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活動一:集體舞《快樂圓舞曲》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學習蹉步動作,完整合拍地隨音樂舞蹈。
2、利用已接觸過的簡單動作來提示新學習的舞蹈動作。
3、注意避免在蹉步移動時拉倒舞伴和被舞伴拉倒。
活動準備:
手腕花、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復習準備性律動
1、幼兒坐成圓圈,右手套花環,坐在椅子上復習準備性律動。
2、站成單圈,加入轉身、拍手動作,再次復習律動。
二、學習蹉步動作
1、教師示范蹉步移動動作。
2、練習隨音樂的蹉步移動。
3、聽音樂完整練習A段動作,理解準備動作將會怎樣提示舞蹈的動作方向。
4、兩兩結伴,探索擊掌和對轉方式。
三、完整隨音樂舞蹈
1、隨音樂將動作完整練習。
2、加入姿態的要求完整練習。
活動二:打擊樂《解放軍進行曲》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旗操的基礎上,學習用圓舞板、小鈴、鈴鼓等樂器演奏《解放軍進行曲》。
2、根據旗操的動作、節奏型拍出節奏,探索大鼓的配器方案。
3、向解放軍學習,能以飽滿的'精神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一、聽樂曲《解放軍》進行曲
1、今天,我請大家聽一首曲子,一邊聽,一邊想,這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2、解放軍是怎么走的?(請個別幼兒試試)
3、在教師帶領下,集體復習旗操。
4、轉換節奏型。
5、老師做旗操動作,幼兒拍手轉換節奏。
二、使用樂器,幼兒看指揮練習
1、學習看老師的指揮。
2、第一段齊奏,第二段看老師指揮分組演奏。
3、小結幼兒演奏情況,引導幼兒解決困難之處。
4、出示大鼓,探索應該加在什么位置上。
5、集體練習聽音樂拍大鼓節奏。
6、請幼兒演奏大鼓,其余幼兒看指揮演奏樂器。
7、出示指揮棒,全體
幼兒起立模仿軍樂隊演奏。
活動三:歌曲《兔子和狼》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習邊唱邊表演。
2、根據故事情節,在集體討論中提煉、填充歌詞。
3、體驗接納與被接納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故事。
2、通過提問,回憶熟悉故事內容。
二、傾聽旋律,提煉歌詞,詞曲匹配
1、傾聽琴聲,了解旋律。
2、幼兒隨較慢的琴聲嘗試自己編歌詞。
3、師生共同提煉歌詞。
4、教師表演,幼兒唱歌。共同邊唱邊表演。
三、邊唱邊表演,體驗接納與被接納的快樂
1、分角色表演歌曲。
2、小結相互接納的好處。
活動四:樂律活動《捉螃蟹》
活動目標:
1、隨音樂合拍地做出舞蹈、吐泡泡、撓癢癢的動作。
2、知道音樂變化的時候教師和同伴的體態可以提示自己做出音樂匹配的動作。
3、在做螃蟹橫行、躲藏的動作時不影響同伴。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我們要玩一個有趣的游戲,這個游戲講的是一個小動物,是誰?(幼兒自由發言)
2、它有好多好多的腳?是誰?
二、師生共同創編,學習游戲動作(放音樂)
1、創編、學習螃蟹手腳跳舞的動作。
2、創編、學習螃蟹橫行、吐泡泡的動作。
3、創編、學習螃蟹撓癢癢、舞蹈的動作。
4、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整聽音樂學習。
三、探索幼兒規則
1、傾聽、捕捉音樂,創設游戲情景。
2、共同討論,確定游戲規則。
四、聽音樂游戲
1、了解在動作轉換時可以提示自己動作的方法。
2、隨音樂游戲,注意不碰撞同伴。
六、帶領幼兒隨音樂舞蹈若干遍。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2螞蟻螞蟻排隊走
一、活動目標:
1.練習排隊齊步走。
2.經過互相配合,協作完成游戲
二、活動準備:大的報紙團或皮球作豆子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
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2.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別人。
3.設置必須的距離,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再回到,比賽搬豆,看誰搬得快。
中班體育游戲教案:兩人結冰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不怕冷地,勇敢的參加體育活動。
2.聽信號進行走、跑、跳的動作練習,發展幼兒靈活的反應本事。
二、活動準備:檢查幼兒的穿戴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分散在場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練習動作,并聽教師數1~10,當數到10的時候教師喊:“結冰”,全體幼兒就不動了。
2.教師說:“冰化了”幼兒散開繼續自由做動作,如此重復游戲。
3.幼兒熟悉游戲后,教師可改變口令,如“兩人結冰”“三人結冰”等,幼兒必須兩人或三人身體的某一部分接觸,表示凍結在一齊了。
規則:
教師說結冰時,幼兒必須停止各種動作,原地不動,誰動了,暫停游戲一次。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3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廣告是公眾介紹商品、報道服務內容或文娛節目等的一種宣傳方式。一般通過報刊、電視臺、招貼、電影、幻燈、櫥窗布置、商品陳列等形式來進行。從古代的沿街叫賣、幌子招牌到現代的媒體宣傳,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廣告正在飛速地發展。它創意新穎、語言生動、特點鮮明、簡潔易懂、形象獨特、幽默風趣,吸引了不少孩子們,使同學們對廣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鑒于此,我們開展了“你對廣告知多少”活動。
二、主題活動具體目標
1.通過交流收集到的廣告語,使學生認識廣告語的特點。
2.通過表演、創作廣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此處隱藏11585個字……、活動過程:
1、幼兒分散在場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練習動作,并聽教師數1~10,當數到10的`時候教師喊:“結冰”,全體幼兒就不動了。
2、教師說:“冰化了”幼兒散開繼續自由做動作,如此重復游戲。
3、幼兒熟悉游戲后,教師可改變口令,如“兩人結冰”“三人結冰”等,幼兒必須兩人或三人身體的某一部分接觸,表示凍結在一齊了。
規則:教師說結冰時,幼兒必須停止各種動作,原地不動,誰動了,暫停游戲一次。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5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2、過程與方法
能聯系生活實際,感知液體壓強是一種客觀存在。
根據固體壓強的概念,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法。
