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能源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能源說課稿1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機械能守衡定律》中的第10節《能量守衡定律與能源》,下面我將通過說教材、說學情、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完成。
一.說教材:
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這部分知識是機械能守恒的延伸,但不是本章的重點知識,所以放在第八章的最后一節。主要內容是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消耗,重點是能量守恒定律。本節特點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一點點的將能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引出,并介紹該定律被總結概括所經歷的艱難過程。緊接著介紹了能量耗散,說明能量轉化的方向性,也將能量守恒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呼吁大家節約能源。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在前面學習了什么是功,機械能守恒及動能定理,但知識范圍僅限于勢能、動能及機械能所做的功,這在現實的生活中是不具備普遍性的,所以要學習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生活中能量轉化的實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用能量的觀點分析問題應該深入學生的心中,因為這是最本質的分析方法.
2.感知我們周圍能源的耗散,樹立節能意識.
四.教學難點與重點:
教學重點
1.能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2.應用能量守恒定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
2.能量轉化的方向性.
五.說教學方法:
探究:通過兩個小實驗,同學們自己動手,觀察思考發現其中的規律并總結。
講授:將學生的回答凝練總結,同學著重分析本節重點內容,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討論:提問一些小問題,或給出一些材料,學生們討論得出結果,老師予以適當點評修改。
練習:布置一些練習題下課做鞏固著捷克所學知識點。
六.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通過幾個圖片把同學們引入到今天所要學的內容上來。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使更容易展開講課。
(2)新課教學
1.通過幾個實驗是大家明白機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普遍性,需要學習新內容;
2.帶著問題的思考,同學們自行學習本節內容,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自學能力;
3.闡述出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這則定律;
4.學生自學能源內容,通過幾個問題引出能量轉化的方向性;
5.通過性小短片使同學們認識到節約能源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3)鞏固與聯系
為使學生所學識是具有穩定性,使知識順利遷移,為節約時間,分析了一道小練習題,即:下列對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某種形式的能減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個物體的能減少.必然有其他物體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動力而持續對外做功的機器——永動機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從空中落下,最后慘止在地面上,說明機械能消失了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總量不變,但更重要的是指轉化和轉移過程中的守恒.在不同形式的能量間發生轉化,在不同的物體間發生轉移.不需要任何外界動力而持續對外做功的機器是違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是永遠不可能制成的.機械能轉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能消失,能量是不會消失的.
A選項是指不同形式的能量間在轉化,轉化過程中是守恒的.B選項是指能量在不同的物體間發生轉移,轉移過程中是守恒的.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兩個方面——轉化與轉移.任何永動機都是不可能制成的,它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ABC正確.D選項中石子的機械能在變化,比如受空氣阻力作用,機械能可能要減少,但機械能并沒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消失.故D是錯的.
說明:此題考查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對水動機的認識,凡是違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動機是永遠不能制成的.
(4)布置作業
為使學生們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布置了如下作業:這里準備了一個關于節約能源的小短片,大家看后下課結合今天所學知識,寫一篇簡短的觀后感言,這是給大家留得作業。另外也布置了教材上的課后題。
七.板書設計:
由于本節內容是實驗,講授為主,所以半數之將學習框架和重點內容羅列出來,即:
10.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一個物體做了功,就說物體具有能量。
2.內容: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
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
3.定律建立過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內容:能量轉化具有方向性.
2.節約能源的重要意義.
八.小結:
新課程更多地與社會實際相聯系,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本節“思考與討論”對能源問題做了討論,這是一個質疑的范例.它引導我們考慮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從物理學的角度研究宏觀過程的方向性,在現階段只需用一些簡單的實例,讓學生初步地體會一下就可以了.通過實例說明.在能量的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質卻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漸減少,這是能量耗散現象.所以,能量雖然守恒,但我們還要節約能源.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理解,請各位評委老師指導。謝謝!
