設計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有相當難度,一般會指向對畫面構成意識的關注,而作業往往流于簡單,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的教學調整。建議把學習大空間的內容安排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借助星空的題材表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讓學生嘗試畫一幅關于星空的科幻作品。另外也可以根據第一節課的作業情況,組織一次本年級星空題材的圖片、作業展,第二節課就以此主題設計一幅展覽的招貼畫,既符合教材中活動二的安排,又使活動有實用價值。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 6 課內容,美麗的星空。 (出示圖片)教師:我們來欣賞一幅照片, ( 深藍色的天空,星光燦爛,點點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上,閃閃地發著光)師:這時候的夜空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 學生:美麗、寂靜、曠闊、神秘……
展示新課教學:
教師:神秘而美麗的星空,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你們有沒有細心的同學觀察過?美麗的星空是什么樣子的呢?(由學生思考交流星空的知識)
師:(小結)當然,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我希望同學們以后在的學習生活中多多關注。
師:星河留給我們太多的美麗,大家一起來談談星空的美麗吧。( 由學生交流,在交流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樂于探究、善于表現以及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情感 ) 教師小結:各種形態的行星、閃爍的星星、一掠而過的彗星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圖片,使我們感受到星空的美麗,那你們知道這些圖片是通過什么手段取得的呢 ? 學生:天文望遠鏡、人造衛星等…… 教師:是啊,人們利用這些現代高科技手段,獲取了大量豐富的視覺形象,激發了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的靈感,可以說現代藝術離不開科學科,學為藝術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讓學生理解現代藝術與科學的關系 ) 教師:星空美麗而神秘,如果把它表現出來,會是什么樣的呢 ?我們了解了星空,鑒賞了星空,想不想自己來創造一幅表現美麗星空的作品呢?
學生做畫,(表現方法不限)教師巡視指導。
點評學生作品。
總結:
同學們,美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多觀察,多想象,多動手,我們就會創造出許多的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你們的手讓美永遠留在我們的身邊。
美術說課稿15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下面,我圍繞教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
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設計。
本課節選自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 ,屬于_造型表現_領域。(地位與作用) 構圖作為造型藝術的組織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發揮著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和審美意識,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聯系生活,我設置
1、知識與技能目標為: 學習如何構圖 ,初步了解并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過程與方法目標為: 通過 欣賞插花作品,豐富學生審美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生態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識。
通過以上分析,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學習簡單的構圖方法,學會插花的基本設計方法和過程。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表現確立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學會用基本造型語言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備好畫具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因此本節課我的教學準備是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為了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參與學習:課前要求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較難突破,因此我精心設置多種教法:
1、 欣賞法:通過欣賞各種材料制成的裝飾畫,讓學生了解裝飾畫對居室環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因材施藝制作裝飾畫的過程,激發學生動手興趣。
另外,在教學中還應用講解法、分析法、圖表等等。
引導學生模仿、觀察、分析、創作。學生先模仿書本中自己喜歡的作品,通過觀察體會作品的構圖特點,色彩搭配特點,分析積累經驗,為下次創作裝飾畫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置如下:
?。ㄒ唬﹦撛O情景,導入新課
欣賞教師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帶到我們身邊,今天就讓我們自己來嘗試做一件插花作品吧 (通過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通過激趣導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生進行探究的`。讓自主學習課本,快速完成初次作業。體現“先學后教”新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賞析并結合自己初次作業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并歸納出新知識。通過問題式導學,比較式研討、教師糾正補充等師生、生生的互動環節,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實踐創意,展示點評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并結合初次作業,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 2、
3、 ,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效率,并增強學生量力完成作業的自信心。
展示點評中,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鼓勵為主,自我點評,而評價對方多從建議性出發,讓學生敢于接受別人的“指正”。
(四)教師總結,課后拓展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么?2、你的體會是什么?3、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課后拓展
目的是再現過程,突出重點,加強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學習。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