能通過實驗探究體會到液體壓強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能經過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樂于參加探究的態度,敢于把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的勇氣。
在觀察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能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進行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學會反思。
2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歡看實驗和做實驗,并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他們對液體壓強會有一定的認識,但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如果直接讓他們想辦法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來,未免難度過高。然而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求知欲強,而固體、液體的壓強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節設計是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固體壓強概念之后,再根據固體壓強的特點,通過類比,進一步探究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3重點難點
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對設計出來的實驗方案進行歸類并得出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結論。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
1、潛水員為什么要穿潛水服潛水?
2、潛水員下潛深度為什么會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帶魚捕到岸上為什么常常會死亡?
活動2【活動】新課學習
演示實驗:裝滿水的塑料袋裝滿水后鼓起來。用手指觸摸有什么感覺?
提問:固體壓強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呢?
活動3【導入】教學環節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又是哪個方案合適些?
方案三更為適合
引導學生綜合評價各個方案:
1、方案一、二教簡便直觀;而方案三較復雜;
、方案三能定量測量得到液體壓強的大小;
從剛剛的實驗展示中我們已經知道液體壓強的哪些特點?
1、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猜想液體內部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設計一個探究實驗進行驗證,并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討論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表格,并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由收集到的實驗數據歸納分析,得出液體內部壓強特點。
交流探究結果和經驗
向學生滲透控制變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過程。
活動4【講授】課堂小結
(課件展示)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何收獲,還有哪些問題。
總結,同時完成“學習評價表”
引導學生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的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學會反思。
活動5【講授】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展示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壓強相等
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活動6【作業】課后作業
1、課后練習題1、3題
第2節 液體的壓強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2節 液體的壓強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
1、潛水員為什么要穿潛水服潛水?
2、潛水員下潛深度為什么會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帶魚捕到岸上為什么常常會死亡?
活動2【活動】新課學習
演示實驗:裝滿水的塑料袋裝滿水后鼓起來。用手指觸摸有什么感覺?
提問:固體壓強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呢?
活動3【導入】教學環節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又是哪個方案合適些?
方案三更為適合
引導學生綜合評價各個方案:
1、方案一、二教簡便直觀;而方案三較復雜;
、方案三能定量測量得到液體壓強的大小;
從剛剛的實驗展示中我們已經知道液體壓強的哪些特點?
1、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猜想液體內部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設計一個探究實驗進行驗證,并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討論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表格,并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由收集到的實驗數據歸納分析,得出液體內部壓強特點。
交流探究結果和經驗
向學生滲透控制變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過程。
活動4【講授】課堂小結
(課件展示)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何收獲,還有哪些問題。
總結,同時完成“學習評價表”
引導學生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的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學會反思。
活動5【講授】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展示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壓強相等
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活動6【作業】課后作業
1、課后練習題1、3題
Tags:2節,液體,壓強,教學,活動設計