能源說課稿2一、課標的要求
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對標準的把握須注意如下幾點:
1.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山西煤炭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國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這樣可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2.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比山西省在改革開放初期同現在在能源開發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來探討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煤炭在我國乃至世界的能源結構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資源,能源開發和資源保護是一對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設既面臨機遇,又充滿了挑戰;
2.在以往的 ……此處隱藏9605個字……。
二、說目標
1.常識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過自學、相互交流,認識能 源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節能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這節課一開始,多媒體視頻播放了《未來地球,能源危機》,引發同學們的思考,并進行交流觀后的感受,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渴望。
接著出示三峽水電站的一張圖片,簡述三峽水電站的情況,提出問題:三峽 水電站是如何發電的?然后多媒體展示三峽水電站發電原理圖,介紹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過程,說明能量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導學達標
學習過程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自主學習 學生閱讀教材 97--98 頁, 了解能源利用的歷程以及 21 世紀的能源發展趨勢,常識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通過提問交流,檢測學習情況。
(二)合作學習 這部分學習過程中設置了四個問題,通過同桌間的相互交流,加深對本節課的.進一步理解。這四個問題依次是:
1、談談能源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結合生產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況,對能源進行分類。
3、面對21世紀能源發展趨勢,隨著人類增加和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耗持續增長,會不會出現“能源 危機”?應如何解決?
4、作為中學生,對于節約能源我們應該怎樣做?
三、當堂檢測
本環節設置了五道練習題,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進行講解。
四、課堂小結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師生共同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看起來比較簡單,是能源的一個系統認識。由于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許多種類的能源,所以學生會感覺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本節課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詞,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卻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了,我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是學生對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 掌握較好, 對于能源的利用歷程和 21 世紀的能源發展趨勢有了一定的了解。 課堂練習題能獨立完成, 掌握較好。
不足之處:
1、整堂課總體看來顯得內容不是很充足,這與知識點的量少有一定的關系。
2、只注重了課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不夠,由于擔心時間不夠,對能源的利用 及能源的優缺點,能源與社會只局限于表面,沒有進一步挖掘。
3、缺乏對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對時事的關注和了解,認識到世界的能源危機,從情感上讓學生感知加強國防力量的重要性。
4、這節課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個過程中,雖然對整個過程進行細致的準備,卻往往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合作學習這一環節設置了四個探究問題,但留給學生的學習時間很少,沒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能源說課稿8【教案背景】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教材通過安排閱讀、討論、制作等學習環節,主要介紹能源的概念(能產生能量的物質叫做能源),說明能源可分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臨匱乏的嚴峻形勢,倡導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知道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能量無處不在。
【教材分析】能源是能夠產生能量的物質,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來源。在能源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的今天,了解有關能源的知識,對于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本課從學生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通過找尋能量是從哪里來的,引出能源話題,進而了解能源的基本概況,介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并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制作,進一步認識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學方法】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了情景導入法、多媒體演示法、科學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領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法主要是學生動手制作,合作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學過程】根據我校實驗課題《六環節導學模式》設計,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情景導入
本部分主要是激發學生為解決問題而生發的求知欲、思考欲和探究欲,讓學生能充分主動地為解決問題而學習。我是通過配樂朗誦序言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樂與畫面的結合則能更快地幫助學生架起想象、聯想的橋梁,順利將學生帶入情境。
第二部分,自主學習
本部分主要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明確本課的重難點,進而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本課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同時發現問題或明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內容。
我提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入手,來對能源概念形成深入的理解。能源就是那些能夠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能源就是能量的來源,能量就來自于能源。
第三部分,歸納小結
本部分主要通過問題的解決和思維的展示,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并使得知識進一步系統和深化,讓學生理解內涵、掌握規律。
本部分我主要介紹能源的分類,指出能源分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兩類,并舉例說明,從而概括性地揭示出能源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引發學生關注能源問題。 接著,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危機,體驗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通過分析扇形統計圖和柱狀對比圖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臨枯竭的危機,使學生在看到這些資料、數據后,意識到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現狀,為下一課的節約能源教學活動埋下伏筆,也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節約不可再生性能源、保護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意識,以及合理開發新能源的意義。
第四部分,探究展示
本部分旨在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分享動手操作的成果,突破本課的難點。
學生通過制作太陽能灶的活動,體驗可再生性能源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例會越來越大,促進學生重視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并為下一課開發新能源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部分主要是深化學生的`科學思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所以,我又給學生介紹了另外幾種能源分類的方法,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
第六部分,當堂檢測
本部分的測試題涵蓋了本課的知識點,重在能力,難度適中,全面檢測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以填空和連線的形式展示出來,能起到很好的反饋、鞏固、強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